第12章 数学喜欢天才,数学界也是
临海交通大学数学学院,一间学术报告厅内。
“我们在这里引入超几何函数族,主要是为了优化原始GPY方法中的权重函数。”
“通过Euler-Maclaurin公式,我们可以得到更精确的误差项估计。具体来说,设F(x)为标准超几何函数,我们构造……”
【F(x)=∑_{n≥1}λ(n)Φ(x/n)+ O(x^{-1/2+ε})】
【其中:Φ(t)=∫_{0}^{∞} e^{-2πixt}ω(x)dx】
【引入修正项:H_k(s)=∏_{p≤k}(1 - p^{-s})^{-1}∑_{n=1}^{∞}μ(n)^2n^{-s}】
【……】
“关键在于这个H_k(s)函数族的引入,它让我们可以更精确地控制误差项,请注意看这个渐近展开……”
“最后,通过这样的构造,我们实现了对GPY筛法的本质改进,特别是在处理大筛法的误差项时……”
“这个改进使得最终界限从3550提升到2740,效果相当显著。”
……
底下,一众数学学院的教授们都是面面相觑地看着季承的报告。
“你管这个叫数学新人?”
“这是不是有点太熟练了点?”
而坐在第一排中间位置的一名老教授就感慨一声:“要不说人家是天才呢?”
在场的其他教授们也就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大概只能这样解释了。
不然的话,他们实在想象不到季承这样的年轻人,究竟要怎样才能够在第一场学术报告会上就做到这种程度的。
随后,他们就用复杂而又欣慰的目光继续看了下去。
复杂在于他们自己怎么就不是这样的天才,欣慰在于,这样的天才,现在是他们的学生了。
当然,报告厅中,除了他们这些老师教授之外,还有其他的学生。
这些学生自然都是慕名而来的,而且不仅仅是数学学院的,还有其他学院的,其中新生也有不少。
这大概算是这些新生们人生中参与的第一场学术报告,甚至可能是最后一场。
这些新生们都对这位和他们同届的牛人感到好奇。
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多少都有些不服,他们都是680、690,甚至是700分以上才进入到这所学校的,凭啥这个人570分,靠着一篇什么论文就能够和他们进同一个学校。
但直到现在,看着季承在黑板上面列出来的那些完全不属于高中阶段的数学式子,他们服了。
这是什么天书?
当然,绝大多数的这些本科生们到底还是不懂季承这场报告的含金量,但是在场的研究生们却是非常懂。
这个大一新生的水平,简直跟那些教授们都没有差别。
还有这进行报告时的样子,就更仿佛不像是第一次进行学术报告一样,完全是信手拈来。
妈的,这是扮猪吃老虎的吧?
这家伙真的像是网上说的那样,出身于普通家庭,完全是自学成才的?
开玩笑吧?
这种就算说是出身于数学世家他们都信。
哪怕真的有个院士爹,他们也服气了。
而要论在场中最惊讶的人,还是坐在某个角落处的鹿溪了。
看着台上的季承,她的心中想的全是这还是她当初认识的那个男孩吗?
当初那个在她面前有点腼腆可爱的弟弟,如今却仿佛一位年轻的天才教授一样,即使面对着在场这样多的人,这样多的教授、学校领导,却也能够不慌不忙地进行学术报告,一点紧张的感觉都看不出来。
回想起她当初第一次进行论文报告的时候,紧张地简直不成样子,特别是她所面对的也就仅仅只有几位教授而已,而不像是现在这样,在一个大学术报告厅,面对上百名观众进行报告。
其中的数学教授更是一大堆。
听说其中还有不少专门从其他大学跑过来的数学教授,至少隔壁海旦大学肯定来了好几位。
当然,季承也不仅仅只是突然展现出了如此高的数学造诣,除此之外,他在对待自己的态度上面,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鹿溪又一次捂住了自己的胸口,感受着那跳动的心脏。
等这场报告会结束之后,季承还说请她吃饭。
这家伙……
不知道她每天都很忙的吗?
尤其是现在,她因为季承来到了交大,已经在心中决定研究生的时候也留在交大读,所以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当然,虽然心中这样想着,她的脸颊还是微微红润了起来,嘴角悄悄勾起。
反正她从来没有拒绝过就对了。
……
时间很快过去。
这场报告会也在最终落幕,即使是在提问阶段,季承也用无懈可击的回答,让所有教授们都向他送上了最热烈的掌声。
至此,季承也就彻底奠定了他数学天才的名号。
而这场学术报告也被作为新闻传播了出去,以至于临海卫视都过来对他进行了采访,使得他的名字再一次收获了无数的关注。
……
时间再度过去。
在这一世,想要过上完美一生的季承,无疑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
而在接下来,他也一直践行着这样的目标。
所以在接下来,他继续在数学上面展现自己的天赋,在第一学期,又直接搞出了两篇论文出来,产出速度惊人,让那些数学学院的教授都感到了无比惊叹。
这个学生的水平,难道真的已经不比他们这些教授们差了?
季承倒是很想告诉他们是的,毕竟,他的上一世,本身就是几十年后的院士。
几十年后的专家,终究还是要比几十年前的专家们,懂得要多一些。
当然,他也并不是单纯地将上一世的那些论文抄出来。
这样的文抄公,他并不想当,不然的话,他第一个学期能够搞出来的论文,肯定是远远不止两篇的。
因此,在写这些论文的时候,他也对这些论文进行了一些整体或者是细节方面的优化,让其更加趋于完美。
正好他这一世也明显感觉到了自己的智慧得到了提高,于是也就在对这些论文进行优化的过程中,检验一下自己的能力。
于是,最终他第一学期的两篇论文,也都成功地发表在了两个同样非常优秀的sci期刊上面。
而第二学期,他就变得精益求精了起来,仅仅只完成了一篇论文,但这篇论文,却是直接得到了国际数学界的热烈讨论,认为这篇论文的价值量,非常值得进行更加深入地讨论。
而季承这个年仅十八岁的作者,也就此进入到了国际数学界的视野中。
以至于在这一年,有一场于北美大区召开的知名国际数学学术会议,联合数学会议,邀请了他去进行报告。
数学喜欢天才,数学界也是。
对于天才,他们永远都会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