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做什么美梦呢
黄昏时分,乌篷船从胭脂河顺流而下,直抵秦淮最为繁华之地,国子监。
船头处的陈锐神色淡漠的看着两岸的高楼矮舍,此地为应天府学,也是南京国子监所在地,周围最多的是青楼楚馆。
传来令人作呕的呕吐声,一名身穿儒衫的士子正趴在岸边大吐特吐,脸面潮红,身侧是两个嘻嘻而笑的女子。
“直把杭州作汴州。”身边的徐渭面无表情的如此评价。
陈锐反而轻笑了声,本来就不是所有人都有责任感的。
徐渭、沈炼这些人的责任感来自于他们士子的身份,还有很多东南人的责任感来自于他们先辈悲惨的命运。
而陈锐的责任感来自于使命感,一个穿越者的使命感。
既然来到这个时代,那就要做些什么,如今的局势被很多人评价为类南宋。
陈锐倒觉得更像是北宋,毕竟明朝现在还没丢掉山西、河南和部分山东。
他更清楚,如果历史的车轮依旧沿着固定的轨道,那么鞑靼拥有北地数十年后,一个叫努尔哈赤的女真人会扶摇而起。
这么比较的话,如今的明朝是北宋,如今的鞑靼算是辽国,而后金就是金朝了。
一旁的徐渭突然开口说:“若是陛下当日留在洛阳或汴梁……”
“天子守国门吗?”陈锐嗤笑了声,“已无胆气。”
天子守国门,丢掉了京师,嘉靖帝胆气全无,还敢留在距离前线不远的洛阳、汴梁吗?
乌篷船穿过最为繁华的地带,一直向前,在一处小小的码头停下。
陈锐看着搭好的船板,“你答应过的。”
“那是自然。”徐渭有些不耐烦,“骂他一顿有何用,就算是杀了他,又有何用?!”
陈锐点点头,踏着船板下了船,在一个青衣仆人的指引下过了两条街,走进一处小院。
一个身材瘦削的中年人正在自斟自饮,天色尚未全黑,桌面上点着三根长长的蜡烛,一旁的案上也点着大烛,将屋子照的亮堂堂一片。
听见响动,手持酒盏的中年人抬头看来,正与陈锐视线交集。
对视良久,中年人挥手斥退下人,缓缓一饮而尽,“虽身量颇高,但看不出有尉迟叔宝之勇。”
陈锐细细打量,眯着眼道:“听闻你短项肥体,不类其父,倒是大谬。”
这位中年人就是如今的工部侍郎严世蕃,自京师沦陷后,小半年的奔波、逃亡、劳累让他完成了一次效果极佳的减肥,脖子上的肥肉都没了。
严世蕃冷笑了声,看了眼陈锐身后的徐渭,“你告诉沈炼,这笔账我会跟他算。”
当日沈炼在扬州痛殴严世蕃,徐渭就在边上呢。
“你我之间,深仇大恨。”陈锐开口道:“你倒是有些胆气,居然真的敢见我。”
严世蕃又斟了杯酒,“周边我安排了近百人,你若敢动手,难逃一死。”
“你不通军略,所以导致淮东大败,你不历战阵,不知厮杀。”陈锐摇摇头,“即使我此刻杀了你,也有把握杀出一条血路。”
眯起的双眼透出的寒光,微微弓起的背脊,透骨的杀气蓬勃而出,让严世蕃这个曾也被鞑靼骑兵追杀的文人也能清晰的感受如若实体的杀气。
严世蕃喉头动了动,片刻之后才用沙哑的声音说:“不用说这些,若是你要杀了我,就不会带徐文长一起来。”
短暂的言语交锋后,陈锐在严世蕃的对面坐下,将腰间的长刀竖着靠在桌侧。
徐渭并没有坐下,而是站在陈锐的侧后方。
“给他。”
徐渭从袖中取出一封信,丢在了桌上。
严世蕃眉头微蹙,打开看了几眼,嘴唇微抖,“你要什么?”
真不愧是历史上搅风搅雨的人物啊,只是看了信,立即就理清了思路,直接一杆子捅到陈锐喉间。
这是去年末升任兵部左侍郎张时彻写给陈锐的私信,信中先赞誉陈锐鱼台一战的功勋,后提及有意向朝中举荐陈锐……或参将,或游击将军,这已经是明军中的高级军官了。
张时彻此人知兵事,早在嘉靖十二年就出任临清兵备道副使,嘉靖二十六年在四川平定叛乱,升任兵部侍郎。
张时彻之所以会给陈锐写这封信,是因为他是宁波鄞县人,与陈锐是同乡。
为什么写这封信,自然不可能是因为乡谊,张时彻有可能是为国举才,但更有可能是为了拉拢。
而张时彻是嘉靖二年进士,徐阶的同年,并且正是因为徐阶入阁,才间接的得以升任兵部左侍郎,如今掌兵部事。
虽然徐阶在关键时刻选择了和严嵩同样的立场,但其实选择的不是严嵩,而是嘉靖。
张时彻要招揽一位已经名声鹊起,并且曾经力挽狂澜击败鞑靼的将领,这如何不让严世蕃警惕。
甚至于,严世蕃还联想到了如今闭门不出的裕王……谁知道徐阶到底与裕王之间是什么关系?
张时彻是为了徐阶招揽陈锐,还是为了裕王招揽陈锐?
实际上,如今的严嵩和徐阶,是各个方面的敌手。
而最大的矛盾,也是最不明显同时也不能摆在明面上的,就是皇储之争。
河南一战后,不管徐阶愿不愿意,都已经在某种程度上与裕王撕扯不开了,而严嵩只可能选择景王。
这是你死我活的大事,而这种大事,如果不通过正常的手段,那么军权或者一名手握精锐的将领,将是一枚分量极重的棋子。
而现在陈锐却将这封信送到了自己面前,一方面是示意没有接受张时彻的招揽,另一方面,自然是要做交易的。
所以严世蕃才脱口而出,你要什么?
“沈束。”陈锐干脆利索的说。
长时间的沉默,严世蕃久久的盯着不时跳动的烛火,突然轻声道:“一笔勾销?”
陈锐嘴角勾起了一丝弧度,用讥讽的口吻说:“还未到就寝的时辰,你就已经做梦了?”
“你觉得,周君佐以及两百至死仍举刀的士卒会答应?”
“你觉得,山东、徐州、淮东那些家破人亡的百姓会答应?”
“你我之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绝无回旋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