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行,我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2章 布局

走下小山,在附近转了两圈,唐顺之的眉头是越皱越紧,好一会儿之后叹道:“只怕耗费巨资。”

“值得。”陈锐简短的如此回答。

陈锐从不怕强大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南京那些人,绝大部分都是属猪的。

想不被牵连,不被拖后腿,那就要进行切割,军队、财政、辖区、组织架构各个方面都要做切割。

沈束、周君佑、周君仁乃至于孙钰、陶大顺,都是要么被朝廷抛弃,要么抛弃了朝廷的人。

全军上下每一文钱都不是来自于朝廷的拨款,每一柄军械也都是花钱买来的。

也不知道唐顺之听出其中味道没有,斜着眼瞥着陈锐,但也没说什么。

在各处大致转了一圈,护卫选了地方开始埋锅做饭,胡八还去捞了几条鱼上来,唐顺之捡了块大石坐下,拿着枯枝在地上画了个草图。

“家眷、作坊放在北侧,但营地不可能在北侧。”唐顺之一边比划,一边说:“必在平地,一部分驻扎靠近码头方向,一部分驻扎略偏南方向。”

陈锐没吭声,只默默听着,唐顺之继续说:“之前你提及,在海岛立基,避风为首,但还有一点你说漏了,水源亦为首要。”

“所谓水源,有好有坏,此地山高林深,常有瓢泼大雨,易发山洪。”

“适才在南侧,多见淤泥,应是山洪所致。”

陈锐眉头紧锁,他倒是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原先还考虑将那片平地作为日后种子的培训基地……这个时期,土豆、红薯、玉米应该已经传到欧洲甚至东南亚了。

“而且码头处无水源。”唐顺之滔滔不绝的说:“倒是有条旧河道,但小半河道被堵塞,又长时间被废弃,导致河床升高,河流转而往南北方向。”

沈束听出了味道,好不容易找了个唐顺之略为停顿的关口,问道:“荆川兄明见万里,自然是有所提点,还请明言。”

“且让他泄泄心头气。”徐渭嗤笑了声。

唐顺之老脸略为一红,不过他肤色黝黑,倒是看不出来,这七八日在余姚、宁波两地,常常被陈锐、徐渭的话堵得胸口发闷,好不容易找个机会……

“老夫有个同乡,倒是最擅治河。”唐顺之悠悠道:“通惠河便是其手笔。”

“剑泉公啊!”沈束立即想起来了。

吴仲,字亚男,号剑泉,武进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嘉靖二十三年以太仆寺少卿致仕,他曾经在嘉靖七年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疏通通惠河,得朝野赞誉。

“剑泉公……”沈束迟疑道:“应该年迈甲子了吧?”

“六十有八。”唐顺之点点头。

看沈束嘴巴都歪了,徐渭没好气的说:“他既然敢提及剑泉公,自然是有其原因的,说吧!”

唐顺之瞪了眼徐渭,才解释道:“剑泉公有三子,次子、幼子均擅治河,只是举业不畅,未能出仕。”

顿了顿,唐顺之补充道:“两位均是绍兴人,当知嘉靖二十四年,西兴运河溃堤,便是剑泉公幼子吴泽主持重修,并于西兴镇设三处码头,修建仓库。”

“噢噢噢!”

嘉靖二十四年,沈束已经高中进士了,但徐渭是知情的,恍然道:“最是恰当!”

一旁的陈锐听了会儿才明白过来,在嘉靖二十六年之前,天下商业最发达的地方在杭州,因为南北运河,天下海贸最旺盛的地方在宁波,因为双屿岛。

从杭州到宁波,要经过姚江、慈溪、甬江等河流,但其中最关键的,同时也是人工修建的就是西兴运河。

也就是从吴泽重修西兴运河,并且在西兴镇修建码头仓库之后,西兴镇成为了杭州到宁波最重要的中转站。

不仅仅只是在商业上,西兴镇也因此成为了军事要地,为两浙门户,浙东首地,水路上连杭州、嘉兴,下至宁波,为宁绍之襟喉之地。

不管吴泽选择西兴镇是有意还是无意,都证明了这个人的能力,不仅仅在于治河,也在于布局。

“能请来吗?”陈锐直截了当的问。

唐顺之丢下枯枝,右手捋须,一旁的徐渭忍不住笑骂道:“你摆什么架子?!”

“信不信回头让静庵公来收拾你!”

所谓的静庵公,就是萧鸣凤,其长子萧勉与徐渭交情甚厚。

萧鸣凤少年随王守仁游学,是心学嫡系传人,与唐顺之在心学上分歧不小,书信中常相互嘲讽批驳。

“你徐文长如今不论诗,不论文,不论书画。”唐顺之嘿了声,说:“老夫如今也不论学。”

辩了几句嘴之后,唐顺之才正色道:“理应不难,吴泽今年四十二岁,未能取生员,仕途无望,不过……”

“嗯?”

“倒是有些爱阿堵物。”唐顺之有些不太好意思,毕竟是自己的同乡,“此人精于庶务,且品行无缺,但无大利不为。”

陈锐想了想,问道:“只要他不从中取利,三千两白银,够不够?”

唐顺之脸颊上的肌肉动了动,“够了。”

直接拿银子砸人,你这是什么做派?!

那边护卫端了饭菜过来,不过是几碗粥,还有几条烤鱼,不过众人也吃的津津有味。

陈锐一边吃着一边看着地图,“先请吴泽来定局,至少要定下河流走向,再行破土动工。”

“你准备在沈家门驻兵多少?”唐顺之看似无意的问,嘴里还在嚼着一块鱼肉。

陈锐迅速道:“至少驻兵千余,并作坊、家眷等,容四千人,为一镇。”

“且需有练兵场,不能太小。”徐渭补充道:“各个连队、营队进击、换阵、侧击都需要场地训练。”

沈束也补充道:“作坊这边最好有河流可以直通码头,而且作坊四周用河流围住。”

“如此一来,那居所就要分开了。”徐渭随口道:“而且你不是说作坊后面还有其他的产出吗?”

“嗯。”陈锐点点头,“到时候再说。”

唐顺之耳朵竖的尖尖的,突然好像想起来什么似的,侧头问道:“港口对面的马峙岛……也要驻兵吧?”

“不错。”陈锐也不隐瞒,“驻兵三地,舟山主岛、马峙岛、大榭岛。”

侧头看了眼唐顺之,陈锐继续说:“朝中会新设定海卫指挥使吗?”

唐顺之嘴角动了动还是没吭声,前任指挥使李寿尸骨无存,全家都不知去向,不管兵部会不会再任命谁来,只要不带着至少三千以上的兵力,这儿都只可能是陈锐说了算。

而三千大军……河南、山西、淮东、山东、淮西各处都要驻兵,从哪儿抽调三千大军来?

“一卫当有五千六百战兵。”陈锐面无表情的说:“定海后所、大嵩所顶多只有百余士卒,定海右所更是名存实亡。”

“不打紧的。”徐渭丢开吃完的鱼骨,随口说:“大不了收上一两千的义子就是了。”

唐顺之无言以对,的确很多卫所官都用这一手,使得本该是士卒的卫所兵成为私兵。

不过,人家陈锐没花朝廷一文钱,而且都是应募兵,就算真的收一两千的义子,唐顺之也找不到反对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