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1.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与提高人口素质需求
“十三五”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在2016—2019年间保持了约6.7%的年均增速,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2020年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为世界范围内消除贫困、实现和平发展做出历史性贡献。“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总体如期实现,重大战略任务和165项重大工程项目全面落地见效,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胜利完成,中国经济步入提质增效的新时期。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人口因素有着很高的贡献率,即我国经济增长的相当部分来源于人口红利。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有效遏制人口过快增长,同时年龄结构也发生显著改变,为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客观条件,这一时期也被认为是我国人口红利的黄金时期。然而人口红利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01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例见顶,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创新低。国家虽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但无法缓解当前劳动力供需矛盾。人口红利的消减与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的担忧。而实际上,生育率下降、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等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数量型“人口红利”的消失使得劳动密集型优势减弱,然而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劳动力质量与素质的提升将进一步释放“新人口红利”,即形成质量型“人力资本红利”。因此我国亟须发挥人力资本存量的作用,通过提高人口质量、实现人力资本的积累,培养学习型、研究型和创新型产业工人,持续提升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实现人口红利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换。
2.科学技术发展成就与创新人才需求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为第一动力、协调为内生特点、绿色为普遍形态、开放为必由之路、共享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其中,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世界创新版图,重塑全球创新结构。“十三五”期间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上,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全员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高。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火星探测、深海工程、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摆在未来众多重要领域的第一位,更是突出强调了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新常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其中人才支撑是核心,是关键。为走好下一步,必须直面我国科学技术领域依然存在的创新能力不强、基础科学研究短板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顶尖人才较为缺乏、科学技术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上,通过教育培养造就高水平人才队伍、激励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和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