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一
追光者
大学毕业到现在,将近四十年了,我一直在报社工作。尽管现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可做自媒体,报社也已进入全媒体时代,我每天最操心的还是报纸。毕竟,这是安身立命之本。
每天操心报纸,最操心的是内容。今天有什么选题?明天重点发什么?因此,我目前供职的《宝安日报》,仍然坚持每天上午采前会报选题,下午编前会讨论选题和版面安排。凌晨一两点钟版面都签付印了,检视一遍,为亮点报道而欣慰,或为缺少看点而遗憾。
每次看到军涛的企业报道选题,或者相关版面,我都眼前一亮。这种“科技+商业+人物”的报道,对深圳这样一个科技创新之城来说,尤其对光明科学城来说,非常契合,但又比较稀缺。军涛常年坚持做这样的报道,难能可贵。
当军涛把几十篇企业报道汇成一部书稿呈现出来,蔚成大观,更让我油然而生钦敬之情。浏览这部书稿,感觉有几个明显特点。
一是深耕。深圳光明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后文简称为“留创园”)开园10年,共引进81家企业。军涛同步追踪采访留创园10年,采访并公开报道了60多位创业者的故事,差不多把创业园“挖”了个遍。没有一种执着精神,绝对做不到这一点。这次,军涛精选出50位创业者的故事,归入新材料、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四类产业,次第呈现,给我们描摹了创业园的全景图,百花园般的灿烂生动。
二是鲜活。50个企业家的故事,都是军涛与创业者面对面采访得来,从他的报道中就可看出。比如:“1988年,我15岁初中毕业出国留学,是中国的第一代小留学生。博士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化学工程及材料学。”绚图公司董事长林海晖回忆自己的求学经历时说。再如:“2013年6月,我了解到光明区留创园刚刚建立,就过来考察了两次,这里的环境和服务打动了我,于是决定申请入园。”张明东介绍,公司自2013年10月入园后就开始了石墨烯研发的新里程。军涛的企业报道中,大多有采访时间地点的表述。比如:“9月23日,记者来到位于光明区留学人员创业园A1栋5F的免喷材料公司参观,详细了解公司获奖项目的具体情况。”再如:“10月28日,记者来到位于光明区留学人员创业园A1栋9楼的上泰生物公司,了解公司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的情况。”我引用的这些内容,直接引语,时间、地点,应该是新闻采写ABC层面的,遗憾的是现在很多记者习惯于根据材料写稿或者根据通信员来稿加工,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军涛做到了,便显得可贵。
三是点睛。每篇报道后面,都附有“记者手记”,阐发采访中的所思所感,且多引用管理大师的哲言妙语,使报道得以升华,给人更多启迪。由此可见,军涛善于学习,涉猎颇广,学而思,思而悟,因此才有与留学归国英才对话的能力,才能使报道不流于一般。
我想,这本书的出版,应该是军涛关于企业家报道的阶段性成果。以军涛的执着精神,光明区留学人员创业园的故事肯定是未完待续的。我相信,书中讲述的50位创业者,将来一定会有几位重量级乃至国家级、世界级的企业家,长期关注、追踪报道的军涛,也会写出有分量、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传记。
这本书写的是光明区留创园的故事,一写10年,可以说是一个“追光”的故事。军涛热爱新闻事业,初心不改,孜孜以求,凭借优秀的科技报道先后荣获广东科技新闻奖和广东新闻三等奖、二等奖,个人足迹也闪烁着理想之光。基于此,我把军涛布置的这个作文命名为“追光者”。
张平照
深圳报业集团编辑委员会内容总监、宝安日报社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