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归巢之喜
“呀!大兄。”
陈家宅院,李超一进门,正在院中玩耍的云儿小姑娘一见他便惊喜的喊出了声,刚他就是缠着陈七娘询问自己大兄去了那里,怎么还没回来。
“唔~大兄,你去那里了,怎么这久才回来,云儿都以为你不要云儿了!”小姑娘说着眼里泪花已然在打转。
“好了好了不哭鼻子,大兄这不是回来了么。”李超摸了摸她的头,赶紧安慰。
自己这一走,也是有些时日没回来了,也难怪小姑娘乱想,李超费了功夫才安抚住了小姑娘。
“大兄,给你吃。”小姑娘伸过来几个野果子。
“大兄不吃,云儿留着自己吃,或者拿着和敦子一同吃。”
“大兄你就吃一个嘛!吃一个嘛!”
小娘盛情难却,李超也兄得捡了个放进了嘴里,这山渣子,个好很小长的也是歪七扭八的,却是意外的甜。
“大兄怎么样?是不是很甜?”小姑娘泛着大眼睛问。
“甜!”
陈七娘就在旁静静的看着,云儿自小便没了母亲,李大郎他爹又是个府兵,平常少不得番上戊卫,出征打仗,少有在家的,李大郎一个大男人又那里懂着带孩子,这小姑娘说到底算是她带大的,两家的关系在那里她怎么说都要照顾着。
原先还想着等这小姑娘大了,给自家儿子做个媳妇也好,可现在自己却是先和大郞走到一块去了,这內定的儿媳妇却是成了小姑子。
“七娘在想甚么呢?”
李超的声音将正托着下巴走了神的她惊醒。
“我在想,要是咱们能一直这样子,没有那么多的事情,你也不用练兵厮杀,就这么安安稳稳的过日,便就很好!”回过神来的陈七娘缓声说道。不过很快她自己就摇了摇头,他知道这没有可能,以前没可能,现在她们更没退路。
“会有这么一天的!”李超语气肯定。
“嗯!我信你。”
陈七娘点了头,朝李超露出了个笑脸,转头又板起了脸,对着一旁正要去抓䅁卓上甜点的小姑娘说道:“云儿,你可不能再吃这么多的甜点了,不然也会像敦子一样牙要烂的!”
小姑娘伸到一半的手立时便就停住了,泛着眼睛去看李超,希望自家大兄希望他能自己讲话。这陈七娘子不知道是不是要给自己当嫂子了,现在开始管着自己了,她以前可不是这样子的。
“前段时间库房中有几袋子受了潮发了芽,刘婆便做成了麦糖,给她俩当零嘴,她们两个没个节制,牙都吃出了毛病了。”陈七娘解释道。
李超上前让小姑娘张开了嘴,仔细查看了一番,小姑娘确实都出了柱牙,“云儿听话,甜点吃多了确实是要烂牙的,吃多了嘴巴还会长出了虫子哦!”
小姑这回明显是让吓住,不过一向贪嘴的她,又把手伸向了另一旁放着米饼的小碟子。
这回李超没有阻止,由着她。
“大兄不再时,云儿都在干什么?可有好好跟着学堂的先生识字,今天认会了几个字了?”
小姑娘嘴里吃着东西,抽不出来空回答他,便伸出三根手指,然后又收回去一根,直到呑咽下去嘴里的食物才开口回道:“两个,夫子今天一共教了三字,云儿学会了两个!”
说着她抬眼看了旁边的陈七娘,原本生产社的小学堂很早便办了起来,可教书的先生一时却是没能请来,刚开始是由陈七娘暂时兼任,可后来陈七娘跟着李超去了小镇,没了能教书的先生,学堂的教学便也停了下来,学堂大多数时间便由几位妇人带着学“劳动课”
带孩子的意义更大过教学的意义,这村中的孩童总得需要人来看着,这父母才能安心的劳作,虽说乡下孩自小便都是在田间疯玩,摸鱼促虾掏田鼠,在泥水里打着滚,慢慢的便也就长大了。
二来有个人看着这多少也减少了孩童腰折率,这时代婴孩的成活率本就很低了,生了三四胎,最后能长大可能也就一两个,而且生肓对于生肓的妇女来说也是一个大挑战,这时代因难产而死,可是女性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这时候一个女人为你生个小孩那可真的在拿命去拼。
想到这李超又抬眼去看了陈七娘,这娘们最初便就是想要给他留种生崽来着,他这车也是上了,可是现在这娘们的肚子还没见动静,不过现在也确实不是时候,要没有陈七娘帮着理各项事物,这刚立起的摊子得停下不可。
现在学堂能办起来也还多亏了她呢!
陈七娘在小镇中寻到了两位能教书的先生,这原本便是教乡中各家大户孩子开蒙识字,并以此谋生,但乡中几家地主都让李超给扫空了,他们原本的营生便也断了,只好应下了来学堂教书的活,他们也总得是要吃饭的不是?
这俩位先生倒是比李超想的要开明的多,对于用粉笔和黑板教学并没多大的抵触,很快的便接受了,没有如李超所想的那样喊着什么“有唇斯文”之类的话。
不过也是,都论落到了靠着帮地主家孩子开蒙来谋生了,出身自然也不是什么世家门阀、文豪之家的出身,多半只是商贾或着是自耕农出身,想要靠着科举完成阶级跃升,却让现实给打了回来的穷书生罢了,连寒门都算不上,身上自然没有什么娇贵病。
有了两位先生,这学堂才算真的办了起来,虽说条件还是一样艰苦,教室只是原来的仓库改来的,加上搬过来,进了各类场子中的工人子女,孩童的数量也更多了。
一位先生就得带着几十号的学生,和他们原先的教学模式完全就是不同,教学质量上肯定好不到那里去,但怎么说也比原先的托儿所强,至少有人能教这些孩童认字了。
这两位先生,实刚也给李超提了醒,他是有一些“文化人”可以团结的,科举制度的兴起,自然催生出了一些想要靠着科举完成阶级跃升的小商人、小地主和自耕农,这些人在这个世家门阀林立的时代,他们的出身决定了这一条路他们多数人都不会走的顺。
自古考进长安和打进长安一样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