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胤礽也能当皇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明志

毕竟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即便是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但在这跨时代的画刺激下,还是有些受不住,开始气短迷糊。

胤礽怕她出事,赶紧拿过黄绫把画盖住,再拉过太皇太后的手,在手心上慢慢搓几下,轻轻的说:

“老祖宗,是画。”

“画?什么画……画?噢……是画,对,画……”

黄绫盖上后,众人的感官开始恢复正常。

胤礽和康熙把太皇太后慢慢扶回罗汉床上坐好,太后和康熙也各自坐回去。

苏麻喇姑红着眼圈,抚着太皇太后的背,慢慢的给她顺气。

太后一直用手绢抹眼泪。

康熙没有说话,他表面平静下来,但是手中的一串佛珠转得飞快。

胤礽再次跪下:

“惹老祖宗伤心,是孙儿的不是,请阿玛责罚。”

“二阿哥快起喀,老祖宗没伤心,这是高兴哪……二阿哥这画,画的好,老祖宗是真高兴哪……”

胤礽起身坐下,等太皇太后慢慢的顺了气,再缓了一下,向着四人问道:

“老祖宗,祖母,妈妈,孙儿这画,画的可是真像额涅?阿玛,这画像不像额涅?”

“像,太像了,就像你额涅回来了一样。”太皇太后回答。

“二阿哥把你额涅画活了,就是个真人儿。”太后点点头。

“奴才刚才还以为皇后显灵了,太子画的跟皇后一模一样。”苏麻喇姑还在擦眼泪。

“嗯,这就是二阿哥的额涅生前的模样。”康熙平静的回答,手中佛珠转的飞起。

“那就好,那就好……额涅。”胤礽长舒一口气,回头盯着黄绫一直看。

这会儿,他由作画人转换为观画人,心境有了变化。

作为儿子,终于能见到生母的样貌了,他的眼圈有点红。

“二阿哥,给老祖宗说说,是怎么知道额涅样貌的?”太皇太后见胤礽情绪有些不对,出言打了个岔。

“对对,祖母也想知道……难道是——是给二阿哥托梦了?”

太后虽贵为国母,高高在上,锦衣玉食,实际上,她就是个笃信佛教,而且心思单纯的善良妇人。

对于不理解的事物,总会往神神鬼鬼那方面想。

其实这个时代的人都这样,全世界都是。

胤礽闻言转过头来,收拾了下心情,脸上带了笑回答道:

“孙儿也不知道是不是额涅托梦,以前梦到额涅,总也看不清额涅样貌,最近这半个月,看的清楚了。”

胤礽又回头看了一下盖着黄绫的画。

“应该不是托梦,是孙儿太想额涅了吧。”

“要说怎么知道额涅的样貌,应该是这两年一点一点找到的。”

“找?从哪里找的?”四人都不明所以,太皇太后就问。

“从人脸上找啊。谁跟额涅长得像,谁知道额涅模样,孙儿就去找谁。”

“老祖宗和祖母还记得,孙儿小时候经常问额涅模样吗?”

太皇太后和太后都点头。

“孙儿在宫里都问了个遍……”

“后来老去姨母妃那里,再去二姨母那里问,还有叔姥爷家里,还在在镜子里看孙儿自己的脸……”

“……这样,有了老祖宗和祖母的说法,阿玛的说法,姨母妃,二姨母和赫舍里家长辈的样貌,最后算上孙儿的样貌……”

“……找出相同的那些地方,一点一点加在一起,就画出来了。”

“孙儿最早用国画画法,画了好多额涅的画像,都不满意,后来又跟钦天监的南怀仁南师傅学了西洋画法……”

“……前后画了四十多张小样,最后挑出来这张,孙儿感觉最好的……”

“……还多亏了南书房戴师傅帮忙找的颜料,制的画笔。”

寥寥几句,就把过程交代完了。

“就这样?这西洋画法这么精道?”太后开口问。

“孙儿也问过南师傅,按他的说法,这西洋画法的目的,跟咱大清国画的目的,有些不同……”

“……他们那边除了国王贵族和教士以外,没有几个识字的……”

“……他们又都是以上帝教治国,想要在老百姓中间宣传教义,除了用画来画故事,没别的好办法……”

“……他们的教堂里,最多的就是画,没几个字……”

“……国王和教会请来的画师,只有一个要求,就是画的像。谁画的最像,谁拿钱最多……”

“……一百多年下来,他们的画法就成了以写实为唯一目的,就是比谁画的像。”

“按咱们的说法,他们不是画家,是画匠,毫无意境可言。”

水彩画在欧洲起源很早,经过一百年多年前所谓的文艺复兴,有了一波发展。

现在整体实际的水准,仅限于到胤礽画佛像的水准。

而中国的国画,则是写意为主。

有钱有闲的士大夫,画画来陶冶情操,小圈子里自娱自乐——我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主打一个意境,禅境,韵味。

你看不懂,我毫不在乎,这是我的道。

所以,国画派别很多,但是你不能说哪个流派画的更好,体会到意境了,那就是像。

“吓,那南怀仁也能画这画?”

“不能。南师傅自己就说,他在画技上也只是入门而已,教了孙儿七八次,就说没什么可教的了……”

“……南书房教孙儿写字的励师傅,跟孙儿说过‘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入门以后能走多远,关键是靠自个儿的努力……”

“……孙儿没别的本事,就是坐的住……”

关于这一点,四人都点头。

当是闹腾的年纪,胤礽却安稳得像个大人。

慈宁宫花园也好,大佛堂也好,画起来,一坐就是一个多时辰。

“……戴师傅跟孙儿说,一通百通。后面的画法,都是孙儿自己琢磨的。”

这样说的话,似乎是解释通了,四人都点头,表示“原来如此”。

胤礽也就放心了。

他是一定要解释到位的,特别是要让康熙理解透。

太皇太后把胤礽当成心尖子,他做什么事,都不会拦着,只会说“二阿哥别累着”。

太后不像太皇太后早年管过军国大事,她就是一个操心亲人孩子的和蔼长辈,就算是不理解,还是会夸“我孙儿有本事”。

只有康熙这里,虽然他是个慈父,但也是个严父。他会客观的,审视的看待胤礽。

如果可以,康熙绝对不会让这个国家的继承人走一点歪路。

胤礽要做的事都要在宫里众人的眼皮底下进行,绝不能藏着掖着。

这大清的天下只有一个主人,就是康熙,要想在他眼皮底下做任何事,都必须得到他的认可。

如果他不认可,那胤礽作为一个穿越者,将束手束脚,一事无成。

这心情一放松下来,胤礽就觉得有点饿。

“老祖宗,孙儿饿了。”

胤礽拍着肚子笑嘻嘻的说。

“哎吆,光顾着看画了,饿着咱寿星公了,快快,刘忠,去膳房看看,要是做得了,就摆膳。”

太皇太后乐呵呵的应着。

太监刘忠在外面应声去了。他前脚刚走,太监赵昌又进来了。

“启禀皇上,各宫值守的妇人科太医和收生嬷嬷都到了,在慈宁门候着。”

康熙看看胤礽,吩咐道:

“把这三个匣子拿给他们一起看。里面的东西叫产钳,让他们看看妇人难产对不对症。”

“嗻。”

赵昌抱着三个匣子出去了。

一会儿,刘忠从膳房回来了,回禀说晚膳都做得了。

太皇太后吩咐摆在外间。

慈宁宫司膳太监招呼着太监们,把晚膳摆在三张排起来的膳桌上。

五个人来到外间,净手后分主次坐好。

本来苏麻喇姑要站在太皇太后身边伺候,在胤礽和康熙的要求下,也坐了下来。

桌上摆的都是金银餐具,每道菜都盖着盘盖。

今年初,康熙刚下了旨意,宫里把膳桌上大块烤肉改成“肴羹”,禁用金银餐具。

乌烟瘴气的烤肉架子不进屋,更不上桌了,只在膳房烤好再端上桌。

宫里的风俗习惯,已经开始从餐桌上向汉人靠拢。

但是,只有慈宁宫不需要改多少,特别是餐具,太皇太后和太后都是蒙古人,就喜欢金银器。

胤礽也不认为奢侈,反而觉得金银器自带杀菌效果,对老人孩子也挺好。

桌上摆着差不多三十品各色菜肴,中间有个两尺的大号盘子,盖在下面的应该是只烤全羊。

按宫里规矩,太皇太后的用膳标准是二十四品,太后同例,苏麻喇姑的标准是十品,加起来得五十多品。

但是,标准是标准,多数时候,太皇太后和太后吃的都很随心。

想吃什么就跟膳房订什么,从来不要求排场。

一句话,除了节庆日有外人在以外,平时没那么“事儿”。

就像今天,因为要给胤礽过生辰,就提前多订了不少菜肴。

平时的话,婆媳俩一起用膳的话,也就二十品菜肴,还要赏出去好几品。

正式用膳之前,司膳太监先端上一大碗长寿面来,放到胤礽面前。

胤礽用筷子夹起一根,挑的老高,开口问:

“长吗?”

太皇太后笑呵呵的应道:

“长!”

然后,胤礽把这根面条,小心翼翼的挑到太皇太后的碗里,再说:

“老祖宗增福增寿!”

“好好,二阿哥增福增寿!”

接下来,胤礽把同样的流程又做了三遍,分别给太后,康熙和苏麻喇姑每人挑了一根长寿面,吉祥话也相互说了三次。

最后碗里的就剩一根,祖孙五人各自一口气吸溜进去。

然后司膳太监上来把所有的盘盖取走,拿着银刀就要切大盘里的烤全羊。

胤礽制止住他,伸手要过银刀,自己来切。

烤全羊不大。

用的是三十多斤的羊羔,去头去蹄去内脏,从昨天就开始腌制,放在冰鉴里一晚上。

再烤出来也就十来斤的样子,去掉骨头,也没多少肉。

一刀把羊脖子切下来,按照科尔沁规矩,先给最尊贵的太皇太后。

再一刀,右前腿给太后。

左前腿给康熙,右后腿给苏麻喇姑,剩下左后腿放在自己碟子里。

太子干了太监的活,却没人觉得他下贱,反而都很欣慰,这孩子一天天大了,懂事还孝顺。

等着四个长辈都动了筷子,胤礽直接下了手,拿起羊腿就啃。

说是羊腿,实际拿在手里,跟后世的大鸡腿没大多少。

胤礽啃得很快,但又不是那种“饿死鬼投胎”的啃法,没有肉渣横飞,也没有让人不适的吞咽声。

就是单纯的速度快,吃的很香,但又很文雅的那种。

“就爱看二阿哥用膳,呵呵,看他用膳啊,我自个儿都能多吃几口。”

太皇太后乐呵呵的停下筷子,太后他们也一样,都笑着看胤礽大快朵颐。

“老祖宗这里的膳食好吃!”胤礽停下来,咽下口中的羊肉,喝了一口奶茶。

虽说宫里有食不语的规矩,但是这里,也没与那么严格,只要小心吞咽,别呛到就行。

“老祖宗你们也吃啊,凉了就不好吃了,阿玛也没用过晚膳吧。”

胤礽起身给众人挨着添奶茶。

这活本是司膳太监和贴身太监的,但是谁也不敢跟太子抢。

他现在除了是真心的亲近长辈们,有个主要目标就是立人设——孝顺。

所以,胤礽从不放过任何一个表示孝心的机会,不管别人怎么看,他只在乎太皇太后,太后和康熙怎么看。

一顿晚膳用了不到两刻钟,众人漱口净手后,又回里间坐下。

闲聊几句后,康熙突然问道:

“二阿哥,以后再画什么?”

胤礽抬起头,考虑一下回答道:

“阿玛放心,儿子不做那赵佶。”

“儿子将来要辅佐阿玛治理天下,画画,小道尔,儿子以后不会在这上面费神了。”

康熙就担心这个。

今天太子拿出这画,着实惊到了他。

虽然他没见过其他西洋画,但他确定,太子这画技,拿出去是可以开宗立派的。

就怕太子在这条道上走到黑,忘了本业。

没想到父子连心,太子早有决断。

康熙很开怀:“好,这才是阿玛的好儿子!”

“好好好,我孙儿志气还在,老祖宗也放心啦。”

太后平日里从本心里的讨厌汉学,不光自己不愿接触汉学,甚至连汉话也不让五阿哥胤祺学。

这话她听不明白。

太皇太后就给太后解释:

“赵佶,就是那宋朝的徽宗皇帝。写得好字,画得好画。可惜靖康年里被大金国给活捉了去,不光受尽了侮辱,还丢了多少大好江山,被后人骂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