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养珠
怎么到了太子这里,好像万物皆可养?
康熙呵呵一笑:
“太子怎会想起养珍珠?难不成,太子以为这水下天成之物,亦可人为养成?”
康熙平日读书不少,也读杂书,但是从未关注民生以外的内容。
他从没听说过人工养殖珍珠的说法,也不认为可能实现。
“回汗阿玛,儿子自然不知。就是想起之前看过打牲乌拉衙门的题本,上面写的采捕东珠之事,太过靡费人力物力……
每回采珠,往往耗费巨万,却采不到几颗好珠……
儿子也算过,十粒东珠的耗费就能比的上貂皮千张、人参千斤,儿子才有此一说……
至于,到底是不是能养,怎么样,养不养的成,儿子其实并不知晓。”
康熙听了胤礽的话,点点头,却不说话。
对于采捕东珠之事,他知道的内情,比胤礽多多了。
但是这涉及到皇家的排场,颜面,“些许”银钱的消耗,还是可以接受的。
朝廷采捕东珠,不是每年都有,而是在皇室大婚、万寿庆典、帝王加冕或者皇后贵妃册封之前。
吉林将军会和打牲乌拉衙门一齐,奏请康熙下旨准许采捕东珠。
得到圣旨之后,内务府颁发祭河告文,在祭祀河神或者江神之后才开始。
东珠是在冷水中孕育,要达到贡品的规格,需要在珠蚌之中“生长”三年以上。
而且,孕育的过程对自然环境要求非常高,每得一珠都绝非易事。
往往“易数河不得一蚌,聚蚌盈舟不得一珠”,逢遇大旱之年更难寻获。
从大清在关外时,就竭泽而渔式的采捕,导致东珠越来越少,“每得一珠,实非易事”。
头等东珠更是“百难获一称奇珍”。
仅以松花江采珠为例,吉林水师每次都要准备几百百艘采珠船,派遣人员超过千人,花费至少2万两白银。
一路直至长白山脚,共数千里。松花江有数百条支流,每一条支流都要搜索一遍。
而整个打牲乌拉衙门,采珠时调动的牲丁,最多达到四千多人,总花费多达十几万两白银。
最后,过盛京、山海关等三十五个驿站,行程两千余里,送到京城。
一旦呈送的东珠有缺额,或品相不好,乌拉总管、统领等人全部降职罚俸。
胤礽其实对花多少钱,费多少力气毫不关心,他这会儿最想说的是:采捕东珠,伤天害理!
采珠季从每年农历四月份开始,这时候虽已入夏,气温乍暖还寒,水温也很低,珠蚌会聚集在一起,容易寻找。
或者跳过夏季,在秋冬交接之际,这时也是珠蚌聚集的时候。
按后世的气象学家研究,从1644年到1700年,是这一段小冰河期气温最低的时段。
现在正是这段最冷的时段里的中间,而且采珠是在关外,即使没有小冰河气候,那里的气温也低。
采珠人只能在这寒冷的季节里,深入到河流、湖泊,经常是凿开冰面,入水采捕珠蚌。
这个时代,不像后世还有可加热的潜水设备能用。
他们需要赤身裸体地下河去,仅仅是在船上时喝上几口酒,便要凭着自己的技术和意志力,在冰水中憋气摸索。
采珠人一面要忍受着刺骨的寒冷,一面还要防着被水流冲走,期间直接殒命的采珠人不计其数。
即使不被冻死,冲走,也很容易染上寒症。等他们稍微上点年纪,就失去劳动力,导致全家生活更加困苦。
可以说,每颗洁白晶莹、光彩熠熠的东珠背后,都是一段“水下奴”的血泪史。
东珠在胤礽眼里,跟非洲的血钻没什么区别,简直就是血珠。
关外现在本来就人口稀少,百姓生活困苦,胤礽还想着怎么找办法充盈东三省人口,可好在多少年后,抵御将来有可能出现的沙俄入侵。
这个东珠采捕,就让他极为不爽。
但是胤礽不能说出来,一旦说出来,这就是把罪过加到康熙头上,再将他推到暴君的地位上。
徐徐图之吧,再苦一苦百姓……
东珠是冷水珍珠,人工养殖的技术难度极大,后世也没有解决。
现在胤礽心中只有无能怒吼。
“禀皇上,禀太子,其实微臣或许知道一点养珍珠的法子。”
高士奇这时候突然开口。
“哦?珍珠可以人为养成?高卿说来听听。”
康熙来了兴趣。
他知道高士奇博览群书,也不会说谎,既开口,必言之有物。
“嗻。臣其实知道的也不多,只是听到太子提起养珍珠,刚刚想起多年前看到宋朝一杂书上记了几笔……
北宋仁宗宰相庞籍之子,叫庞元英的,曾写了本《文昌杂录》,其中有写……
以今所作假珠,择光莹圆润者,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伺其口开,急以珠投之,频换清水……比经两秋,即成真珠矣……
另外还有本杂书也有记录,微臣实在记不起何时看到的,书名也忘记,只记得两三句……
先用贝壳所制小铲撬开珠蚌,将异物置于竹棒叉尖,连续引入蚌体内……
臣还记得书上说,该法是南宋时,湖州人士叶金扬发明……
另外,前明伍载乔有首诗也提到养珠,诗文大概是‘春水龙湖水涨天,家家楼阁柳吹绵。菱秧未插鱼秧小,种出明珠颗颗圆’……
诗中虽未说明养珠之法,但观其诗句,微臣以为,养珠之法应该是有的,且就养在湖州。”
“居然真有养珠之法?前明就有?为何朕从未听说?”
康熙大为惊奇,他没想到这被人当成宝石的珍珠,从北宋年间就有人开始养殖。
胤礽也大为惊奇——这大清搜索引擎,真不是盖的。
为什么前明有的技术,大清却没了?
高士奇没有回答康熙,胤礽也知道,更没有开口——还能为什么,战乱。
好在天下初定,人心思安,如果胤礽不推动的话,这养珠的技术,说不定过些年就会再出现。
胤礽现在对温水珍珠养殖不怎么感兴趣,朝廷要养的话,很大可能会交给三大织造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