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各地过年!阶级差距!
大年三十的夜晚,武昌府灯火通明,家家户户中都冒着炊烟。
天空上,烟花绽放而出,绚烂无比。
大街上,巷子里,百姓都在观望烟花。
在一家农户的院子里。
“今年可以过一个好年了。”
丈夫感慨道。
他是武昌城内的原住民,亲眼见证了常家军是怎么赶跑张献忠,是怎么守住武昌的。
在家中的餐桌上,正盛放着一盘猪肉,一只年鸡,看上去油水十足。
一边的几个小孩已经馋得口水直流。
但是按照流程,他们还得先请祖宗们来吃。
家中的老人念叨一大串请神的话语,随着鞭炮的炸响,大家才能一起开动。
一家人其乐融融,很是幸福。
比起以前,他们家里不仅能吃上热乎的白米饭,甚至能吃上肉,家中还有余粮可以撑很久。
已经算得上富足了。
而在此之前,丈夫的鞋店经营不善,没赚多少钱,而左良玉入城之后,便更加惨淡凄凉,一度养不起小孩,要卖孩子的地步。
好在常家军救济他家,重新帮他搭起了铺子,生意也是越做越红火。
他还没少给军队提供鞋袜,收入十分稳定,足以养家糊口。
有多余的钱,他还会去帮助那些实在吃不起饭,来武昌逃荒的难民,在武昌内,也算是一个大好人。
“咱家的苦日子也算是熬到头了,这要是在去年,实在是不敢想。”
丈夫吃着口中的白米饭,感慨无比。
“还得是多亏了常家军呢,现在的大明,比以前好多了。”
妻子也附和道。
整个武昌城,年味十足,在餐桌上议论着的,都是今年的收成。
当然,话题里总是没少关于常家军在武昌帮扶百姓的事迹。
而在中原的汝州,这里虽不及武昌这般繁华热闹,却也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
之前九月份所种的红薯、高粱等作物皆是迎来了成熟。
或许是天公作美,干旱多年的陕西竟然接连下了一个月的雨,连带着他们汝州也收益许多。
这简直就是救命的雨。
很多人都说这是上天显灵,不忍再看见陕北百姓受苦。
汝州百姓的餐桌上,肉食并不多,饭菜也远没有武昌难民丰富。
稍微贫苦一些的人家,家里的碗中多是薯丝饭,再盛一碗肉汤,夹着几个馒头,也算能吃个饱了。
“遥想当初龙将军来到我们城里的时候,我还得在菜市里捡肉吃,土里哪能刨出半根草来……”
“饿了快一两年了,总算是撑到能吃饱饭的日子,老天有眼啊,派来了龙将军来救我们。”
城中,百姓家里传来这样的感叹。
汝州人苦啊,但就是这样一个原本城中人都快死绝,卖妻烹子,刨泥食土的城,硬生生从死亡边界上被拉了起来。
如今汝州百姓自己有耕地,也不用再被官府压榨,自己能丰衣足食,守着那一亩三分地,也能安稳过一辈子。
实际上,封建王朝最后都逃不过破灭的结局,一个末代的王朝,注定会面临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所以要一遍又一遍地清扫,每一个王朝建立初期,都是对资源的一次重新整合和分配。
但,这与底层的百姓实际没多大关系。
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谁能让他们吃饱,谁就是好皇帝,哪个时代能让他们有地种,那个时代就是好时代。
此时的襄阳,龙乾野一个人坐在襄阳护城河边,手中端着饭菜,身边放着一壶酒。
看着江岸的烟火,一时间心头思绪万千。
“龙将军,这大过年的,怎地一个人跑来喝闷酒?”
此时,李自成和张献忠两人结伴,手里提着篮子,也蹲到了龙乾野边上。
“你们两个,跑来这里作甚?”
龙乾野心有防备,这两人可是曾经的反贼头子,现在虽然没了兵权,却也难保不会心起歹念。
“这大过年的,看将军也没人陪,我们就来找你喝酒了。”
“走了,和弟兄们喝酒去了,何必这般孤傲清高样子。”
张献忠和李自成,只是看龙乾野一人实在太过孤单,于是盛情邀请。
“我……”
龙乾野也有自己的亲信和手下,但现在却也只想一个人待着。
“走了走了,墨迹啥呢,喝酒去。”
在两人软磨硬泡下,龙乾野这个上司,总算是愿意赏脸和农民军们一块喝酒了。
襄阳的农民军总共是十二万,分了十个大营,只训练手脚、纪律,不练火器。
而城内常家军的数量则是五万人,其中有一半是火器部队,而城外,还有乔迁高的一万秦军。
这样也防止了农民军哗变的可能性。
好在这群家伙虽然死性不改,但因为能吃保吃暖,所以一直都比较听话。
而龙乾野的人格魅力也挺高,训练项目从来没落下过,人文关怀也没少过,受到了农民军的一致敬畏。
军营里,龙乾野也和这些农民军们打成一块,痛快地喝起酒,吃起肉。
这些练兵所用的粮草、肉食都是从武昌运来的。
“这比起咱们之前颠沛流离的生活,还是要好一点的。”
“若是在甘肃当兵那会儿,有这条件,咱们又何必造反。”
李自成边喝着,也边感慨。
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难,但实际上,他当大顺天子的时候,也没比这好到哪去。
西安,铁路工程已将近竣工,过年这天停工一晚。
西安的百姓大多投身进入了矿场、冶铁厂和铁路工程中,种地的反而不多。
但因为干活,所以一直都有白银补贴。
而苏州时常会运来商品,大量商人也进入西安,所以吃喝基本不用发愁。
这些民工兜里都有钱,过年这天,买肉、买糖,日子也过得美滋滋。
用着自己的辛苦钱把日子过好,再累也算得上幸福。
西安许多百姓,在荒年的时候,都是徒劳无功,辛苦一年,颗粒无收。
此时的大明境内,在常家军所过之地,百姓大多是笑着把年过完的。
但那些士绅阶级的可就笑不出来了。
虽然不至于被劫掠一空,但比起从前,日子也过差了太多。
北京城,魏府。
“今年为何只有八道菜?”
“说好的满汉全席呢?”
魏藻德拍着餐桌,对桌上丰盛的食物丝毫提不起食欲。
百姓有三菜一汤便觉日子已经极度幸福。
而官绅家中,一桌八道菜,山珍海味,仍觉不够丰盛。
“府里的余钱已花得差不多了,哪还有其余的收入。”
魏藻德的夫人曹氏苦笑道。
平日里,魏藻德作为内阁大学士,没少受贿,但贬职之后,彻底没人搭理,没人讨好。
家里看上去自然就冷清许多。
想到这,魏藻德越想越气,对于在北京起事更加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