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牙齿,大健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自序

这本书在我心里已经酝酿很久了。

作为一名有20年工作经历的儿童口腔科医生,我每天都在和有牙齿问题的宝宝及他们的家人打交道,帮助他们解决因口腔问题带来的各种病痛。

口腔科医生看起来“手到病除”,让孩子脱离了疼痛折磨,但这样单纯的治疗远远不足,能够彻底解决的问题也非常有限。因为日常生活中疏于维护,也许过不了多久,孩子的牙齿又出现了更为严重的问题。类似情况比比皆是:有的孩子口腔里的龋齿就没有断过,有的孩子不足3岁就要做全麻治疗,牙齿龋坏严重需要进行根管治疗,或者因为牙齿已经变成残冠、残根而被拔除,凡此种种,都变得不足为奇……

作为一名工作了20年的儿童口腔科医生,治疗了成百上千例患者,但很多时候还是要在孩子们的哭闹中使出浑身解数,疲于应对……

我知道,很多爸爸妈妈会有一堆的问题要问:

为什么孩子一去医院看牙就哭?

为什么补一颗牙要去好几次?

为什么补过的牙又疼了?

为什么孩子的龋齿层出不穷?

为什么连乳牙都要矫正?

……

在回答之前,我也有一个问题要问:“无论医术怎样精进,凭借医生的一己之力,这些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吗?”

先给大家看一组数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为70.9%,平均龋齿数为4.24颗,比十年前上升了5.8个百分点。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为34.5%,平均龋齿数为0.86颗,比十年前上升了7.8个百分点。

简言之,患龋齿的孩子越来越多。而就我所了解的,孩子们的各种口腔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为什么会这样?原因之一在于我们现在吃的甜食、精细食物越来越多。儿童每年糖的摄入量大约比上一年增长16%,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吓人?但这个甜蜜的诱惑确实有点儿让孩子难拒绝。

与此同时,成人对孩子的牙齿健康越来越关注。有不少家长会主动、定期地带孩子检查牙齿,会给孩子从小开始刷牙,会给孩子看有关保护牙齿的绘本、唱刷牙的歌谣……有调查显示,有超过五分之一的5岁以上的孩子,能够每天刷两次牙。这些对于我们口腔科医生来说,都是特别值得宽慰的好消息。但也有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对于3岁之前的孩子,很多父母的关注点还仅仅停留在培养刷牙习惯上。一些口腔健康常识如果只靠绘本和儿歌获得,建立口腔保健意识的确够了,但对于口腔健康问题的认识和寻求解决途径还远远不足,比如,如何科学地清洁口腔、一些口腔问题的居家应对、口腔与身心发育的相互影响等。

对于4~6岁的孩子,乳牙龋患率较高,8~9岁的孩子牙外伤率较高。由于多数孩子害怕去医院看牙,而且家长对牙齿治疗认识不足,更无法保证带孩子去医院定期检查和治疗。如此一来,往往给以后恒牙的替换留下了大量问题和隐患。

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大多数人都是牙齿出了毛病才去看医生。

人不可能不得病,但对于所有的疾病来说,预防比治疗重要得多。这是我们医生最想倡导的健康观念——预防胜于治疗,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所在。

我能接触到的孩子和家庭很多,喜欢和他们聊天,继而成为朋友。很多孩子表面看起来很简单的牙齿疾病,致病因素往往复杂多样,比如,喂养方式、饮食习惯、心理因素、亲子关系、养育者的状态等,都会影响到口腔健康。所以,保证口腔健康并不是单纯地清洁口腔那么简单。

对于上述与牙齿疾病相关的问题,书中也做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建议,权作抛砖引玉。

而令我尤为感慨的是,孩子及其家人的状态,与他们的牙齿状况关联性很大。不少超过十年就诊时间的小朋友,他们会定期来找我检查牙齿,一些问题还没有导致严重后果就得到了及时解决。我们的相约就像老朋友聚会一样,简单、轻松、愉悦。与此同时,不少初次就诊的宝宝,一检查就发现牙齿问题相当严重,而由于不能顺利配合治疗,不得不做全麻的选择,或者遗憾地放弃治疗。

写到这儿,我想说一个与本书有关的心愿:衷心地希望每一个前来就诊的孩子,不是因为被病痛和恐惧所裹挟,而是心怀期待,习以为常。每次见面,都不用担心、不用害怕,只用笑着大声说:“你好!医生!”

李静

202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