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李文在启明星号上的教育与生活完全是基于对他的角色安排,他拥有一张比较严格的日程表。这一万名少年在被遴选进入外星殖民计划后,地球科学委员会对他们进行了各种检测,包括基因检测和技能匹配。李文当然也不例外。
最终,参照各类数据,系统将李文在未来登陆行星上的职业规划指向了植物培养序列。这种序列,覆盖了从最底层的农夫,一直到最顶端的植物学者,以及生态专家,乃至进入科学委员会阶层。
启明星号内部系统针对这些少年登载者个体的教育培养方案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对成长的每个阶段都做好了相应的知识学习规划。同时,对于每个阶段的测试与淘汰,以及安排职业生涯的脉络,系统也都有着详尽的安排。
启明星号上的生活与工作,绝对是按照专业的科学理论去组织实施。只有严谨的科学,才能保证首次人类外星殖民计划得以安全有序地展开。万无一失是这次任务的要求。
在首次外星殖民的计划中,需要寻找到一颗类地行星。根据计算与观测,以飞船最终达到的亚光速飞行速度,启明星号内部时间一百年内至少会遇到约二十颗候选的类地行星。
为了在进入殖民星球后顺利展开物种关系的探索,以及人类社会的迅速构建,每个登载者都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工作安排与流程。也就是说,必须以最节约的人力资源,最快速地将地球上的人类社会在未来的殖民星球上进行重建。
因此,启明星号上不应该有任何一个无用之人。
甚至,当初有人类学专家提出,是否可以在启明星号上配置一些罪犯。当然,这种提议立刻被否决了。稍微有点社会经验的人都意识到,犯罪,是人类的固有本性之一。某种程度上,罪犯只是打破了既有的规则而已。每个人,只要有条件,都有可能成为罪犯。每个人,都是潜在的规则打破者!那种书呆子的言论现在想想简直有点儿可笑。
既然李文被按照植物培养的职业序列来进行教育,因此除了和地球上一样,在他本来的教育基础上增添一些通识课程,他最多接触到的就是各类涉及种子学、植物学、土壤学、生态学以及其他相关的一些学科。他的课程中大量充斥着农业在地球上的发展、植物生态规划、农产品加工等内容。当然,也详细介绍并分析了农业活动所造就的一个个古老的文明。这些课程的目的就是让李文逐渐树立农业是人类社会根本的古老观念。
毕竟,当面对陌生的殖民星球,那些古老的传统观念都可能成为人类应对危机时必不可少的智慧宝藏。
在这艘巨大的飞船内部社会结构中,既然每个人都有着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定位,因此针对每个个体的教育内容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相应的教育手法也有异于地球。这种教育更在乎这些少年登载者自己的兴趣趋向。根本上,与其说是通过现代的教育系统进行教授,不如说更接近于古老的那种提问回答模式。
因此,不同于地球上的学校,李文所接受的,本质上来讲,其实就是通过内部网络系统去实现的一种类似于自学的教育模式。只有在通识课、艺术课与体育课的时候,他才会和其他的那些同伴进行实质上的面对面接触。所以,每个少年登载者在飞船上接受了为自己度身打造的课程培养体系的同时,他们也显得比地球上的同龄人更为独立。
这种模式对李文这样成长于福利院的孩子们来讲也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毕竟,相对于地球上那种摇摇欲坠的婚姻家庭组合造成的负面影响来讲,李文这样的孩子反倒在各个方面表现出更健康的状态和更高的素养。
李文和所有少年登载者一样,在飞船的生活区都拥有自己独立的单人舱体。
从外部看,这些单人舱体是一个巨型结构下的细小组成单元。它们密密麻麻,如同一粒粒葡萄点缀在一起,又像构成蜂房的无数单独隔间,相互之间则通过各种型号的磁浮管网系统进行连接。
每个舱体都可以按照编写好的程序在飞船内部那巨大的空间中遵循一定的轨道进行移动排列;只要有需要,其中的任何一个舱体甚至可以移动到庞大管网系统的另一端。
从内部来看,李文居住的这间单人舱体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是一间约二十平方米左右的宽敞房间,与地球上的宿舍没什么不同,只是墙壁上的全息三维可视屏幕显得有些特别而已。
单人舱体的内部有点儿像日式的榻榻米风格,卫浴设施也一应俱全,简单的家具低矮实用。日用品每天都有初级机器人系统负责更换,房间里基本保持着整齐简约的观感。唯一的特别之处就是那幅悬浮在房间中部的银河系星图,里面的星座图景不断变换,黯淡的光线犹如一盏长明灯微微闪耀。
图像中一颗不断闪烁移动的紫红色的小点,便是启明星号在宇宙中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