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华娱教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9章 059:北大保送资格

戴锦华正在写着一篇影评,是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的影评。

她是北大中文系的教授,也是国内知名的作家和影评人,曾经在北电的文学系任教,写的影评在国内一直很受关注。

写了两千多个字,戴锦华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颈,忽然觉得周遭有点安静,反而让她的心沉静不下来,于是拿起遥控器,随便换了几个台。

屏幕闪切几下,最终在京台二套停了下来。

这时正在放一个纪录片,主人公似乎是个少年。

就这个了。

戴锦华也不是对节目内容感兴趣,她只是想放个不那么聒噪吵闹的节目,能让她的创作空间里有一点“白噪音”。

但还是看了两眼节目里的内容,大概是在讲一个热爱文学创作的高中生,当着镜头面前侃侃而谈。

戴锦华也没什么触动,她是北大的教授,以前也在北电工作过,聪明的年轻人她见过的不要太多。甚至心里还有些轻视,当然不是轻视程野,而是轻视电视台。

“八成是见到上海火了一个韩寒,于是也想依葫芦画瓢也弄出个什么少年天才来吧,无聊。”

想着,她再次转过身去,写自己的文章。

“中国不缺英明的主君,但他们的王朝都合理的凋谢了,终究扛起民族复兴大旗只能是伟大不屈的劳动人民。”

“这是真正的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和它比起来,那些大家关心的宫闱秘史,才是真正的小事。”

旁白:“记者注意到,除了桌子上堆放的一些书籍资料外,程同学还有几篇打印的稿件,据他所说,这是他自己的创作。”

戴锦华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

旁白:“记者看了这篇小说,十分惊讶,这是一篇描述解放前我党地下工作者在秘密战线与敌人展开斗争的故事,故事十分精彩,据程同学所说,这是他通过一部二十年前的电视剧《敌营十八年》获取的灵感。”

“我现在还打算写一篇关于古代【邮递员】的故事,灵感来自于杜牧的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古代交通不便,究竟是怎么讲荔枝从千里之外的岭南运送到长安的,我觉得里面有故事可讲。”

旁白:“在节目播出之前,制作组已经得到消息,程同学的两篇文章,已经分别在《收获》和《人民文学》三月刊上发表了。”

戴锦华再次回头,这次表情由衷地惊讶。

整集纪录片四十多分钟,展现了程野去上海参加比赛,并且获得奖项的整个过程。

这个比赛戴锦华也听说过,毕竟北大现在也是这个比赛的几所合作学校之一,去年就招了个获奖者陈佳勇,今年估计还要招一个。

只不过这个事情一直是曹文轩在参与的,她不怎么热衷。今年的人选好像内部也定下来了,是个叫怀沙的湖南学生。

倒也不是因为他的文章公认最好,文无第一,这种事很主观,只不过他的文风的确很受曹文轩个人赞赏,而且他的在校成绩也是几乎所有选手中最好的,最接近北大的录取分数线的。

戴锦华有些坐不住了。

她现在想求证一下节目里说的是不是真的,十七岁能同时在《收获》和《人民文学》上发表文章,这可不是一般般的有天赋啊。

而且,她心里还有怀疑,这是不是哪里的子弟?让这两本期刊网开一面了。虽然《收获》的收稿标准一向严苛,一直秉承着只看作品不看作者的原则,但这种事情也说不好的。

戴锦华也不是傻子,她不可能只听人家冠冕堂皇的说辞。

她没有买这期的两本杂志,于是直接出门,找了家还没关门的报刊亭,买了两本杂志。

她一口气看完这两篇文章,深吸了口气。

我的天。

虽然这两篇文章都没发表完,还有下文,但是光从已有的文本来看,这毫无疑问是杰作。

如果这两篇文章的下文也能保持相同的水准,这两篇小说是完全有资格单独让她写一篇文评的。

这样的人,必须招进北大!戴锦华心道。

北大中文系需要这样的创作型人才,或者说,北大中文系缺少这样的人才。

这算是中国各大高校中文系的隐痛了,那就是中文系几乎培养不出来好的作家。

中文系的学生,甚至包括她自己,评论起一部作品来高高在上,头头是道,但自己写起来,嚯,还不如自己批评的对象呢。

北大算是中国所有高校中文科类教育的执牛耳者了,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新中国建国以来,北大中文系几乎没培养出来什么写过有影响力的作家。

刘震云算一个,曹文轩……只能算半个。

剩下的作家就都只在他们内部学术圈子里有名气,一说起他们的作品,几乎没有哪个普通读者看过。

所以渐渐地才会有“中文系不培养作家,只培养学者”的说法,但是戴锦华其实是希望能改变这种现状的。

第二天早上,一来到学校,戴锦华就风风火火地朝中文系主任温儒敏的办公室跑去。

刚一推开温儒敏的办公室,发现曹文轩也在。

曹文轩拿着两本杂志给温儒敏看:“我也是刚刚才得到的消息,这个大赛选手的文章同时入选了这两本期刊,我想改一下保送人选,换成他。”

北大的保送名额非常珍贵,虽然已经和新概念作文组委会达成合作,但是每年也只会拿出一个保送名额参与。

温儒敏道:“你不是说这个选手写的文章,想象力有余,而文学性不足吗?怎么又改口了。”

曹文轩有点尴尬,“这不是转变思想了吗。”

曹文轩原来的确说过,程野的文章文字和想象力的确上乘,但依然有点像成人童话,不能称之为主流,不是中文系最需要的那种文学人才。

但他说这话时带点个人情绪,主要是程野的故事风格让他想起了一个他讨厌的作家:郑渊洁。

文坛的仇恨CP是非常多的,近现代一大堆,迅哥儿就不用说了,半个文坛都是他的对家。

改革开放后,这样的文坛对家也不少,韩寒和郭敬明,江南和今何在,曹文轩和郑渊洁,其实网文界也有,咳咳。

两人的纠葛由来已久,但是曹文轩终究对程野本人是没有情绪的,在从赵长天那里知道程野的文章入选了《收获》和《人民文学》后,赶紧求证,证实过后就来找温儒敏了。

温儒敏道:“你说的这事儿我也有耳闻,行,你看着办吧,既然是人才,我们学校当然要不拘一格,当初参与这个赛事不就是选拔年轻的文学人才吗?年纪轻轻就能在这两本杂志上写文章,的确有本事,我没意见。”

这时,他看见戴锦华,头偏了偏,“老戴,有事?”

戴锦华把手里的两本杂志往温儒敏桌子上一搁:“现在没事儿了,和曹教授来的目的一样。”

温儒敏看了一眼桌子上放着的那两本书,明白了,笑道:“一个还没入学的学生,把二位都惊动了,这还真是罕见啊。你不是对这个比赛不感兴趣吗?怎么也得消息了?”

戴锦华道:“电视里看的啊,京台二套专门拍了个片子就说这孩子的,我看到以后还专门去看了这孩子的文章,确实不错,所以这不来打扰您了嘛。”

温儒敏道:“哦?电视台都有节目了?行动够快的,得,这是和东方台打对台戏啊,这下我们京城也有个文学天才了。”

这时他忽然沉默了一下,说道:“电视台都播了,那想必得消息的人也不少……清华和北师大好像也是新概念的合作高校吧?”

曹文轩一怔。

温儒敏拍着办公桌道:“快快,老曹,赶紧通知招生办的人跑一趟学生家,先把承诺书给签了!到嘴的鸭子不能被外人给叼走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