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霸大航海: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亲兄弟明算账

“呸!”

宋之墨没好气的白了眼曹文炳,“老子好着了,我这般叫做浪子回头金不换!”

“切!”曹文炳、方炳同时朝宋之墨送上了一个鄙视的眼神。

三人就是这般,平日里见面互相挖苦,真遇了事,就好似亲兄弟一般。

去岁宋之墨让人在‘南监’下了黑手,曹文炳、方炳哥俩可是好一阵闹腾,要不是徐家派人及时把徐邦栋接走,那小子保不齐这会儿还躺在床上。

“说吧!找我何事?”

笑闹了一阵,宋之墨看向曹文炳和方炳,“你们俩要是真好心,早就该来看我了,何必等到这个时候假惺惺的,装模作样。”

“有话快说,有屁快放,我还有正事要办。”

“嘿嘿!”

哥俩‘嘿嘿’一笑,也不因为宋之墨发牢骚的话而恼。

只见得方炳神秘兮兮的把手伸到怀里一阵摸索,然后走到宋之墨的桌案前,小心翼翼的从怀中摸出一大叠印得花花绿绿的‘纸’摆到宋之墨面前。

“我靠!”

看着那叠‘纸’宋之墨立时瞪大了眼睛,旁的李二更是两眼发直。

桌上摆的,是他娘的两浙的盐引,看那厚厚的一叠儿少说得有百张。

大明立国之初,太祖高皇帝为了保障北边守边将士不饿肚子,诏北边的商人向大同仓、太原仓运米,规定凡大同仓入米一石,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即可获得淮盐引一引,后遂成为定制,即所谓的开中法。

为了保障商人向两仓输米的积极性,盐引一引可获盐二百斤。

到了嘉靖朝,开中法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经混乱不堪,特别是私盐的泛滥,盐引已经成为势力之人赚取利益的最好手段。

朝廷三令五申禁止势力之家与小民争利,不得参与盐的买卖,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己不能搞,难道还不让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搞?

成化时期,皇帝还专门拿盐引赏赐给亲近之人,如此更是开了个烂头。

如今食盐的买卖,早已被大势力之家所掌控。

若非歙县汪、方两家那般的大盐商,普通盐商想要用盐引兑换成食盐,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前些年就有人拿着弘治年间的盐引找到两淮运司衙门,要求兑换食盐。

朝廷遂下令,盐引有效期为三十五年,若在存续期间不能兑现,便是一张废纸。

这会儿方炳竟是摸出了百十张两浙的盐引来,宋之墨岂会不吃惊。

他四舅本身就是大盐商,平日里也就给他点银子花花,从未给过盐引这玩意儿。

“从哪儿来的?”

宋之墨满脸震惊的看着曹文炳还有方炳。

“嘿嘿,我就说这玩意儿能让之墨震惊吧,你还不信。”

方炳洋洋自得的朝旁边的曹文炳看了眼,得意洋洋的说道:“搁我家里偷的,统共五千三百二十二引,是前些日子松江府的人孝敬的,趁我爹不注意,我给偷了些出来了。”

方炳在宋之墨面前倒是实诚,一五一十地说道:“我身上这会儿只有三百二十二引,不敢拿多,怕被发现。莫小看这三百二十二引,全换成盐得有六万四千四百斤。”

方炳怕宋之墨不晓得盐引三百二十二引的价值,话到最后还特意做了解释。

“算术不错,在‘南监’没白学。”宋之墨鄙夷地看了眼方炳,“你真打算拿着这盐引到运司衙门换成盐?准备搁哪儿卖了?”

震惊过后宋之墨倒是恢复了平常。

他只是震惊于方炳从哪儿搞到的盐引,朝廷近来这方面有所收紧,闹清楚了自然就不再吃惊。

何况方炳手上的盐引若真换成钱,按照如今的市价,一斤盐大概七文,拢共能赚个四百五十两白银,算不得多。

倘若直接换成盐,这四百五十两白银,怕是得折半。毕竟六万多斤盐,光马车就得装七八十车,这还没算上人力费用。

“这个......”

方炳一时让宋之墨给问住了。

他本来的想法是偷盐引出来,在总之墨面前显摆显摆,震惊一下自己这个大兄弟,真没打算把盐引换成盐或者换成银子。

看着方炳清澈而愚蠢的眼神,宋之墨已经猜出了这个傻兄弟心里头的真实想法,不等方炳反应过来,宋之墨嘴角扬起一抹奸诈。

“要不这盐引我收了,你也知道,我四舅干的就是贩盐的买卖。”

“不过!”

宋之墨盯着方炳,“亲兄弟明算账,若换成盐,我还得叫人去盐场拉,还得雇马车,自然是不能给你七文的市价,按照民间私盐大宗交易的价格,给你一斤盐三文钱。”

“你这里三百二十二引,值钱一百九十三两二钱,兄弟间抹个零头,给你一百九十两,如何?”

方炳眼睛瞪得像铜铃,直勾勾的盯着宋之墨,好一阵儿才惊讶地咽了口唾沫,声音都有些发颤,“一、一百九十两?”

自打入了嘉靖朝,大明经过百十年的发展,已经极为繁荣。

普通的小老百姓只要不好吃懒做,随便出去做个工,每日里挣个五六分银子是最少了,脑瓜子灵活些再做点小买卖,到月底莫说剩一两银子,三五钱或者再多点总是有的。

一年下来也有几两银子的盈余,一家子置办几身新衣裳,过个肥年也是平常。

像方炳、曹文炳这般,莫看是世袭罔替的伯爷,手上能用的这会儿也就是十几两银子,还得管好几个月,再多了家里怕他们出去乱花,不可能多给。

宋之墨张口就是一百九十两银子,可不是把方炳给震惊住了。

“之、之墨,你、你可莫要诓我?”方炳的声音还在抖。

一百九十两银子,到手了再添个三五十两,南京城里的大宅子不好说,出手购置一座城郊附近的庄园是绝对没问题的。

“你我兄弟之间,诓你作甚?”宋之墨说着瞥了眼站在一旁的李二,“去里间,把银子取来!”

眼见宋之墨说得认真,方炳和曹文炳惊讶地相视一眼,喉结都在用力地滚动。

等李二从里屋双手抱着个托盘出来,方炳、曹文炳眼冒金光,直勾勾地盯着托盘。

托盘里,整齐码放着十多锭大元宝,看个头每个怕得十两重。

这些钱是宋之墨近半年的开销。

宋家人心疼他一个人住在南京,在银钱上给的倒是爽快。

当然其中一部分是用来整修宋家在南京城的老宅的,那是成祖文皇帝赏赐给宋昇的。

宋家人虽然大部分都搬到了北京城,南京的老宅却也保留着,宋之墨除却日常的花销,额外还有一笔不小的老宅维修款,两者加起来每年得有个四百两银子左右。

当然这只是宋家给的,他外公,致仕的原南京户部右侍郎唐儒,每年也会给他疼爱的外孙子一百两的零花钱,几个舅舅时不时也会给些。

七七八八的,宋之墨一年到头啥事不干,到手能有个六七百两银子。

但是这里花花那里用用,其实也就刚刚够,偶尔还会感觉到紧张,用超了还得省着。

实在是南京城里头上下打点都是钱,要不是夫子庙那边每月还有几十两的进项,搞不好还会闹饥荒。

当然,放在南京城里勋贵家的同龄人中,宋之墨属于一等一的富豪了,是不少人羡慕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