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争端
信纸上,鲁肃的字迹笔锋锐利,却难掩其中暗藏的锋芒。他言辞恳切地表达了对蜀汉近日在边界屯兵、修筑工事的担忧,并附上所谓“目击者”的证词,直指我军意图不轨,挑起两国战端。
“子涵,你怎么看?”刘备将信纸拍在桌上,眉头紧锁,显然对此事颇为重视。
我接过信,心中冷笑一声。这分明是东吴的离间之计!自关羽败走麦城,荆州易手,孙权便对蜀汉怀恨在心,如今更是想借机挑拨离间,破坏我们与东吴的联盟。
我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翻涌的思绪压下,语气平静地说道:“主公,这封信疑点颇多,不可尽信。”
“哦?子涵有何高见?”诸葛亮轻摇羽扇,目光炯炯地看向我。
“首先,信中所言屯兵、修筑工事之事,我从未听闻,更遑论下令执行。其次,这些所谓的‘目击者’身份不明,其证词真假难辨。最后,东吴此举时机太过巧合,不得不让人怀疑其用心。”我条分缕析地将自己的判断说出,目光扫过在场的众人,最后落在诸葛亮身上,“丞相,您认为呢?”
诸葛亮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子涵所言甚是,此事确实蹊跷。”
“军师,难道我们就这样坐视不理吗?”张飞性情急躁,听闻此事后早已按捺不住,“依我看,直接发兵攻打东吴,为二哥报仇!”
“翼德不可鲁莽!”我厉声喝道,“如今我军刚经历夷陵之战,实力大损,岂可轻易言战?更何况,此事真相未明,贸然出兵只会中了东吴的奸计!”
“子涵言之有理。”刘备点头赞同,“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朝堂之上,众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我心中清楚,这封来自东吴的密信,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的涟漪远不止于此……
刘备思虑片刻,终于拍板道:“子涵,此事事关重大,我意派你为使,前往建业一行,当面与孙权解释清楚,务必化解误会,维护两家盟好。”
我心中一凛,这东吴之行,可谓是凶险异常。孙权本就对蜀汉心存芥蒂,此次更是在有心人挑拨之下,对我恨之入骨。此去建业,无异于羊入虎口。
然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若是任由东吴的阴谋得逞,蜀汉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主公放心,云定不辱使命!”我拱手领命,语气坚定。
“子涵,此去建业,万事小心。”贺婉担忧地望着我,美眸中满是关切。
我轻轻握住她的手,柔声安慰道:“婉儿放心,我自有分寸。你安心在成都等我回来,待我凯旋之日,便是你我成婚之时。”
贺婉面色微红,轻轻点了点头,却依然满眼担忧。她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忍不住说道:“子涵,让我与你一同前往吧!也好有个照应。”
我果断地摇了摇头,解释道:“不可。你身份特殊,若是与我同行,只会让东吴更加警惕,对我更加不利。你放心,我身边高手如云,不会有事的。”
贺婉见我心意已决,也不再坚持,只是千叮咛万嘱咐,让我务必小心行事。
我看着贺婉担忧的神情,心中充满了暖意。此去东吴,凶险万分,但我心中却毫无畏惧,因为我知道,我的背后,有我挚爱的女人,有我忠诚的兄弟,更有我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
而我所不知道的是,就在我准备动身前往东吴之时,丞相府内,诸葛亮正手持一卷竹简,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离开贺婉的住处,我径直回到书房,诸葛丞相的嘱咐还在耳边回响。他将一卷竹简交给我,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东吴此次发难的缘由,以及应对之策。
“子涵,此事并非偶然,背后定有人挑唆。”诸葛亮摇着羽扇,神情莫测,“东吴此举,醉翁之意不在酒,你此去,需万分小心。”
我展开竹简,细细研读,心中渐渐明朗。原来,东吴境内近期发生了一系列匪患,百姓怨声载道。孙权为了转移矛盾,便将矛头指向了蜀汉,意图挑起边境争端,以此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诸葛亮为我制定了一套周密的应对策略,并派出一队精锐士兵暗中保护,我心中稍安。
次日早朝,金銮殿上气氛凝重。鲁肃一身白衣,手持节杖,义正言辞地控诉着蜀汉的“罪行”。
“我主孙权,仁义爱民,对蜀汉一向以兄弟相称。然蜀汉却背信弃义,屡犯我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此等行径,天理难容!”
殿上顿时一片哗然,不少大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我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地说道:“鲁大人所言,纯属无稽之谈!我蜀汉向来以和为贵,从未主动挑起事端。倒是东吴,屡次三番增兵边境,意欲何为?”
我从怀中掏出一份份文书,上面详细记录着近年来两国边境的兵力部署情况,以及东吴军队越界挑衅的证据。
“事实俱在,容不得鲁大人抵赖!”我将文书掷于地上,掷地有声地说道,“我蜀汉行的正,坐得直,不怕东吴的任何污蔑!”
我的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殿上顿时鸦雀无声。
鲁肃脸色铁青,哑口无言。
刘备见状,龙颜大悦,当即宣布蜀汉无罪,并命我尽快启程前往建业,当面向孙权解释清楚。
然而,就在我准备动身前往东吴的前一晚,一个神秘的黑影却悄然潜入了我的书房……
我回到书房,发现桌上多了一张纸条,上面只有短短几个字:
“莫云,小心你的性命!”
我的心猛地一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心头。
是谁?是谁在暗中监视我?他又为什么要威胁我的性命?
我捏紧了手中的纸条,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