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章 英语自学丛书
采访结束,张诚和于莉带着他们的采访成果,满意的离开了。
方有为回屋吃了一份外卖,随后就进入了“咔咔咔”的打字状态。这台打字机他是从异空间里买的,然后再用“大价钱”买到了现实世界,如今他用起来还是觉得不太习惯。
为此,他甚至在空间里搜索了后世的电脑打印机,想着是不是可以用那个代替他现在用的这个玩意儿。
只是可惜,虽然这个时代已经有了相关的设备,不过这个价格,也是让方有为望而却步了。
最关键的是,这玩意儿对于此时的国内太先进了,他就是有钱也不敢用啊,因为实在无法说明来源。
这要是引起某些人的注意了,那才是真的得不偿失呢。
为此,方有为只能吭哧吭哧的一个字一个字的敲,这台产自五十年代的打印机,实在是让方有为对其又爱又恨。
很快,青年报上就发表了关于方有为的文章,连带着,他正在编写的这本《英语自学丛书》也被外人知道了。
等到报纸发行的第三天,便于外文出版社的编辑找到了他这里,经过双方的友好协商,他编写的第一本丛书的手稿,便被对方带走研究了。
而青年报这边的众人也一样是痛并快乐着,无数或是学生,或是老师,又或是其他需要用到英语的地方,很多人都在给他们写信,询问着套自学丛书什么时候才能发行,发行了多长时间才能买到。
这年头,英语考试可是要列入高考科目的,而相应的英语教育,在这个年代可是太难了。不但严重缺乏相关的资料,就是很多地方的英语老师,他们的水平也都停留在了只会写不会读的阶段上。
对于语法,很多人更是似懂非懂,现如今各地的师生都在为这门功课头疼不已呢。
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现如今竟然有了一本这样的工具书,而且报纸上还大夸特夸,这不禁让无数人产生了很多错误的联想。
这是不是国家特意为了提高各地的英语教学水平而推出的?这是不是国家为了需要学习英语的工作岗位,而特意编写的这么一部教材?
带着类似的“偏见”,很多人就更想早点儿见到这本书了,因此从青年报这边的很多信件,全都被他们送到了外文出版社这边了。
出版社这边也是痛并快乐着啊,他们也想做出成绩来不是?因此,为了加快方有为手稿的审核力度,他们找到了京城好几所大学的英语教授一起来审阅,并且还请了外事部门的同志,一起帮着看这些手稿有没有问题。
人多力量大,当时间来到80年春节的时候,方有为写的两本自学丛书,终于通过了外文出版社的审定,并且第一时间排版印刷了。
到了这个时候,方有为再次提出了一个自己的观点,语言不单单只有文字,想要学好一门语言只看得懂听不到说不出那肯定是不行的。
既然外文出版社决定要出版这套丛书了,那么相应的磁带要不要也一起出版了?
这个问题提出来,外文出版社的领导也很重视,毕竟以前出书就是出书,从来没有遇到过还要搭配磁带的情况不是?
不过方有为的这个建议又很中肯,国内没有外语环境,学生们想从书本上学会一种语言,那最终学到的,当然只可能是哑巴英语了。
可如果按照方有为的设想来呢?最起码能让广大的工人和学生们,知道一个单词到底应该怎么读出来吧。
不过也有相关人觉得,现如今收录机可不是便宜东西,就算是他们发行了配套的磁带,估计更多的人也没办法听到吧?
于是,经过了一番研究之后,外文出版社还是觉得,录制这么一套磁带是有必要的,到时候这个磁带不强制搭配出售也就行了。
这样一来,对于没有条件的人,那么可以花很少的钱买到纸质版的自学,对于有条件的人或者单位,就可以进一步提升听和读的能力了。
确定了这个想法以后,外文出版社又开始寻找能够录制这个磁带的人了。这毕竟是外语,因此找国人录制肯定没有找外国人录制的更加标准,因此他们就找到了外事部门,请求他们的帮助。
这件事传到外事部门后,很快便被阿美利卡的大使馆知道了,现在正是两国建立友谊和信任的美好阶段,对方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的承担了这个任务,并且连费用都不收,完全的义务劳动。
他们的想法当然不是为了服务广大的内地人民,而是本着扩大自身影响力,又或者其他的什么念头,做了这件事。
不过这个对国内来讲,当然是没有坏处的。这不过是一本学习资料罢了,而且在对方录制完成后,这边的相关部门也是要检查的,不可能让对方夹带私货也就是了。
因此,等到81年夏天的时候,方有为编写的整套英语自学丛书,终于全部出版了。
一时间,方有为的大名出现在了全国各地,尽管只是印在了一本学习资料上,可这怎么着也算是有了自己的作品了不是么?
方有为对此也是无所谓,从一开始打算当作家开始,虽然没有写过一本小说,但能有这么一本学习资料问世,他也算是正式出道了。
现如今,有钱有名的方有为,懒病再次爆发了。他这一年过的可是不轻松,整天打字写字的,都快把他的手指头磨烂了。
因此,在完成了这套丛书以后,他决定歇上一段儿时间了,就算不是整天的无所事事,最起码要把自己的劳动强度降下来。
现如今,方有为的手里已经存下了将近五千块钱了,外文出版社给他的稿费是顶格给的,因此这么一套丛书,一下子就给他带来了好几千块的收入,着实是让不知道多少人的眼睛发红了。
再加上他之前翻译的一部小说,现如今的方有为总算是摆脱了财务危机,成为一个真正的有钱人了。
这年头,万元户的概念还没出现了,他手握数钱人民币,已经是整条胡同里最有钱的大款了。
方有为没钱的时候,整条胡同里都流传着他的闲话,而等他有钱了,关于他的闲话变得更多了,甚至让方有为都有些不堪其扰了。
每个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都想找个理由来见见他,他们也没啥要问的,就是对身边突然冒出来的这个异类有些好奇而已。
虽然每个人跟他聊的时间都不长,但架不住次数多啊,到了这年夏天的时候,实在坚持不下去的方有为,第一次有了换个地方住的冲动。
“你想买个院子?还要独门独院的?那得多少钱啊!”
这天,方大姐过来看她的宝贝弟弟,顺带着还想给他介绍个对象,只不过一进门,还没等她掏出来女孩子的照片呢,就听到了方有为如此“大言不惭”的要求。
这年头,房子可是大件儿中的大件儿,等闲是不好买的。
而且先不说有没有的问题,就是有,那价格也让无数人望而却步。这几年,随着几十万的青年返城,京城这个地方的住房本来就变得无比紧张,这时候别说买独门独院的房子了,就是想买个大杂院儿里的一间房,那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大姐,钱的事儿不用操心,这不,我写了本儿书,倒是赚了一些钱。您就帮我打听打听,看看有没有这样的房子要卖就行了。
说真的,我在这儿实在住不下去了,每天里不知道多少人过来,害得我都没办法静下心来工作了。”
“小四儿,你写书真的赚了好几千?外面的传言都是真的么?”方大姐对此也很好奇,尽管她知道自家弟弟现在出息了,能自己坐在家里赚钱了,但对于他到底赚了多少,连她这个当大姐的都不知道具体数字。
“嗯,赚了四五千吧,反正够买一个小院儿的了。”
“啊!真有这么多啊?”方大姐先是一声惊叫,不过叫到一半儿自己就捂住了嘴巴,随后压低了声音小声问道。
“嗯,就是这么多。大姐啊,我是真的不堪其扰了,这天天都是一些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跑过来打听,我也受不了啊。
哪天再来一个借钱的,您说我是借还是不借?借吧,那就没头儿了,可是不借吧,又是街里街坊的,人家得怎么说我?我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不能借,谁来也不能借!”方大姐一听这个,当即就冷下脸来了,别的都好说,借钱这事儿绝对不能答应。
她不是那种冷血的人,但她弟弟的情况特殊啊,本身他身上还有伤呢,这些钱得攒下了,争取把伤治好了。
这件事在方大姐心里可是头等大事,关系到他们老方家传宗接代的问题,谁来说都不好使。
想到这个,方大姐自己也犹豫起来了,她设身处地的想了想,觉得自家这个弟弟还真的不适合再住在这里了。
就算不考虑借钱的问题,她还得考虑一下自家弟弟的安全问题呢。俗话说的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俗话又说了,金银不露白,现如今这里的人都知道方有为发了,谁知道会不会有坏人惦记上了他呢?
就他这身子骨儿,真要来个小偷啥的,他哪对付得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