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第二课堂活动及其安全保障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第一课堂主要是指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第二课堂主要是指专业培养计划以外对学生进行的教育,如专业讲座、名著导读、影视评论、文艺汇演、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的设立主要是为了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
校外第二课堂活动以科技活动、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居多。
(一)科技活动安全
科技活动是高校开展课外教育的重要资源,是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参加科技活动,可以丰富课外生活,培养兴趣,增长科学知识,提高同学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等。但同学们在科技活动或参加各类社团活动时必须注意安全问题。
(1)在决定参加某项科技活动前,首先要详细了解科技活动组织方的背景。该组织单位是否合法,是否得到了相关机构的许可,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是否完善,本次科技活动的目的和宗旨是什么,该组织单位还开展过哪些活动,其口碑如何等。在决定参加活动前,可以向老师、学长请教,不可盲目参加,以免上当受骗或误入非法组织。
(2)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情况来决定是否参加科技活动或竞赛。在决定参加前必须考虑自己的学习负担情况,应以学习为第一位,不可因为参加科技活动而影响自己的学习。
(3)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在参加科技活动或竞赛时,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联系方式、住址等告诉陌生人。
(4)团队参加科技活动时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团队成员要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相互理解、相互忍让,要克制不良的嗜好。要服从领队的指挥,不从事有损集体的活动;要入乡随俗,尊重他人,遵从法律,避免与组织方发生冲突。
(二)文化活动安全
多数大学生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大型文化活动,尤其是知名度高的学者、政治家、艺术家等出席的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各种集会和文化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存在多种安全隐患。
在参加各类公共场合的文化活动时,除了要防备用火、用电、诈骗及交通意外等事故外,还要防备踩踏事故。
1.容易发生踩踏的场所
在下列活动场所中应提高警觉,以防踩踏事故发生:
(1)举行大型文艺表演、讲座、纪念活动等的场所。
(2)举行大型比赛,游览公园、广场、游乐园,参观展览馆等地方时。
(3)节假日人群拥挤的车站、地铁站等交通要地。
(4)其他需要排队等待的场所等。
案例阅读
2022年10月29日晚,韩国首尔中心龙山区梨泰院因万圣节活动大规模人群聚集,引发严重踩踏事故,造成158人死亡、多人受伤,其中包含在韩中国留学生。
据目击者描述,10月29日晚,大约10万人在梨泰院一带参加万圣节派对。事故发生在某酒店旁宽3.2米的一条下行巷子内,现场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前方有人跌倒后,后方人流跟进,导致严重踩踏。
2.踩踏事故的预防
(1)提高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克服麻痹、侥幸的思想,避免小问题酿成大事故。
(2)若在室内举行活动,要按组织者规定的路线进场、退场,在指定的地方就座并对会场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做到心中有数,一旦发生事故可以迅速逃生。若在室外,应在划定区域内活动,不要随意进入禁止活动的区域,以免发生意外。
(3)要做文明观众,不起哄、不怪叫、不与其他同学发生无谓的争执,要克制、礼让,有问题要通过正当途径解决。
(4)假如陷入拥挤的人流,一定要先站稳,身体不要倾斜失去重心,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弯腰捡。有可能的话,尽快抓住坚固可靠的东西慢慢走动或停住,待人群过去后再迅速离开现场。
(5)在人群中走动,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
(6)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要马上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及时分流拥挤人流,组织有序疏散。
(7)顺着人流走,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否则,很容易被人流推倒。
3.掌握自救措施
如果被卷进混乱的人群,首先要保持镇定,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自救措施:
(1)要远离玻璃设施,以免被扎伤。
(2)双脚站稳,抓住身边牢固的物品。如果被人群拥着前进,要用一只手紧握另一只手的手腕,双肘撑开,平放于胸前,且微微向前弯腰,形成一定空间,保证肺部呼吸顺畅。
(3)注意保护双脚,以免被踩伤。
(4)如果被人推翻在地,不要惊慌,设法让身体靠近墙根和其他支撑物,迅速把身子蜷缩成球状,双手紧扣,置于颈后,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同时双腿尽量前屈,护住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脏器,侧躺在地。
(5)发现身边有人倒下,要就势拉住他的胳膊,将他提起,这样就可能避免一场大的灾难。
总之,发生踩踏事故后,不要惊慌失措,要听从现场人员的指挥,迅速有效地疏散,避免“一窝蜂”的拥挤。如果在活动中发生群体性起哄、斗殴事件,要协助组织方平息事端,不得推波助澜、激化矛盾。若有人员受伤,要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立即把伤者送往医院救治。
相关链接:
开学第一课:安全防踩踏
(三)社会实践活动安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社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多数高校将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主要项目之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少部分为学校统一组织的社会调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项目,大部分为学生个人或小群体单独联系的实践类社会锻炼活动。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大学生都需要走出校园,独自应对社会生活,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期间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1.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问题
(1)因体力透支、饮食不卫生、营养不充分、水土不服、对当地气候不适应等原因出现的身体不适。
(2)因被毒蛇、蚊虫、水蛭、猫、狗、野兽咬伤而导致的身体损伤。
(3)遭遇各种诈骗陷阱或被犯罪分子侵犯。
(4)联系中断,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
(5)与社会人员或工作对象发生交往纠纷或文化冲突。
(6)其他户外安全问题。
2.预防及应对措施
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前应明确活动的目的与日程安排,了解自己的任务,做好充分的心理和体能准备。最好提前征得老师、家长同意,并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出发前,应收集目的地的详细信息和基本情况,如气候、地形、交通、经济状况、当地习俗等。最好争取到相关正规单位或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帮助,确保所有安排(如食宿、交通)都已妥当,并收集好有关负责人与组织者的有效联系方式。
社会实践中,队伍成员间应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通情况,保持密切联系,并做到以下几方面:
(1)携带好在目的地活动所需的必要证件和生活必需品,如学生证、身份证、介绍信、衣物、洗漱用具、防晒驱虫用品、雨具、药品等。行李应压缩打包,轻便实用,便于携带。
(2)绝对服从指挥,听从安排,自觉遵守实践单位的规章制度。
(3)注意饮食卫生,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饭菜以清淡为宜,及时补充营养与盐分,饮食应节制有规律,不要乱吃东西。万一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应立即就医。
(4)尊重当地的风俗与礼仪,不要随便议论与讥讽。与陌生人打交道时要把握分寸。遇到可能会产生的纠纷,必须保持冷静、忍让、克制。
(5)活动中应注意安全,不在危险的地区(如江边、湖边、密林、危崖)逗留。如因实践活动需要接近危险地段(如参观化工厂、变电站、发电厂)时,需有专业人士陪同,并有安全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