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家令,太平劝我冷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公主殿下的另一面!

偌大的含元殿内,众人面面相觑。

李治率先有些坐不住了,他连忙朝着自己的女儿道:“你是说,你用的这些方法都是那个新上任的公主家令教导你的?”

武皇后也是有些好奇地看着太平。

那位公主家令走马上任,可是她亲手批复的,只是她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随手批复的一个小小家令居然还是个人才。

太平眨了眨眸子,认真地点了点头:“虽然他啰嗦了一些,但是教导的法子的确是有一些用处的,至少比起弘文馆的学士们讲解的令人更加通俗易懂一些。”

这话说得旁边的弘文馆的众学士一脸尴尬。

李治心里有些震惊,作为大唐的皇帝,他看的比一般人要远一些。

公主家令不过区区一个八品下的官,于朝堂之上无足轻重,但是却能引得弘文馆的众多学士博士如此不顾体面、大惊小怪,足以可见此人的才能。

看来这次他们选拔的家令倒是挺合适的。

为首的孔学士倒是有些激动起来,这位公主家令他是见过的呀,长得倒是挺英俊,只是没想到如此年轻,居然能够在算学之道上有如此造诣。

他捋了捋胡须,苦笑道:“没想到竟是那位杨家令,果然是后生可畏呀。”'

说完,孔学士随即朝着太平行了一礼:“还请公主殿下转告那位杨家令,吾等弘文馆学士必将登门拜访,向他请教算学。”

太平凤眸眯起,心里也是有些吃惊。

虽然她对这些老夫子们并没有太多的尊重,但是她心里也清楚,这些老头的学问放眼大唐也是极高的,没想到连他们也有不懂的东西要向那家伙请教。

即便她刚刚从孔皓等人口中听到了那些算学之法的重要性,但是杨易的能耐似乎仍然还是超乎了她的想象。

那家伙居然还挺厉害的嘞!

.......................

大片的树林矗立在田埂旁边。

微风吹过,树叶簌簌而动,红色的太阳半露于云层之中,一缕霞光宛如丝绸一般将天空染红。

树林东边便是一大片好似棋盘一样整齐的田地,这些都是公主殿下的土地。

杨易作为公主府的家令,自然是要负责田租赋税的统筹。

“近两年来,风雨不调,收成不佳?”

杨易看着面前一群手足无措的佃户,若有所思。

这些佃户们第一次见到这位公主府的家令,一个个瑟瑟发抖。

毕竟这可是公主府里的大官,是他们一辈子也攀不上的贵人。

为首的一个中年男子有些紧张地看着杨易,说道:“回禀杨家令,本来今年是要丰收的,只是几个月前大旱了一场,粮食减产了不少,还望杨家令能够宽容我们一些日子,俺们尽量将租子凑齐,若是凑不齐,小人愿意领一家老小和父老乡亲们再去为公主殿下往南边再开几亩荒地,以作抵债......”

杨易不置可否,转头看向红袖。

“公主殿下给他们每年收多少的租子?”

红袖对这些了如指掌,毕竟在杨易来之前,她就负责田租征收。

她连忙道:“回禀杨家令,公主殿下一般只征收三成的租子。”

杨易一愣,心里了然。

虽然他来大唐不久,但是也知道寻常的贵族收佃户的租子一般要在五成左右,稍微扒皮一点的甚至能高达六成,七成。

心善一点的也要收四成的租子,而这位公主殿下只收三成,着实算得上大善人。

杨易心里有些微妙。

这位公主殿下看似嚣张跋扈,娇纵蛮横,对那些勋贵、皇族子弟不假辞色,言语刻薄,但是心地倒还是善良的。

他脑海里刚想过这些想法,那些佃户们便纷纷跪倒在地。

为首的那个汉子连忙道:“公主殿下仁慈,我等日日夜夜感激不尽。只是今年遭遇了旱灾,家里又添了新丁,着实是一时半会儿凑不齐,还望杨家令能够宽恕我们一些时日。”

说这些话的时候,他脸色有些羞愧。

公主对他们的恩德,他们自然知晓。

相比于其他世家大族的佃户所缴纳的租子,他们这边的压力已经小了很多。

奈何今年的旱灾导致他们颗粒无收,村子里不少户人家又添了新丁,着实压力太大。

此番也是忍着羞愧,硬着头皮来求情的。

杨易没有说话,只是看了一眼这广袤无垠的土地。

古代的佃户征收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分成征收,另一种是定额征收。

所谓分成征收,即是按照比例地主分一部分,佃户拿一部分。

而定额征收则是地主定一个数额,无论收成好与不好,佃户按照这个数额缴纳租子。

寻常的那些地主遇到天灾的时候,为了转移自己的损失,往往采用定额征收。

这样一来,那些佃户将会承受巨大的压力。

只是那么做容易导致老百姓造反,所以唐代大多数还是分成征收。

只是大唐帝国幅员辽阔,基层的各个地方情况复杂,官府也管不了多少。

遇到心黑的地主弄上一个分成征收,只能是让佃户们家破人亡了。

他的心里略有些感慨。

看着这些眼巴巴看着他的佃户们,微微一笑道:“公主殿下心善,只许你们三成的租子。我这个做家令的自然也不会败坏了公主殿下的名声。你们只需要答应我一个条件,今年的租子我可以做主,让你们延缓一些时日缴纳。”

这些佃户人员大喜过望,连忙跪下朝着杨易磕头道谢。

旁边的红袖欲言又止,不过最后倒也没有说什么。

为首的那个汉子连忙道:“杨家令但说无妨,小的只要能够做到的,绝对万死不辞。”

杨易背负双手,看了一眼田里,点了点头道:“你们平常一亩地,年产量是多少?”

众佃户面面相觑,随即还是那个为首的佃户连忙道:“一般情况下,稻田亩产在两石左右,即便是高产,也不过三石。”

唐代的一石为 60公斤,两石即 120公斤左右。

杨易点了点头,这跟他估计的差不多。杨易嘴角含笑,随即转身走到旁边的马车处。

借着车帘的遮挡,呼唤系统,从系统空间中拉出一袋红薯,随即走了出来。

看得红袖一脸懵逼,她可没注意什么时候,马车上放了这么一袋玩意儿。

杨易迎着众佃户的目光,举起手中的红薯,笑笑道:“我的条件便是,在你们种的这些土地,要分出三成土地出来给我种植此物,剩下来的继续种你们的麦子和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