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开悟
卢宗灿很自信的抢先开口:
“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在场的书生都很认同的点了点头。
余念却是突然想起了曾经看过的段子,强忍着笑意,一本正经的说道:
“你父母在我手里,你跑不了的,就算你跑了,我也有办法把你抓回来!”
此言一出,所有人的表情都变得十分精彩,就连竹林上空那些古圣先贤的灵身虚影,也都跟着波动了起来。
若不是文比还在继续,围观的读书人定然会出口呵斥。
灵溪也无奈的扶住了额头,她早就知道阿兄不是做学问的料。
只是刚刚那首诗太好了,以至于让她觉得阿兄这么多年,都是在韬光养晦,实则是文武双全。
果然,一切都是错觉,能做出这般释意的,方才是灵溪印象中的世子。
可文比还在继续。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
卢宗灿:“君子不自重就不令人敬畏。”
余念:“君子打人一定要下重手,不然就树立不了威信!”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卢宗灿:“如果早晨悟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情愿。”
余念:“早上打听到了去你家的道路,晚上你就可以死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卢宗灿:“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余念:“你学我的武功不学我的思想就会迷惘,你学我的思想不学我的武功就会被人打死。”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卢宗灿:“三十岁能够有所成就;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余念:“三十个人才能让我站起来打;四十个人就敢来找我,让我很疑惑?;五十个人跟我打,我会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天!什么是命!;六十个人才能让我打耳光打得顺手;七十个人才能让我随心所欲的开打,不必担心坏了规矩。”
半空中的竹简不再翻动,这第二题也终于到尾声。
……
文竹林外,那金丹境老者喃喃自语道:
“这哪里还是儒道的规矩,分明就是道上的规矩……”
书生们全都握紧了拳头,想着等余念出来,定要好好教训他一番,他们绝不允许有人如此玷污孔圣。
倒是温贺双眼放光的盯着余念,周身的灵气波动暗自翻涌。
余念的释意虽然离经叛道,可却让他有一种莫名的共鸣感。
文竹林内,所有先贤古圣的灵身都来到了两人身边,似乎是在窃窃私语的讨论着什么,可是余念却听不见半点的声音。
少顷,余念脚下的青石便开始颤动,这第二局的失败似乎已成定局。
就在青石即将坠落的那一刻,那主持文比的先贤灵身,突然凑到余念面前,语气略带急迫的问道:
“为何会如此作释?”
余念还没玩够,稍微琢磨了一下,便开始侃侃而谈:
“这天下之大势,说白了无非弱肉强食四个字,有心怀万民之善,亦需一夫当关之勇。
‘仁’字作为儒家教义之核心,是有教无类,是仁以处人,是有序和谐,更是治世明君的治国之准。
同时也应该是把人一分为二的技艺,若无霹雳手段,何谈天下太平?”
余念一口气说完,竟是连自己都觉得这瞎话编的很有道理。
可还不等先贤回应,他这一番离经叛道的发言,就惹来了文竹林外的书生声讨。
“巧舌如簧!!竖子安敢妄言!”
“胡说八道!成何体统!”
“道不同不相为谋。”
灵溪紧咬着嘴唇,不知如何是好。
倒是一直沉默不语的温贺眼冒精光。
余念那一句“有心怀万民之善,亦需一夫当关之勇”宛若醍醐灌顶,在温贺的心中开启了儒道的另一扇大门。
他周身一直暗潮涌动的灵力,转眼间便席卷开来。
墨色的灵力以他的躯体为中心,开始旋转,随着速度越来越快,终于化成了一圈灵气漩涡。
自文曲大星而下的透明光柱,开始自主的散发出=灵力,补进文气漩涡。
温贺依旧沉浸在顿悟之中,他的神识仿佛真的回到了那个诸国乱战的时代,跟着体型比他还要健硕的孔圣,一起周游列国。
同各国的国君讲理,讲得通的讲道理,讲不通的讲物理……
不知道过了多久,环绕着他的灵气漩涡也终于泛出了一丝蓝光,那正是将要踏入筑基境的标志。
围观的人们基本都遗忘了文比还在继续,所有人都把目光聚集在了温贺的身上。
文曲林内,一众先贤古圣也都安静伫立,能看见后辈突破,对他们来说也是一大喜事。
那位主持文比的先贤,更是如释重负。
一段释意,便可让人开悟。
刚刚他还在因为要怎样让余念顺利获胜,和那些虚影争论不休。
到底还是他们低估了大能的境界,能无视天条法规,肆意游戏人间的存在,又怎会连这样的简单释意都解不出呢。
先贤灵身袖袍一挥,卢宗灿脚下的青石,骤然破碎。
文比第二题,余念,胜!
文竹林内灵力荡漾,开始变得浓稠,很快就遮蔽了所有人的视线。
“在下受教了。”
余念身边的先贤灵身,竟是在文界消散之前,冲着他躬身行了一礼。
文曲空间骤然破碎,一众先贤也随之化作了漫天的光屑,夜空恢复了原样,三月交辉。
“……我输了?”
卢宗灿根本接受不了这现实,只是目光呆滞的站在原地,不少围观的书生也和他一样,对儒学的认知遭到了极大的冲击。
“开悟之恩,没齿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