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不修边幅的导师
极致的自我
极致的无我
极致的忘我
培训导师,已经被玩坏了的称呼,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大忽悠的代名词。刚开始朋友介绍培训老师给我认识的时候,在内心已经下了判断,这就是知识付费的镰刀,我不想伸着脖子变成待宰的羔羊。
油腻腻的头发下,有两片镶嵌满胡茬子的大脸盘,衣领一半微微翻起,一边规规矩矩,好像是有了自己的某种想法,半边衣领像是个顽皮的孩子,忘记了自己回家的路。
这是我跟导师见的的第一面,也是我最原始的的第一印象,大白话说的话,就是印象分瞬间从零变成了负数,贸然评价别人的穿衣打扮,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但这些特质就是我除了他的名字之外,能找到的记忆最深刻的地方。
作为接待的第一顿饭,肯定是尽可能的丰盛一些这是人之常情,但他好像并不领情热情的招待,不喝酒不抽烟只吃素菜,我认为这个饭局对我来说安排的比较失败,可能是初次见面,连交流的话题,都只是泛泛而谈。这顿饭就像是憋了许久释放一半的精子,既没有全部释放的快感,又没有克制的成就感,饭局平淡而散。
在后来的业务协作中,无论是怎样的状况百出,总是能听见他说:“没事,咱们可以这样”。吃饭基本上都是快餐和面条,总之是什么快就吃什么,快到有时候连我自己都有点不忍心。
但涉及到业务层面,一点点细节,他也会极度较真,除了对自己本身的严格要求,助教的站姿、表情、手势,音乐和灯光的衔接,他都一遍一遍的培训,直到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在人群中他是最平凡的那个,但在业务的舞台上,他却是最闪耀的那个。
外表的圆润,是允许一切发生,是对所有事物的结果有接受的准备,好也可以,坏也是经历。内心的标尺,就像国土一样寸土不让,他自己总结这叫“内圣外王”。
又一次的业务配合中,他送了我一本书他自己写的书,不得不承认,我写书的动力,有很多人启发过,但是他是最直观的一个。他送我的时候说,你不一定要看,摆在办公室给你装装逼。实话实说,我不知道我会不会看,我想有些书不是用来看的,也不是用来装逼的,它是一种信念的存在,一种督促和凝视。
当初脑子里的自画像在不停的做战斗,始终在跟脑子里的他抗争,生怕内心对于他的评价有所改变,我不能证明我是错的,这是内心最阴暗的那个地方最真实的想法,内心的映射就是行动最直接的体现。
想了解自己的短板,就往比自己优秀的圈子里跑,想治愈自己的玻璃心,就往身边的“玻璃厂”里融,想满足自己的自尊心,就往比自己更低能量的人群里扎。去到哪个群体,接受什么样的结果和生活,都是自己的一念之间,天堂地狱都是栖息地,只是你更愿意生活在哪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