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章 和剑有关的题
“不是,还有语文课?”李逸尘吐槽道,不过他也真的想看看语文课都学些什么,语文应该也会跟剑相关吧。
“《剑客》——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虽表面上未直接描写对决场景,但通过对剑客精心磨剑以及渴望一试身手的描述,为我们营造出一种剑客即将参与对决、行侠仗义的氛围,仿佛下一刻就要拔剑而起,为不平之事挥剑相向。
《侠客行》——温庭筠
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
宝剑黯如水,微红湿馀血。
白马夜频惊,三更霸陵雪。
诗中“宝剑黯如水,微红湿馀血”一句,虽未明确呈现剑客对决的动态过程,但通过宝剑上残留的血迹这一细节描写,暗示了此前刚刚经历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让读者能够脑补出剑客在夜色下、阴云笼罩的城阙附近与人激烈对决的场景,充满了神秘与肃杀之感。
《塞下曲》——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此诗主要描写的是边塞的军事场景,但其中“大雪满弓刀”的细节描写,展现出了一种冷峻、肃杀的氛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想象出,若有剑客参与其中,在大雪纷飞、夜色深沉的环境里,手持长剑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冰冷的兵器与恶劣的环境相互映衬,更增添了对决的紧张感和残酷性。
《相和歌辞·从军行二首》——虞世南
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
“剑寒”描绘出宝剑散发的凛冽寒气,仿佛连周围的花朵都因这股寒气而不敢凋落;“弓晓”则点明了时间是在破晓时分,此时弯弓如晓月般明亮耀眼。这句诗通过对剑和弓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紧张的战前氛围,仿佛下一刻就会有一场激烈的战斗爆发,而剑客们也即将在这寒冷的清晨展开对决。
《观剑客图》——释智圆
飞剑纵横乍可惊,翻疑风俗妄传声。
如今至穷在何处,不出为人平不平。
“飞剑纵横乍可惊”生动地描绘出剑客出剑时的凌厉气势和剑招的变幻莫测,让人惊叹不已。仿佛能看到剑客在对决中身形矫健,手中宝剑如游龙般飞舞,剑势纵横,令人胆寒。这种对剑客高超剑术的描写,从侧面反映出了剑客对决场景的惊险与激烈。”
“这语文还算好,这数学又是什么鬼”
“问题:一把剑的剑身长度是 80厘米,剑柄长度为 20厘米。如果把两把这样的剑首尾相连放在一起,总长度是多少厘米?
解析:一把剑的总长度为剑身长度加剑柄长度,即 80 + 20 =100厘米。两把剑首尾相连,总长度为一把剑的长度的两倍,即 100×2 = 200厘米。
问题:有三把不同长度的剑,第一把剑长 60厘米,第二把剑比第一把剑长 15厘米,第三把剑比第二把剑短 20厘米,求第三把剑的长度。
解析:首先求出第二把剑的长度,因为第二把剑比第一把剑长 15厘米,所以第二把剑长 60 + 15 = 75厘米。又因为第三把剑比第二把剑短 20厘米,所以第三把剑长 75 - 20 = 55厘米。”
“多多,多多,我好像找到了天书。”李逸尘兴奋地大喊着。
钱多多不想理李逸尘,她知道李逸尘在装怪。
“翻译题:
这把剑非常锋利。
This sword is very sharp.
选择题:
The sword is made of().
A. steel B. wood C. paper
答案:A。解析:剑一般是由钢铁制成,steel(钢铁);wood(木头)通常用来制作木制品;paper(纸)不能制作剑。”
物理题:
一把剑质量为 1kg,以初速度 10m/s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求:
(1)剑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距离;
(2)剑下落 5m时的速度大小。
解析:
(1)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 x = v₀t,由于只受重力,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 h = 1/2gt²,下落 5m时,5 = 1/2×10t²,解得 t = 1s。水平方向运动距离 x = 10×1 = 10m。
(2)竖直方向速度 vy = gt = 10×1 = 10m/s,水平速度 v₀= 10m/s,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合速度 v =√(v₀²+ vy²)=√(10²+ 10²)=10√2 m/s。
化学题:
古代宝剑常因含有某种金属而具有特殊性能,假设一把宝剑含有铁和铜两种金属,若用过量稀硫酸浸泡该宝剑,会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解析:
铁会和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Fe + H₂SO₄= FeSO₄+ H₂↑。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生物题:
假设一个考古遗址中发现一把古代宝剑,上面有一些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宝剑上生存可能面临哪些挑战?
解析:
首先,宝剑上缺乏营养物质来源,微生物生存需要碳源、氮源等营养物质,宝剑不能提供充足的这些物质。其次,宝剑所在环境可能比较干燥,不利于微生物生存,微生物生存一般需要一定的水分。再者,宝剑可能暴露在阳光下或受到其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如温度变化剧烈、辐射等,这些都会对微生物生存造成挑战。
历史题:
在古代中国,剑常常被视为身份和权力的象征。请举例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哪些历史人物以佩剑而著名,并简述他们佩剑的意义。
解析:在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以佩剑著名。越王勾践剑体现了当时高超的铸剑工艺,同时也象征着越王勾践的王者身份和复国的决心。他卧薪尝胆,最终实现复国大业,其佩剑也成为了他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
另外,屈原也常常佩剑。在那个时代,士大夫佩剑一方面是一种礼仪和身份的象征,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他们的尚武精神和报国之志。屈原佩剑,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担当,以及在困境中坚守理想的决心。
地理题:
有一个地区以出产优质宝剑而闻名。请从地理角度分析该地区出产优质宝剑的原因。
解析:如果该地区有丰富的铁矿资源,为铸剑提供了原材料基础。同时,若该地区有充足的水源,便于在铸剑过程中进行淬火等工艺操作。此外,良好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原材料的输入和成品剑的输出,从而使得该地区的宝剑能够闻名遐迩。
政治题:
在古代社会,剑的制作和使用往往受到国家的严格管控。请从政治角度分析国家管控剑的原因。
解析:从维护统治秩序角度看,剑作为一种武器,若不加以管控,容易流入民间,可能被不法之徒利用,威胁社会稳定和国家统治。从军事战略角度,国家需要对武器的生产和流通进行管理,以确保国家在战争时期有足够的武器装备军队,同时防止武器落入敌方手中。从社会管理角度,管控剑的制作和使用可以减少暴力冲突的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