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四方皆动
朱雄英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什么。
“皇爷爷既然担心舆论,那笔杆子为何不能掌握在朝廷手里,为何要由文人左右?”
乾清宫内,爷孙二人在御案前就着问题探讨不歇。
看着脸上带着笑意的大孙,老朱的表情有些无奈:“怎么才能掌握在我们手里,难不成再大起文字案?不可,绝对不可!”
“皇爷爷......”
朱雄英欲言又止,眼眸中透露出跃跃欲试的神情。
朱元璋瞥了他一眼,摆摆手打断孙子即将说出口的话,试探性问道:“你想办报?”
见到老爷子那略显沉重的表情和稍有惊讶的语气,两人皆缄默下来。
朱雄英沉默小许,点了点头。
“对,就像朝廷邸报那样,向天下人讲清楚说明白,朝廷的政策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百姓能得到什么好处?”
如今新朝初建二十余年,许多地方的百姓甚至还不知大明律到底是什么?
朝廷的各项政令,很难达到上行下效。
而且如果遇到不作为的地方官员,甚至都很难推广下去,如此看来办报的好处就异常凸显。
看着好大孙言语笃定,嘴角微微上扬的自信模样,朱元璋起身长长叹了口气。
“那你说,百姓能看得懂报上内容吗?”
“哎!”
朱元璋重重叹息一声,活动了下身子往前走。
“现在看不懂没关系......”
朱雄英跟着老爷子的脚步微微停顿,神色凝重道:“但按照目前的态势发展,未来大明朝的百姓,识字之人将越来越多,必然会有这么一天到来。”
朱元璋点了点头,目光望向乾清宫诺大的宫门外,一时间有些怔愣失语,他在想大孙构建出那么多好的政令,未来的大明将会是何等繁荣的光景。
老朱内心对这片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土地,始终有无限眷恋。
可人力终有穷,岁月终有尽头,他老了。
他也看不见了......
“雄英,爷爷给你留了张底牌!全国兴建社学,生员已有几十万,再有几十年努力,未来你治下的大明,人人都能识文断字。”
“到那时,邸报才能通行天下,而不是只能在官员手中!”
许久,朱元璋意味深长的看着朱雄英说道。
朱雄英听出了老爷子言语中的落寞与无奈,心头莫名酸了下,尽管直到如今,他潜意识里还没完全承认自己的身份,但在这一刻,他却清清楚楚感受到了,那种目睹亲人老迈的悲切。
朱元璋见孙子不说话,微眯眼睛问道:“平时那么多话?怎么这会闭嘴了?”
朱雄英连忙解释:“孙儿刚才只是在想些问题,想得入了神。”
朱元璋招了招手,示意他到跟前。
“说说看。”
这句话是对朱雄英说的。
“皇爷爷,刚刚孙儿在想,未来生员多了,那朝廷的支出和秀才的免税……”
“免税田亩太吓人了......”
没等朱元璋开口,朱雄英便接着道:“将来若是每户人家都有秀才,那岂不是朝廷将无税可征?如果朝廷富足,免税也就罢了,但要是像如今这般,哪怕轻徭薄赋,多少也是要征收点的。”
朱雄英眉目紧蹙,道出了心头的困惑。
朱元璋确实劳心教化,大力扶持教育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政策的相互冲突,大明免税田将越来越多,这极大的影响了朝廷税收。
而当年制定大明朝廷赋税政策的,正是文人出身的李善长!
“你也想到了这点。”
朱元璋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你之前不是已经放出风声了吗,明日早朝你便去问问他们,免税田这件事,已经影响了朝廷赋税,要如何处置。”
“让户部拿个章程出来,你也无需急躁,等你登基后,作为新政也无不可。”
朱元璋面色平静,免税田也是随着宝钞带来的冲击,才让他明白其中蕴含着多么恐怖的问题。
“皇爷爷,孙儿还有一事。”朱雄英忽然问道。
“且说。”
“方才爷爷说让户部拿个章程,如今赵勉罪行已定,这户部主事之人该让谁接任?”
朱元璋略一沉思,道:“咱已经下令,让诏狱将赵勉放回家中,户部事宜还由他着手操办。”
“啊?”
朱雄英大惊,急道:“就这么轻饶他?”
见他这样,老爷子笑了。
“轻饶?只不过让他多活几年罢了,赵勉是个聪明人,很会办事......雄英,还记得爷爷刚才跟你说的话吗?”
“孙儿记得......”
在朱雄英惊疑不定的眼神中,老朱又缓缓提醒道:“推一个人站在最前边,事成后杀了他。”
“咱给你物色好了人选,让赵勉顶在前头,为你承受风雨吧。”
......
东宫。
朱允炆百无聊赖的坐在院落中,齐泰、黄子澄跟着大军出海,如今已经离开了京师,而这一次出海,山高路远生死难料。
这两个铁杆心腹的离开,让他最近都觉得有些心头烦闷。
“你坐在这里干嘛?”
正在发呆的朱允炆忽然听见声音,收回心神后抬头看去,只见江都郡主带着一众宫娥从外边回来,他起身道:“皇姊这是去了哪里玩?”
“去哪里玩,总不会还要和你报告吧?本郡主还有事情,没时间和您聊!”
已经进了东宫院落的江都,转身又带着一众宫娥往外走。
朱允炆的脸上依旧挂着那种和煦的笑容,让人一眼看去就觉得这是位知书达理的俏公子。
可听见江都的喝问,那份笑意却顿时凝固住了。
“皇姊要去哪里,弟弟自然是不能过问的……”
远远瞧见朱允炆失魂落魄的模样,吕氏心如刀割,她右手捂着胸口,小步来到朱允炆身边。
“皇儿,都看见了吧,如今就连朱允熥都在争,你有什么道理不努力呢?”
“现在江都这个丫头,都不把我们母子放在眼里,靠的是什么?还不是靠她兄长成了皇太孙,如果成为太孙的人是你......”
“她还敢这样吗?”
吕氏心中哀痛,在这深宫大院要想活下去,活得好,活得滋润,活得开心,必须要努力。
不努力往上爬,就永远都要被人看低。
她不甘心这样继续活下去。
朱允炆抬起头看向自己的母亲,平静道:“怎么争?”
“只要我儿愿意。”
吕氏微微颔首,说道:“我就算拼了这条性命也要帮皇儿。”
“母妃,我们还有机会嘛?”
“机会当然有,只要你愿意,母妃一定能把你送上那个位置。”
朱允炆低头沉默,内心挣扎许久,咬着牙关沉声道:“一切全凭母妃做主,儿臣定当竭尽全力!
......
乾清宫。
朱元璋看着蒋瓛道:“他们还不消停吗?”
蒋瓛低下头,看着朱元璋递过来的密信,里面赫然写着近日许多朝臣的举动,他眼皮跳了跳,下意识就反应过来老朱说的是谁。
蒋瓛几乎毫无犹豫,便直接开口答道。
“回陛下的话,东宫最近确实不消停,二皇孙和礼部官员走动密切,三皇孙也是如此,这段时间,三皇孙先后去了颖国公府、魏国公府、武定侯府、信国公府和江都侯府。”
“其中,魏国公徐辉祖在北疆还未返回,是徐膺绪陪的他,因为魏国公府有宿卫防守,微臣只是得到一些细枝末节。”
“具体二人说了什么,微臣并不清楚。”
“颖国公傅友德并未同意见三皇孙,但傅友德家的少爷,好似和三皇孙相谈甚欢。”
“另外,三皇子买了许多珠宝礼物,送给武定侯夫人,武定侯因在宫中当值,此时应该还不知道这些;信国公远在凤阳,府中只有其子汤鼎,因其并未承袭国公爵位,府中护卫稀松,微臣倒是查到了一些……”
蒋瓛躬着身子,一口气将自己探查到的消息,全部说了出来。
“哦?说说汤和儿子和三皇孙都说了些什么!”
朱元璋面色阴沉,大孙子虽然被立了太孙位,并且昭行天下,可他毕竟只是刚刚册立太孙,羽翼未丰根基不稳。
蒋瓛道:“信国公的公子汤鼎和三皇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