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结党营私
争夺皇位之后,朝中局势愈发混乱不堪,大臣们纷纷结党营私,互相攻讦,整个朝堂犹如一个弥漫着浓浓硝烟的残酷战场。
左丞相林岳,原本是三皇子武凌的坚定支持者。在那场激烈的皇位争夺中,他为武凌出谋划策,可谓是绞尽脑汁、倾尽全力。如今,虽说武凌在争斗中元气大伤,但林岳并未就此罢休。他凭借着自己多年在朝中积累的人脉和权势,拉拢了吏部尚书张华、刑部侍郎赵刚等一众官员,组成了势力庞大的“林党”。
林岳心思缜密,手段狠辣。他利用自己的丞相职权,巧妙地将亲信一个接一个地安插在各个关键部门。吏部尚书张华本就是个趋炎附势之徒,在官员的考核与任免上,他对“林党”成员大肆偏袒。哪怕是那些政绩平庸、毫无作为之人,只要是“林党”一员,便能在考核中轻松过关,得到令人眼红的晋升机会;而对于那些非“林党”之人,即便有着卓越的功绩和出众的才能,张华也会鸡蛋里挑骨头,百般挑剔,甚至捏造罪名,使其遭到无情的贬谪。
刑部侍郎赵刚更是个无法无天的角色。他在司法审判中肆意歪曲法律,为“林党”成员犯下的种种罪行寻找开脱的借口。对于敌对党派之人,哪怕只是一点小过错,也会被他上纲上线,施以严刑峻法,甚至屈打成招。
与此同时,右丞相苏鸿也不甘示弱。他联合兵部尚书王力、户部郎中刘杰等人结成了“苏党”。苏鸿为人阴险狡诈,野心勃勃。在他的带领下,“苏党”在朝堂上与“林党”针锋相对,水火不容。
为了扩充势力,“苏党”不择手段地搜刮财富。户部郎中刘杰在税收上巧立名目,增加百姓的沉重负担。他不仅对农民征收高额的田赋,还对商人征收各种稀奇古怪的杂税。中饱私囊的他,将所得的一部分钱财用于贿赂朝中官员,用金钱的诱惑拉拢他们加入“苏党”;另一部分则被秘密用于豢养私兵,以备不时之需。
兵部尚书王力在军队中安插自己的亲信,大肆克扣军饷,导致士兵们怨声载道,军心涣散。许多士兵吃不饱、穿不暖,根本无心训练和作战。
每逢朝会,便是两党激烈争斗的时刻。林岳总是率先发难,他那双精明而又充满算计的眼睛紧紧盯着“苏党”,寻找着对方的破绽。
“苏丞相,你所举荐的地方官员横征暴敛,致使百姓怨声载道,流离失所。你身为丞相,对此难辞其咎!”林岳声音洪亮,义正言辞,仿佛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
苏鸿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屑的冷笑。“林丞相,你少在这里惺惺作态。你安插亲信,把控吏部,致使朝廷人才凋零,有能之士报国无门。这才是动摇国本的大罪!”
双方党羽见状,纷纷跳出来附和自家首领。“林党”成员礼部侍郎钱峰站了出来,他手持笏板,振振有词:“近日‘苏党’之人在科举中舞弊,录取的尽是其党羽亲属,真正有才华的学子却名落孙山。此等行径,实乃败坏朝纲,天理难容!”
“苏党”的工部尚书孙毅立刻回击道:“‘林党’在工程建设中偷工减料,中饱私囊。致使多处堤坝崩塌,洪水泛滥,淹没无数良田村庄,百姓受苦受难。你们的罪行更是罄竹难书!”
一时间,朝堂上争吵声、指责声此起彼伏,大臣们面红耳赤,互不相让。皇帝武承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看着下面这群争吵不休的大臣,头痛欲裂,但却无力制止。他感觉自己仿佛成了一个傀儡,对这混乱的局面毫无掌控之力。
在朝堂之外,两党的争斗更是无所不用其极。“林党”派出众多耳目,暗中监视“苏党”成员的一举一动。只要稍有把柄被抓住,便会在朝堂上添油加醋地揭露,试图将对方置于死地。“苏党”也不甘示弱,设计各种阴谋诡计陷害“林党”的重要人物,使其陷入丑闻和困境。
一次,“林党”的一位官员王宽被发现与富商勾结,贪污受贿数额巨大。“苏党”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京城中大肆宣扬,舆论哗然。他们逼迫皇帝严惩王宽,以削弱“林党”的势力。林岳为了保住自己的党羽,不惜在皇帝面前巧言令色,编造各种谎言试图蒙混过关。
而“苏党”的一位将领马涛在边境作战时,因指挥失误导致大败,损兵折将。“林党”趁机上书弹劾,罗列种种罪名,要求将其革职查办,以打击“苏党”在兵部的影响力。苏鸿则极力为马涛辩护,声称他是被人陷害,背后有阴谋。
两党的争斗不仅在官场,还如瘟疫般蔓延到了民间。他们各自控制了一些商会和重要行业,垄断资源,操纵市场,哄抬物价,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在一次朝廷举办的赈灾活动中,“林党”和“苏党”为了争夺赈灾款项的控制权,再度发生激烈冲突。
林岳主张将款项交由自己的亲信管理,信誓旦旦地声称能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灾民身上,实际上是想借此机会中饱私囊。苏鸿则坚决反对,认为“林党”不可信,应由“苏党”来负责,方能保证款项的公正使用。
双方僵持不下,互不相让,赈灾款项因此被搁置。而灾区的灾民们在饥饿和绝望中苦苦等待,每天都有无数人饿死、病死,惨状令人心碎。
为了获取更多的支持,两党甚至不惜勾结外敌。“林党”暗中与北方的蛮族通信,承诺给予他们大量的金银财宝和肥沃的土地,换取其在边境频繁制造事端,以打乱“苏党”掌控的兵部部署,让苏鸿等人陷入困境。“苏党”则与南方的海盗勾结,让他们骚扰沿海地区,烧杀抢掠,从而指责“林党”在海防上的严重失职,试图借机扳倒林岳等人。
在这混乱至极的局势中,一些原本清正廉洁、怀揣报国之志的官员也被迫选边站队。若不加入某一党,便会受到两党的共同打压和排挤,在仕途上永无出头之日。
一位名叫李正的年轻官员,初入朝堂时,满怀激情与理想,立志要做一个为民请命、公正廉洁的好官。他才华出众,政绩斐然,深受百姓爱戴。然而,正是因为他的正直和拒绝同流合污,很快便遭到了“林党”的陷害。
林岳指使手下捏造罪名,污蔑李正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李正陷入了极度的困境,有口难辩。就在这时,苏鸿看到了机会,试图拉拢他加入“苏党”,以共同对抗“林党”。
李正陷入了两难的痛苦境地。他深知一旦加入任何一党,便会违背自己当初的为官初心,成为权力斗争的工具;但如果不加入,在这黑暗的朝堂之上将永无立足之地,自己的理想抱负也将化为泡影。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内心挣扎,在权力的诱惑和残酷现实的逼迫下,李正无奈地选择了加入“苏党”。但他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挣扎,每当夜深人静时,他都会独自对着明月,为自己的妥协而感到羞愧和悔恨。
而一些原本中立的老臣,眼见朝堂如此混乱,国家危在旦夕,纷纷忧心忡忡。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上书皇帝,言辞恳切地请求整顿朝纲,清除党争,重振朝纲。但他们的奏折往往在半路就被两党拦截,甚至因此遭到两党的残酷迫害。
有的老臣被诬陷下狱,遭受严刑拷打;有的被罢官免职,流放边疆;更有甚者,被秘密杀害,全家遭殃。曾经繁荣昌盛的武周王朝,在大臣们的结党营私、争权夺利中逐渐走向衰败,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怨声载道,对朝廷失去了信任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