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青少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介之推归隐

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时,随从中有个名叫介之推[1]的人。他不仅忠心耿耿地追随文公十九年,还在文公挨饿的时候,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了给文公充饥。

文公回国即位之后,对那些跟随自己流亡的人进行了封赏。这些人获得了官爵,还有相应的俸禄(fèng lù)[2]。但是,文公忘记了介之推。介之推自己没有提,更没有像有些人那样,跑到文公面前去要,所以爵位和俸禄都没赏到他头上。

旁人对介之推的沉默表示不理解,介之推说:“晋献公有九个儿子,到现在只有文公还活着。惠公和怀公不亲近子民,国内国外的人都抛弃了他们。老天爷没有灭绝晋国,那么肯定要有一位国君,肯定也只有文公能做了。所以说文公做国君,是老天原本就安排了的,并不是某些人的功劳。那些人却以为这是他们的功劳,纷纷讨要官职和俸禄,岂不是脸皮太厚了吗?偷别人的财物,是盗贼。这些人是贪图老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能耐。下面的人把贪功劳的罪过当作合理,上面的人对他们的这种贪功行为加以赏赐,上下互相欺瞒,我看不下去,不想再跟他们混在一起。”

他母亲见儿子这样,就故意试探他说:“为什么不也去讨个赏赐呢?你跟着流亡,吃了十九年的苦,别人都得了好处,你如果就这样无官无禄地死去了,又能怨谁呢?”

介之推回答:“不,决不。我既然明知这种做法是错的,却又去学他们的样子,这岂不是明知故犯,罪过就更大了。而且我已经说了带埋怨的话,更不应该再接受他赏赐的俸禄。”

他母亲再次故意试探说:“你不要他的俸禄,但让他知道一下你不贪功劳、不图俸禄的高洁节操,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表达,就好像是给身体做装饰。我既然打算隐藏身体了,哪里还用得着装饰呢?如果我出去说自己不要名利,其实等于是去追求地位和名声了。”

他母亲欣慰地说:“你能够做到这样吗?既然你的心志坚定,咱们母子一起去隐居吧。”然后母子二人整理了行李,悄悄动身去了绵山隐居。

过了一阵子,文公想起了介之推,派人到绵山去找他,可是山谷幽深,树木茂密,找来找去,总找不着。有人就出了个主意,对文公说:“人都是怕死的。您放火烧山,他肯定躲不住,就会跑出来。”晋文公居然信了那人的话,下令放火烧山。没想到介之推心意已定,宁死不出来,最后和母亲一起被烧死在山里。

火熄灭之后,文公率人进山,只见介之推与母亲的尸首,被烧焦在一棵柳树下。文公非常后悔,就把绵山改名介山,以纪念介之推,将周围的田地,作为他的封田,并且说:“用这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扬好人。”


[1]介之推:又叫介推、介子推。

[2]俸禄:古代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主要形式有土地、实物、粮食、钱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