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冈金渐层,喜欢虎打武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2章 赵煦的担忧

两人一虎各自从床上幽幽醒来,赵煦此刻满肚子疑惑,书中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谓真理,算是对历朝国祚运行规律的内在解释。

苏轼学富五车,不可能不知道,这项改制稍有不慎整个大宋瞬间就会四分五裂!

就像周朝的分封制,以宋朝人的目光来看,这项国策可以说毫无可取之处,只会让中央权势逐渐被削弱,届时君主再也不能号令诸侯。

可是赵煦若作为周朝的初代君主,在制定国策上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分封制。

原因无它,整个周朝的人口与兵力太少了,加上粮食生产落后,周王朝真正有能力掌握的国土面积狭小,属于不得已而为之。

落后的交通条件,农业技术发展不足,要是强行招兵买马,控制地方,整个帝国的财政会瞬间崩溃。

到时候百姓藏匿,百业凋敝,其余没有得到好处的诸侯定然会群起而攻之,周朝国祚别说八百年,八年都困难!

苏轼犟驴到底在打什么鬼主意?

不行今个必须问清楚,朕今天中午都睡不好,要是再弄不明白,晚上会彻底失眠的!

二人一虎,整理衣着,来到福临客栈,掌柜热情的打起招呼,现在店内的其他客人都被掌柜请了出去,只留下苏轼一家子。

今天中午又来了二十多人,一下子就住的满满当当。

见到官家也在,其余人自觉出去,一下午的时间苏家其余之人已经弄明白事情的原委,知道官家前来有事商谈,找个由头纷纷退去。

苏过见到妻儿,眼泪不自觉就流了出来,拉着山寅来到旁屋挨个介绍,不过怎么一家人看自己的眼神如此怪异?

房间之内,只剩下苏轼与赵煦二人。

苏轼两眼乌青,明显也是熬夜了。

“官家亲在前来,想必已经阅览过三本书籍了,是否拿定主意造反?”

赵煦怒目圆睁,开口呵斥:“苏轼反贼,今个你要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朕就算拼了这条命,也要让你血溅五步!”

不应该啊!依照官家的聪慧,看完三本书籍就会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缘何如此生气?

“苏轼你提供的理论方法,只会让大宋万劫不复,今后莫要自误!陷黎民于水火!”

得!这是将苏某的著作弃之如履,但凡看过一个字都讲不出这样的话来!

“官家有何疑问还是速速提出来,苏某还要余下些时间阅览书籍,没时间胡搅蛮缠!”

赵煦搬来木椅,显然没有消气。

“朕问你,就现在的生产关系,按照你的理论,是直接想将地主乡绅一网打尽,将生产资料(机器等)与劳动对象(土地)返还给劳动者(普通百姓)”

“就大宋现有的生产力来说,土地税与人口税占比五成左右,贸然消灭一个阶级,国家收不上来粮食,招募不到壮丁,难道还要派遣军队强征不成?”

“这群地主虽然盘剥百姓,但对国家总体来说,承担缴纳了大部分税收,有了这些钱粮,国家才能正常运转!”

“朕承认你的这套理论有其优越性,至少在煽动百姓上有独到的魅力,不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纵然强制实行下去,生产力得不到半点提升,国家的组织力反而大打折扣!”

苏轼合上物理书籍,慢悠悠的开口。

“官家所言极是,大宋还处于小农经济社会,大部分百姓都依靠土地存活,农业是国家之根本,这一点再过一千年也改变不了!”

“千百年来,土地分散-兼并-分散,为了这些土地战乱四起,似乎历朝历代的国策都被限制在土地上面,为了这中原正统地位,目光从未盯向大海之外!”

“三国时期就曾发现爪哇岛,可如今八百年过去了,爪哇岛上稻米烂于田野,这片宝地依旧没有插上华夏的旗帜!”

“袋鼠国,百里荒无人烟,河水中流淌金沙,面积相较于宋朝只大不小,亦是一块宝地!可千百年过去了,华夏对于这片土地知之甚少”

“倭国常派遣遣唐使渡海万里,华夏诸国可曾派人探查?就现在大宋每年也与倭国互通往来,对其又了解多少?”

“只有将大宋百姓视线从土地中迁移出来,这些地方才能有我华夏官声!地主压榨,官员盘剥,百姓的目光只有求生,这样就算再过一千年,大宋依旧只有这一亩三分地!”

说完,苏轼翻看物理书籍继续研读,丝毫没有理会赵煦。

“苏爱卿这不是妥妥的侵略沙文主义?可不符合书本中的教条喔!”

苏轼笑了笑:“苏某只知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儒家经典子集就算铺满大宋,也扩大不了半分国土!”

儒家讲究仁义,讲究师出有名,时间久了这群文人都容易将自己忽悠瘸了,赵煦最是讨厌这群穷酸腐儒。

要是靠感化,西夏为何屡屡侵犯大宋疆土?北面辽国为何虎视眈眈?倒是苏轼这头犟驴何时转了性子?

“另外官家忘了告诉你,解放农业生产力的法子苏某也有了一些头绪!”

闻言,赵煦又跑到苏轼旁边添茶倒水,眼神热切!

“苏爱卿,快如实说来,朕好做打算!”

苏轼也不卖关子,喝了一口官家递来的茶水,说道:“山寅时常会拿出一些奇怪的书籍,苏轼有幸见到一本农书”

“上面记载了两种作物,原产美洲,亩产超过四千斤,同时还有化肥一类的东西,要是能配出来,亩产六千斤不在话下!”

“某翻阅典籍,也没找到土豆、红薯究竟是何东西,至于化肥也还在研究当中,着实没有头绪”

“想必这美洲与袋鼠国一样,尚未有人发觉,要不是官家将苏家满门下狱,说不定现在苏轼都跑到海上寻找美洲了”

赵煦抓了抓脑袋,显得有些不好意思,现在赵煦心中已然有了清晰的蓝图。

化肥高产作物—农业革命—生产力解放—对外掠夺—积累资本工业革命—殖民扩张倾售商品。

看来,腐朽的大宋王朝确实没有存在的必要,舍不得的孩子套不着狼,要是按照苏轼的规划,大宋僵硬的体制确实不适合谋求改制。

不少大宋官员自诩士林高洁之辈,家中的土地却比谁都多,让这群人推行国策,无异于监守自盗。

物以稀为贵,粮食增产,官员的第一想法可不是快速推行,造福百姓,反而会通知亲眷大肆收购良田,侵占土地。

高产作物的推广,百姓压根得不到半点实惠,反而会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赵煦有理由相信,这群坏贼为平复粮价,宁愿让粮食烂掉,也不会发放给百姓,毕竟供需决定价值。

土地兼并若是成为定局,那么富余的大宋可能会出现饿死的百姓,神物粮种反倒成为掣肘,赵煦想想都觉得滑稽。

要是百姓不听话怎么办?到时候大宋的百万兵将可就有用武之地了,帮助士人官僚地主弹压地方,加速兼并进程,狼狈为奸,妙不可言。

其次对外掠夺也要有精兵强将才行,大宋兵制都快烂到根上了,说不定造船出海,还会入不敷出!毕竟欺负瘦弱的百姓可比出海风吹日晒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