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潘家园开始淘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0章 论斤卖的老核桃

村支书的大儿子今年也四十八了,他和陈生的主动加入,让黄文新对罗雨薇比了个大拇哥。

幸亏有第二辆车,不然他只能让程阳坐车顶上吹风。

这回人员分配十分合理,罗雨薇的车上坐自己人。

顾青云这辆车,是黄文新,村支书儿子和陈生。

车刚开了没有十分钟,黄文新就由衷的佩服这边的村民,在村村通项目还没开始发力的年代,这都是怎么开出来的山路啊。

“停一下,大云。”

眼看盘山道越来越崎岖,黄文新叫停了。

想来现在也没有交警拦路,他无证驾驶应该没啥问题吧?

下了车黄文新刚走过去,罗雨薇就把车窗摇下来了。

“怎么不走了?”

“不好走,听意思前面三十里全是山路,要不换我开?”

他没见识过罗雨薇的车技,自然是有点信不过。

再一个,他们和大云从小就皮实,摔打惯了,长途开车也没啥事,罗雨薇毕竟是个姑娘。

一路国道开过来,进村之后又帮着干活,除了带的两壶水到现在饭都没吃上。

拿女人当牲口用这种事,黄文新还是干不出来的。

“信不过姐?”

“我爸在香港赌马。”

黄文新一愣,这上下文搭吗?

“十二岁那年,我在香港读女校,我爸输了个精光,开车带我出去玩的时候,被追债的打折了一条胳膊一条腿。”

“从那天开始,姐就会开车了。”

黄文新:……

还是你们有钱人玩的花,惹不起。

罗雨薇坚持要自己开,仅有两辆车的简易车队再次出发。

路上黄文新也没闲着,紧着和砚台村的两位土著攀谈。

以砚台村为例,周围的两百来个村子,每年六七月份都有固定的几个食品公司供应商来收核桃。

有的村食品级的品种不行,从清朝开始就一直往赏玩方向培育。

虽然盘核桃这码事老祖宗都玩了千八百年了,但是门头沟这个地方大面积种植核桃树基本上是打清初开始的。

有个俗语叫:核桃不离手,能活八十九,超过乾隆爷,阎王叫不走。

乾隆皇帝爱玩核桃,清朝八旗子弟纷纷效仿。

门头沟也算天子近郊,又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老树。

所以当地村民深谙一个道理:不好吃的核桃,只要好看,也能值点钱。

甚至还有人专门钻研核雕,做好了往北京城跑一趟,运气好这半年的嚼用就出来了。

黄文新眼前一亮,门头沟还是个宝地,一网下去不仅大鱼小鱼,还能捞到螃蟹。

核雕这个东西,不是核桃的核,准确的说应该叫hu雕。

核桃之外,橄榄,杏核,桃核都行。

后世在盘串风靡全国后,渐渐的在手串上微雕的风潮也是不可挡。

等到黄文新把开青皮,配对子的玩法玩透,官帽鸡心苹果园炒完一遍。

核雕师父还可以再给炒核桃后期衰退的生命力,续上一波。

现在就看能不能找到传说中的苹果园核桃树了。

开到清平村的时候,一行人已经像一头饿狼。

黄文新这时候也顾不得什么性价比,豪掷两百块钱,在清平村的大户钱家原地杀鸡宰鹅,埋火做饭。

钱家的女人还拿现成的小菜炒了几盘。

填饱肚子,已经两点。

让罗雨薇和顾青云两个开车的主力军留下休息,黄文新带着文荣,程阳和两位本地土著去寻访孟家。

和传闻中分赃不均一怒之下给老树刨根了的故事一样,这孟家就是三兄弟。

括号,活着的就剩仨。

两个下面的小儿子都去世了。

一个是刚才撒泼打滚的杨婶的男人,五年前肺癌没了。

小儿子则是在山里摸鱼,摔了一跤刚好跌破了头,没的十分儿戏,甚至媳妇还没娶上。

清平村最有钱的两个姓,就是钱和孟。

刚才吃饭的那户人家,是村支书的弟弟,大砖房玻璃窗,11月中旬的时节,还没冷透就把火墙烧上了。

孟家则是仗着自己的核桃树,靠节衣缩食省出来三间大瓦房。

有了砚台村的经验,黄文新等烧饭的功夫,就已经和村支书打好了招呼。

这会直接到了孟家,外屋两个汉子正在拿猪毛刷子刷核桃。

今天在家的是老大和老三,老二出去卖果子了。

和砚台村对待核桃的方式不同,明显这哥俩是懂行的。

他们手边一筐是今年新下来的核桃,刚剥皮以后,需要把纹理深处的一些灰尘碎屑扫干净。

皮壳还是麻的,没有光泽,这是没盘的缘故。

只要盘玩个小半年,基本就能呈现出玉化的包浆了。

一筐是已经盘过的核桃,猪毛刷也相对软和短一些。

玩核桃,七分刷三分盘,不管是什么状态,这一步都少不了。

黄文新目光紧盯兄弟俩手里的圆核桃,比杨婶的歪把子品相好了不少。

个头不够大,估计今年下来的尖货已经被同行们收走了。

品相却没说的,按照苹果圆卖绝对没有问题。

“老板,看核桃?”

其中一个年长些的汉子率先开口,眼神里透着几分渴望。

这马上入冬,居然还能有生意上门,孟家老大正是缺钱的时候,巴不得马上从黄文新的裤兜掏出来揣自己怀里。

对于孟家兄弟怎么知道他们一行人的来意,黄文新一点都不意外。

肯定是清平村的村支书通知到户了。

“是,我听砚台村的村支书说,咱清平村的核桃那是一绝,特意来瞧瞧。”

汉子爽朗一笑,把手里的核桃递过来:

“那您可算来对地方咯,我们家的核桃,打祖上就开始侍弄,年头久着呢,品相、质地那都是拔尖儿的。”

黄文新接过核桃,上手就知道不一样。

这时,另一个汉子也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

“您要是诚心要,咱价格好商量。今年雨水足,核桃收成不错,量管够。”

黄文新看了一眼两个筐,摇头道:“不够。”

程阳从包里拿来了一把从荣顺斋带出来的游标卡尺,尺子精准的卡在38mm。

玩核桃有个说法,你穿多大码鞋,就盘多大的核桃。

如果是8月份的时节,黄文新会把尺寸卡在40,现在38也够用。

“我只要这么大往上的,你看看能挑出来几个?”

“要是有能配对儿的,小点也收。”

俩汉子对视一眼,眼里闪过一丝光亮。

是个行家。

“咱还真有几对儿压箱底的绝品,配的那叫一个严丝合缝,纹路都跟复制粘贴似的。”

“不过是我爷爷那辈传下来的老核桃了,不瞒你们说,这几年我给不少人看过,不过价格一直没给上。”

哟,黄文新心说这可来着了,哪个同行这么地道,还给他把老核桃留着。

不会是壳都脆了,露肉那种残次品吧。

“钱不是问题。我看看。”

哥俩火速从屋子里拿出来了一对,搁在了掌心大小竹子编的小筐里。

三棱狮子头,还是异形的,包浆都是棕红色了,好东西。

孟老大伸出三根手指晃了晃:“这一对儿,少说得这个数。”

三千?黄文新皱眉,宰客是这几个村子民风民俗是吧。

怪不得人家不要呢。

大家都是木头,我一把算盘两个月前卖二百一把,你一对核桃要三千??

老三一看黄文新皱眉,清了清嗓子。

“要能都拿走,一对两百五也能谈。”

黄文新被手里的核桃硌了一下,多少?三百?

黄文新有些僵硬地指了指旁边的大筐道:“这里面的核桃,你们多少卖的?”

孟老大眼神有些迷茫。

“八十啊。”

哦,那还行,八十一对,不算贱卖了啊。

说完孟老大补了一句:

“八十一斤。”

黄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