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是怎么发展而来的
在垂直整合盛行的年代,企业主要通过自己做的方式获取资源。例如20世纪早期的福特汽车,从炼铁厂到零部件到整车组装,都曾试图集中在自己旗下;20世纪80年代的通用汽车呢,不但自己设计汽车、组装汽车,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零部件制造商。
最近二三十年以来,垂直整合解体,外包盛行,企业越来越依赖供应商。例如零部件来自供应商,生产组装靠外包制造商,仓储物流靠第三方物流。这也催生了对供应链的管理。同样的道理,竞争也不再局限于公司与公司之间,竞争变成了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5]。
需要说明的是,任何一个新的领域,都是在已有领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供应链管理也不例外,它是从供应管理、运营管理、物流管理等分别向相邻的领域扩展而成的。
反映在学术机构,虽然专业都叫供应链管理,但不同大学的侧重点不同。比如在我的母校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供应链专业历来以采购见长,而田纳西大学则侧重物流,麻省理工学院侧重运输。根本原因呢,就是这些学校的供应链管理是从这些具体领域发展而来的。
在美国,很多大学的供应链管理专业设在商学院。比如在U.S.News and World Report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MBA排名中,一个分支就是供应链管理。也有很多工学院设立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生专业。前些年,有好几个大学设立一年制的供应链管理硕士课程,比如马里兰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南加州大学等,吸引了大批的中国留学生,同质化严重,这也是个问题。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也有供应链专业,有很多中国学生,隔三岔五就有人在LinkedIn(领英)上跟我 联系。[6]
在学术界,有很多杰出的研究者都是从别的领域来的,对供应链管理专业贡献巨大。比如斯坦福大学的李效良(Hau Lee)教授,他关于“牛鞭效应”的研究可以说奠定了供应链的理论基础。但这些研究大都是他在工学院时做的,来自工业工程、管理科学和运筹学,上溯到麻省理工学院的系统动力学。
李效良在担任《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 )杂志的主编期间(1997~2002年),在这个管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上,刊登了大量的供应链管理的文章,可以说这让供应链管理正式成为一个专业领域。当然,我本人是个实践者,不是学者,对学术的评论,可以说是典型的“盲人摸象”,挂一漏万,误导之处难免,还请斧正。
在工业界,鲜有能够跨越供应链的三个领域的实践者。[7]尽管很多公司试图把采购、运营和物流等职能集中到一起,组成全球供应链或全球运营部,但下面的分支部门仍旧围绕这三个职能划分。原因很简单:在运作层面,没有人能够掌握所有的采购、运营、物流,外加计划等众多领域的专业技能。
反映到对供应链管理的认知上,采购背景的人说供应链是采购的延伸,物流的人说是物流的延伸,而生产部门则认为是运营管理的延伸。一些有流程分析、软件背景的人,则更多地从端对端的流程角度出发,理顺供应链的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供应链管理视角。
在接下来的篇幅里,我会从采购、运营和物流的角度阐述供应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