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捡到曹魏江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留守荆州

赤壁鏖战已休,曹操便决意引大军凯旋邺城。

他立于城墙之上,居高临下扫视着这片方才臣服于铁蹄之下的疆土,心中豪情万丈。

“子建,”曹操目光转向曹植,语带深意,“战事已毕,荆州既托付于你。当善用此地之资,训练水师,巩固城防,勿使孙权有隙可乘。”

曹植闻言,肃然一拜,坚定之声铿锵有力:“父相宽心,植必不负所托。”

曹操微微颔首,复又叮嘱:“你亦须当心自己安危,你年龄尚浅,虽有谋略,终究经验不足,凡事与文臣武将多多商议,不可冒进。”

言罢,曹操转身,步下城楼,其战袍随风猎猎。

大军徐徐启程,战马长嘶,旌旗招展。士兵们昂首阔步,面庞上洋溢着胜利的欢欣。他们深知,此番南征,所获非惟胜果,更有无上荣耀。

曹操端坐马上,志得意满,威武非常。

随着大军渐行渐远,荆州城门缓缓阖闭。曹植独立城头,目送着曹操与众军远去。

*

东吴议事厅内,孙权与周瑜相谈,此番战败,东吴大军气势低迷,此刻厅内唯有两人的呼吸声与窗外偶尔的鸟鸣。

孙权眉宇间隐含忧色,沉声开口:“公瑾,赤壁一败,教训深刻,我等需细思其由。”

周瑜神色黯然,声音略显沙哑:“主公,此战我军确有轻敌之嫌。黄盖将军之计,本应令曹操措手不及,未料曹军竟有备而战。”

孙权轻轻叹息:“黄盖将军忠烈,其陨落,实为我军之痛。”

“黄盖将军之死,我等责无旁贷。未能护其周全心中愧疚难当。”周瑜眼中闪过泪光,声音微颤。

“公瑾,勿要自责,然黄盖将军之牺牲,不可轻忘。我等须吸取教训,以图再战。”

“是,曹操此次用兵,似乎与往日不同。莫非得贤臣良将指点?瑜担心,或成我军日后之大患。”

孙权沉吟片刻,缓缓言道:“既是如此,我等需更加谨慎。至于刘备,其兵马虽分你一路,却仍有兵马未动,此子奸诈,是何用意?”

“主公,刘备虽有兵马,然不擅水战。即便出战,亦难改战局。”

孙权冷哼:“若真心相助,即便战死,亦是忠勇。如今却于一旁观望,遇事则逃,不免令人心寒。”

周瑜点头:“想来那刘备一军,唯恐轻易出战,损兵折将。”

孙权沉默,而后缓缓道:“公瑾,你我需商议对策。曹操虽胜,东吴未至绝境。重整旗鼓,未必不能转败为胜。”

周瑜眼中闪过坚定之色:“主公所言甚是。我等必将竭尽全力,以雪前耻。”

忽有探马来报,禀告曹操大军已然撤退,仅留曹植留守荆州的消息。

孙权闻言,眉头一挑,露出轻蔑的笑容:“曹植?那曹操竟将如此重任托付于一介书生,岂非自寻死路?”

周瑜则沉吟不语,他的目光透过窗棂,凝视着远方的夜色,若有所思。

“主公,曹操素来狡猾,此番举动,恐怕暗藏玄机。”周瑜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警惕。

孙权略微思索,亦收敛了笑容:“公瑾言之有理。曹操向来用兵如神,不会轻易将荆州交予一个未经战阵的小儿,其中必有蹊跷。”

“或许,曹操是故意示弱,以诱我军出击。荆州城内,恐怕早已布下天罗地网。”

“若真如此,我军不可轻举妄动。需得先探明荆州虚实,再做打算。”

周瑜点头:“主公英明。当务之急,是派遣细作,深入荆州,探查曹军的真正动向。”

孙权目光坚定:“公瑾,此事就交由你来安排。务必小心谨慎,不可让曹操的奸计得逞。”

周瑜领命:“末将领命。定不负主公所托。”

*

曹操归邺城未久,便传令将曹植家眷及杨修、丁仪兄弟、曹仁、曹休等将家眷送往荆州,与之相聚。

命令既出,车马齐备,一行人马浩浩荡荡,缓缓南下。沿途州郡,皆为这支特殊队伍提供补给,确保旅途平安。

两月光阴荏苒,荆州城外,曹植与杨修等早已等候多时。

他们身后是一排排整齐的骑兵,旌旗招展,铁甲寒光。

曹植身着轻甲,腰悬长剑,目光穿透尘埃,望向远方。

日上三竿,地平线上终于出现了车队的轮廓。

随着车队的逐渐接近,人声渐起,曹植心潮微涌,这是他穿越之后,第一次见到自己那位历史上有名的正妻——清河崔氏。

车队缓缓而至,家眷纷纷下车。

曹植目光如炬,在众中搜寻,终定格于一华服女子之上。

此女正是崔扶楹,清河东武城名门之女,其叔父乃当代名士崔琰。只见她身着锦绣,头戴金钗,步履轻盈,仿佛从画中走出的华贵仙子。

崔扶楹容貌倾城,肤如凝脂,眉如远山,一双杏眼顾盼生辉。

现身之际,周遭将领士兵无不侧目。

然而,曹植的心中却无太多波动。

他回想起史书中,曹植夺嫡失利,崔氏奢华成性,最终被曹操斩下,一朝红颜成枯骨的结局。

两人的目光在空气中交汇,崔扶楹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被温婉的笑容所取代。

她缓步走向曹植,身后的侍女们提着裙摆,小心翼翼地跟随。

“夫君,扶楹来迟了。”她的声音柔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曹植轻点头颅,温言道:“夫人远道而来,辛苦了。荆州水土与邺城迥异,还需慢慢适应。”

崔扶楹颔首,美目流转,细细打量着曹植,似在探寻夫君眼中深意。

然而,所见唯有端方克己的自持,再不见新婚之夜的狂热。

两人自新婚之夜后,曹植就跟着曹操南下,相处不过两三日,这段时间在邺城,她对夫君颇为惦念。

曹植转身,对杨修等将士道:“诸位,家眷已至,我们可回城矣。”

崔扶楹的到来,引得荆州城内外目光齐聚。

她华服盛装,珠翠满头,每步轻移,环佩叮咚,惹得周遭人群私语连连。然在这窃窃赞叹之中,却有一道目光带着不悦。

“扶楹,今日之举,过于张扬。”曹植回首,见一中年文士,身着一袭素衫,眉目清朗。

略一思忖,曹植忆起此人正是崔琰,其人品在朝中颇有声望,素来倡导节俭,对奢华之风不齿。

曹操知道崔琰为人,特请其南下来协助曹植,正是希望借崔琰的品格名声,安抚荆州民心,稳固疆土。

曹植步至崔琰前,恭敬施礼:“叔父,一路风尘,辛苦了。”

崔琰颔首还礼,语气颇为庄重:“子建,你如今肩担重任,当以身作则,倡导节俭,以正风气。”

曹植点头,深知其意,亦自知作为荆州牧,言行关乎荆州治理。

因此转头看向崔扶楹,目光深邃:“扶楹,叔父之言甚是。在荆州,亦需谨慎行事,莫要过于张扬。”

崔扶楹听罢,稍显怔忡,未料曹植会于众前提醒。

她的目光在曹植与崔琰间徘徊,终是颔首,示意领会。

“夫君与叔父之教,定铭记于心。”

曹植微微一笑,心道历史记载未必全面,崔扶楹出身名门,岂是那无识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