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灶神的警示
轰轰烈烈的年过去,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这段时间忙碌操办年货,又要清算一年的项目,所有的事都是太爷爷一个忙里忙外,也是身心疲惫。
大年初四迎了灶神,全家上下不论男女老幼,统统都来上香跪拜后,太爷爷的心才算定了下来,也早早的上了床休息。
温暖的金光如沐春风,灶神爷和蔼的笑容,正站在不远的地方望着自己……
太爷爷分不清这是现实还是梦境,感觉自己确实大脑清醒,想上前虔诚膜拜,但身子又却动弹不得,无论怎么挣扎都没有用。直到灶神爷踏着漂浮的步子离去,太爷爷的身子才挣扎起来,匆忙大步向前追赶,但他离灶神爷越来越近的时候,灶神爷每一步都踏出更远的距离,直到完全消失在虚空之中。
“灶神爷,信徒杨修志跪拜!”
太爷爷楞在原地四处向往,想要寻找灶神爷的身影,却如何努力都找不到,只能跪拜在地磕了几个头。
“这是寨子村?”
太爷爷的在梦境中失落的走着,看到一个熟悉的村落,“护城河”绕着村子,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就在他准备好好看看生长的地方时,护城河河水翻腾起来,从河底跳出一条条红色锦鲤,一跃冲出湖面,拼命摇摆着鱼鳍,朝远处金色天空飞去,一条两条,成百上千条都是如此。
“啊!”
太爷爷心头猛的的一惊,直接从床上坐了起来,已经惊出满头大汗。
“怎么啦?是不是做梦啦?”
太奶奶被这一动静惊醒,望着丈夫惊错的神情寻问道。
“嗯,没事,早点休息。”
太爷爷宽慰了一句,起身下床,径直走到灶神爷的神像前,恭敬的供上香火,俯身在地拜了几拜。
天空月光皎洁,太爷爷手捧着旱烟袋,一个人蹲坐在院子里,他在回忆方才的梦境:灶神爷到家了,怎么又转身离开了?护城河内怎么会有红色锦鲤,他们飞到哪里去啊?
这一个个念头,一个个的疑惑,让太爷爷很不解,心里也很不安,就这样呆了一夜,抽着旱烟,望着月光星辰,冬天的冷风,就这样一直到了天亮。
“修志,你一夜不睡,坐在这里想什么啊?”
太奶奶早晨醒来,走到丈夫的身后,为他披上一件厚厚的棉袄,蹲在太爷爷的身旁。
“我昨晚做了个梦……”
太爷爷扭头看了一眼棉袄,轻轻在太奶奶手上拍了一下,就把昨天自己的梦详细讲了一遍。
“就是梦,不用太过在意,我们做好自己就行了。”太奶奶宽慰道。
“这不是梦,梦境不会这么真实,我能感受到这就是真的,最让我我想不明白的,这红色锦鲤是什么意思?”
太爷爷摇了摇头,他心里知道这是梦,但梦境太真实了,坚信一定有什么特殊的寓意。
“遇到锦鲤是好事,而且是红色,一定是喜事。”
在农村有个习俗,就是新人夫妻婚事成了,要为媒人送上一条鲤鱼作为酬谢,所以太奶奶也就说红色锦鲤也就是喜事。
“但愿如此!”
太爷爷深深叹了口气,将旱烟斗在地上敲了敲,然后将太奶奶拉起。
现在拥有的一切太不易,虽然心里虔诚的认为是灶神爷庇佑,但自己的辛酸和苦累,也只有自己知道,所以他非常害怕失去这一切。
“实在想不通的话,就让算命先生来看看。”
太奶奶说道。
“嗯,我这就让人去请个算命先生!”
一语点醒梦中人,太爷爷说着就走开了,吩咐家里的长工去请人。
中午时分,太爷爷带着一个算命先绕着护城河转了一圈,仔细查看每一处走势和细节。
“锦鲤跃龙门,家里必出贵人!”
算命先生微微颔首说道。
“贵人?”
太爷爷低声重复了一句,然后将目光投向了算命先生。
“嗯,而且此子能决定整个家族以后命运!”
算命先生神色严肃答道。
“多谢先生指点,还请先生到家中休息下,喝口茶水,再帮忙看看家宅的风水。”
太爷爷恭敬的拱了拱手,然后在前面带路,引着算命先生前往家中。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外。阴阳相映,好福气啊!”
算命先生刚踏进家门,感觉此处的磁场很强,暖暖的感觉让人毛孔缓缓张开,清凉的舒适感让心境平和下来。
“谢谢先生,还望先生多多指教!”太爷爷不解问道。
“据说东家有灶神爷庇佑,暖流感应该就是灶神爷的庇佑效果;至于清凉感,如果我猜测不错的话,就是屋后的那颗树!”
算命先生缓缓说道,将目光落在屋后一颗粗壮的柿子树上。
“柿子树?”
太爷爷顺着他的目光,眼睛盯着自己几年前种的柿子树上,当时只是一颗很小的树苗,短短几年的功夫,已经长成的苍天大树,每年都是硕果累累很好的收成,而且果子特别清甜爽口。
“嗯,请东家好好保护,此树种在风水坎位,可是你家的风水树。”
算命先生郑重点点头说道。
“我记下了!快取钱和布匹,作为先生的酬金!”
太爷爷心情大好,安排家里人取了几十块银元,还有一大匹锦绣段子赠予先生。
将算命先生送走后,太爷爷一颗悬着的心才算定了下来,气定神闲的坐在桌前,品尝一壶清明前的香茗。
“你啊,就是一个劳碌命,整天有操不完的心,这次该放心了吧!”
太奶奶端起茶壶,轻轻为丈夫斟满一杯茶水,带着淳朴的爱意责笑道。
“没办法,谁让我是穷苦命,拾粪娃呢,哈哈……”
太爷爷听着妻子的唠叨,会心一笑,既而开怀大笑起来。
此刻,太爷爷心里在想算命先生的话,锦鲤跃龙门,家中出贵人。他在心里盘算着,家里的这个贵人会是谁,把几个孩子都琢磨了遍后,做了一个决定:要让孩子们去念书,去当官!
在老一辈人的心底,士农工商的理念埋得很深,只有当官才是最高贵的,才算光宗耀祖,不虚度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