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敲山震虎吗
【前情提要】:
为了控制中超俱乐部的花费,根据魏长缨的“粮票理论”,从2015年开始,中国足协制定了外援转会额度的政策。
也就是说,在购买外援的时候需要使用足协配给的额度,不可以超过额度。
额度可以交易,可以转让,但只能在转会期内使用。
中超俱乐部,外援转会额度:500万欧。
升超球队外援转会额度:700万欧。
中甲俱乐部,外援转会额度:300万欧。
升甲球队外援转会额度:400万欧。
中超降级球队外援转会额度:400万欧(超级联赛剩余额度清零)
在这样的政策下,中超豪门俱乐部可以从其他俱乐部购买额度,而没钱的俱乐部则可以用额度置换青训球员,甚至现金。
这个政策被媒体人和一些足球专业人士评价为——有中国特色的“消费帽”,比英超的“黄金降落伞”更符合中国足球现状。
毕竟现在中超的收入规模,还不足以给降级的俱乐部匹配“降落伞”。
当然,这个政策也并非尽善尽美。
也有人提出,外援额度无异于“打土豪均贫富”,超额发钞。
如果度掌握不好,会引发混乱和金融风险。
如今,这个制度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空前高涨的花钱欲望与准入审核、消费限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矛盾。
……
于湖臣当然不能把自己屡次吃瘪,处处碰壁的情况跟李玉毅一一说明。
只是说了说魏长缨家里的背景,还有他来足协后的所作所为。
李玉毅当然也不会什么都不知道。
在于湖臣另一个角度的描述下,再结合他知道的信息,魏长缨奸诈狡猾的形象跃然纸上。
“反正小心点就好了。”
如今中超有16支球队,去掉降级的上海申鑫和石家庄永昌,就是14支球队。
能旗帜鲜明站在李玉毅这边的有广州恒大、上海上港、上海申花、江苏舜天、杭州绿城、天津泰达。
其中前两者是因为这几年来的接触和摩擦,发现并不是一路人,而走到对立面的。
上海绿地申花刚刚获得注资,想要重现上海霸主的身份,要恢复“上海只有一支球队”的荣耀。
虽然看不起隔壁兄弟,但为了同一个目的站到了一起。
江苏舜天刚完成转让,接手的叁宁集团自然也想大刀阔斧的干上一场。
杭州绿城则算的比较精细,他们并没有什么投入,但是却可以通过额度提升自己的现金流,让财务状况更好。
跟在有钱人身后大致不会差。
天津泰达他们站到这边纯粹因为前段时间刚被魏长缨修理过。
就是想恶心恶心你。
除去刚才说的六家,山东鲁能和BJ国安站在了中立的立场上。
山东鲁能似乎更倾向于增加额度,只是不好直接表态。
北京国安,11月总经理高朝退休,新总经理沈立接手,肯定是要有大动作。
不过高朝2015赛季按兵不动,给继任者省出来了300万的额度,加上新一年的叠加,他们的需求反倒不强烈。
不赞成增加外援转会额度的几家俱乐部是:武汉长江、大连人、河南建业、长春亚泰、重庆力帆和广州富力。
武汉长江和大连人自不用说,两家俱乐部的关系非比寻常。
其他几家俱乐部都是量入为出的典范——直白点的词就是——穷。
河南建业虽然是搞地产的,但并不像其他家那样大肆烧钱。
手握一冠,以保级为目标的长春亚泰,升级刚一年的重庆力帆,还有要把咸菜做成烧鹅味的广州富力,自然是站在了不扩额的阵营里。
给他们额度到头来不过变成了其他俱乐部的盘中餐,实力差距会进一步拉大,现在这样就挺好。
最终的结果,除了中超俱乐部之外,还包含了16支中甲俱乐部,他们的投票同样要计入统计。
……
会议按照流程正常进行,头一天照例是总结加颁奖。
最佳赛区、最佳竞赛工作,最佳接待工作等奖项流水价似的颁了出去。
晚上的时候,还有最佳新人、本土最佳射手,最佳射手,最佳门将等奖项。
其中最佳新人和本土最佳射手由陆北拿下。
最佳射手是山东鲁能的阿洛伊西奥。
最佳守门员:曾诚
最佳教练员:刘栋
最佳运动员——中国足球先生:高拉特
其乐融融的一天终将过去。
……
第二天便是讨论时刻了。
三面桌子的会议室,于湖臣、李玉毅、魏长缨坐在中间。
中超俱乐部坐在两侧,中甲俱乐部坐在后排。
2015赛季从中甲升到中超的延边长白山和河北幸福,坐在前排最末的位置。
武汉长江和广州恒大似乎被特意的安排到了相对的位置。
张建民没有参会,而是派了综合部的副主任邱琳来主持会议。
咳咳。邱琳清了清嗓子:“我们按照流程来充分发表意见。
首先由竞赛部副部长吕海洋同志来总结上赛季俱乐部财政公平政策的执行情况。”
“各位同仁,今天我们相聚于此,共同探讨中超、中甲联赛财务管控的话题。
这里面主要包含俱乐部财政公平体系,以及明年新增的工资帽、奖金帽、外援额度的一系列问题。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在协会的调控下,各个俱乐部的收支基本上达到了平衡,个别俱乐部还出现了盈余情况。”
PPT在会议室中央的幕墙上播放着。
这两年最严抓的就是财政公平和准入。
收支不平衡累计三年,罚分或降级。
欠薪超过50%罚分,欠薪超过75%降级。
在处理了欠薪的辽宁宏运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敢铤而走险,拖欠球员工资了——因为是真的有降级处罚啊。
各个俱乐部为了达成收支平衡都想尽了办法。
球员工资本来就是球队支出最大的一块。
以前还会有俱乐部想办法发现金,走点擦边球。
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当足协准入审核的工作人员带着当地税务的工作人员,联合进行账目审核的时候,俱乐部就发现这种事不太能行得通了。
欠薪的现象被大幅消灭之后,俱乐部的确感受到了一些资金压力。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某一块花的钱多了,另一块的钱自然就少了。
不少俱乐部都开始给球员进行了调薪,以缩减工资支出。
同时用母公司变向输血的方式来为俱乐部增资,比如:股份转让,高额代言等等。
甚至模仿起武汉长江,不再使用原来粗犷的赢一场球给多少钱的方式,而是变成了团队业绩奖金。
吕海洋总结中,又不断增加了不少消灭bug的补丁。
听得下面的俱乐部一个劲的抽凉气。
众人的目光不由自主的望向协会秘书长,竞赛部部长魏长缨。
这算是敲山震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