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章 朱棣发难【粗盐制精解围】
乾清宫。
永乐皇帝朱棣看着奏折一语不发,殿内跪满了局促不安的户部官员。
监国的汉王爷自然难辞其咎,老老实实跪在那。
朱棣越看火气越大,瞥了眼平时乖张现在老老实实的老二一道奏折就砸了过去。
朱高煦被当头砸脸疼的龇牙咧嘴愣是不敢闪躲。
瞧着老二这一脸委屈样,朱老四内心的躁动平复了几分。
“老二,我把尚书房让给你,好让你放手施为,你就这么监国的?
河南、山东连日干旱导致出现旱灾,为何没有官员上报?
还是有人直接越过你这个汉王爷找到朕,才知道已经干旱两个月了。
地上的庄稼干死大半,老百姓都开始吃树叶啃树皮了,再拖下去怕不是要易子而食了。
辽东总兵刘江来报倭寇侵扰,请求拨下筹措兵粮的钱。
我大明辽东百姓深受匪患,河南山东百姓深受旱灾,你大声告诉朕,这些折子你怎么批的。
朱高煦支支吾吾说道:“儿臣批的是让户部筹措银两。”
“那现在进度如何,筹措到多少银两了?”朱棣脸色不善,显然是知道内情。
看着朱高煦答不上来,朱棣发飙了:“老大监国这么些年来,这些事情从来不用朕操心。
知道户部没钱,前些日子变卖家具和朕赐予的赏赐,筹到银子两万两无私提供给户部。
反观你呢,扪心自问跪在地上的这些人,哪个没拿过你汉王爷的金豆子!”
就在气氛越发激烈时,太监总管王景弘来报:“启禀陛下,汉王世子请求面圣。”
“不见,没看在谈正事,瞎捣什么乱,在外面候着。”
王景弘凑了过去小声对朱棣说道:“陛下,汉王世子说是找到了筹措银两的办法了。”
听到有银子,朱棣眼珠子都在放光:“嗯?宣!”
自家这个不省心的老二,竟然为了开源节流把著永乐大典的钱停了,好大的胆子。
若修不成永乐大典,他朱老四下去以后有何颜面见祖宗。
朱瞻壑拜礼过后直接带来利好消息:“皇爷爷,臣牵头的粗盐制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朱棣眼眸精光一闪:“诸位暂且退下,老二和瞻壑留下。”
户部大小官员长舒一口气:“臣等告退~”
朱棣一针见血直指核心问题:“官盐太贵,百姓纷纷购买私盐。
朕做出过改变,将盐引卖给盐商,定价一引十贯钱。
【大明盐钞法规定,盐引相当于的食盐运销许可凭证】
【一贯等于一两等于千钱】
【一盐引等于一百五十公斤左右,私盐价格大约在每公斤三百三十钱】
去年岁末户部统计,官、私盐共得盐税一千二百万贯。
现在瞻壑你来说说,粗盐提纯以后的好处,以及能为朕创造多大的收益。”
这几日朱瞻壑抓了于谦壮丁,不由分说带到了汉王府给他没日没夜打黑工,代价仅仅只是酒肉管够。
起初眼高于顶的于谦誓死不从,可当朱瞻壑不当人子搬出富国救民的口号和一摞具体资料后,于谦乖乖就范了。
“鄙人此举是为了天下大义,切勿以为如此就是投效了汉王或是世子殿下。”
朱瞻壑偷笑,进了汉王府的门,你还想溜,拿来吧你!
作为理科生,朱瞻壑喜欢拿数据说话,因为这最直观且无可辩驳。
“今年初,我朝统计核准的人口数量在五千零九十五万。
按税收来说,哪怕全是私盐,也当收上来一千七百万两,如果算上官盐收入,当不下于两千万两。
我永乐朝间,无论军民多食用私盐且是粗盐,因为私盐相比于官盐更便宜。
私盐同样需要缴税,但底下的盐商上缴何止千万两,可一层层克扣下来,到了皇爷爷手中能有大几百万两就算很良心了。
当一个利益团体膨胀到一定的程度,谁都无法阻止自我膨胀。”
哪怕朱棣知道此事也是有心无力。
这些年没少杀贪官,可这里面的利益链太大了,如同韭菜一般割了一茬长一茬,根本杀不完。
朱瞻壑开始掰着手指诉说好处:“爷爷我和您算一笔账,您就知道粗盐制精的好处和收益了。
其一:精盐相比于粗盐,杂质更少,这也就意味着所有人都不需要吃这么多盐了。
一个人一年需要摄入五公斤粗盐,换成精盐仅仅只需要三公斤。
而价格并未出现增加,此举不会增加老百姓的负担。
其二:相比于海盐还有矿盐提纯,孙儿如今的手段能获得更多的精盐。
我大明现在常规的制盐手段,内陆地区是用井盐,广东等沿海地区是采用露天卤水煮盐。
无论哪种办法费时费力且不说,效率低,成本高,杂质还多,所得皆是粗盐。
孙儿将此等制盐办法命名为蒸馏法制盐。
不仅能进一步提纯且费用不增反降,而且无论是从矿盐里面提取亦或者海水中提取都适用!”
朱棣接过折子细致查看,溶解、过滤、加入沉淀剂、蒸发,这些看的似懂非懂。
“王景弘,宣都转运盐使司,巡盐御吏曹淮安过来。”
不多时,曹淮安前来觐见,朱棣将折子递给他:“此法你速速进行核准。”
“朕需要知道,相比于常规的制盐模式,此法的实际效果如何!”
曹淮安为官二十载,当之无愧的三朝元老,一生都在研究如何改良制盐造福万民。
见到折子的这一刻起如同拨开云雾见青天,激动地不能自己。
“臣,定当竭尽全力,敢问此法是哪位大才研究出来的,臣想要请教各种细节。”
朱棣摸着胡须面有得色:“哼哼,此乃我孙儿朱瞻壑所为。
瞻壑,这几日权且辛苦你配合曹御吏督办,爷爷等着你的好消息。”
“喏!”朱瞻壑行礼后就被急冲冲的曹淮安拖去都转运盐使司实践去了。
“老二,你要庆幸你生了个好儿子,如若此法可行,朕先从内帑调拨五百万两予你应急。”
“此事过后,你需要还给朕六百万两。”朱棣这算盘打的是嘎嘎响,转瞬就薅到汉王爷身上。
“儿子,喏~”朱高煦无奈摇摇头,他是真的缺这钱应急,得亏儿子救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