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大数据理念与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结合
一、大数据与中医药在理念上相通
近代以来,对于中医药科学性的质疑甚嚣尘上。然而随着现代科学领域基础性学科的发展,尤其是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相互促进,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更进一步,逐渐摆脱了孤立的、线性的思维惯性,中医药的科学内涵才渐渐得以阐明。中医药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是系统论主导下的,以非线性现象和关系本体为主要研究目标的生命科学和人文科学有机结合的医学科学。中医药学的研究对象始终是“病的人”而非“人的病”,因此,其要面对的始终都是一个复杂巨系统,要处理复杂巨系统中诸元素的相关性。中医药构建的是关系本体而非实体本体,中医药研究的对象是活的人,因此,要面对各种非线性的关系,需要将其研究的对象置于自然、社会、心理的高维环境之中,从整体出发去考虑问题,于是发展出非线性的辩证体系。同样,也是因为其研究对象是活的人,所以不仅要“格物”,还要“察情”,要将生命科学与人文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对大数据“全体性”“混杂性”和“相关性”的概括成为学术界的共识,毫无疑问,大数据的思维也是非线性的,其关注更多的也是关系本体而非实体本体。同时,医学领域的大数据,由于提供了研究对象人在社会中各个维度的数据,因此,理想的情况下会有一个从社会关系到身体状态,再到心理变化的全方位的刻画,这无疑也是生命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可见,大数据的理念与中医药学有诸多相通之处,大数据时代的中医药学必然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二、中医药研究的传统模式——大数据研究
传统中医药学的研究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临床大数据研究。传统的中医药很少开展严格限定条件的“理想”情况下的随机对照试验,而是强调理论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更多地应用归纳总结的方法,从实践中发现规律,在实践中验证规律,在实践中改进认识,在实践中提高认识。中医药学的传承也与临床大数据的理念相一致,强调在临床中体悟,从医案中学习。临床大数据研究起源于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强调临床试验要遵从临床医疗的实际,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意愿非随机选择治疗措施,通过长期的、大样本的临床观察,评价诊疗措施的临床价值,发现医学规律,获得新的认识。可见,虽然两者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存在诸多不同,但毫无疑问其理念是相通的。
中医辨证论治、综合疗法、个体诊疗的特点,决定了其疗效和优势很难通过严格的RCT彰显出来。因为基于临床流行病学思想的RCT探究的是群体的规律,因此,严格限定纳入和排除标准,保证仅纳入主流人群,抹杀特殊人群、个体差异以及研究对象的社会、心理及个体价值取向的影响。而中医药学则强调要考虑这些影响,其个体诊疗的特点甚至要求必须全面收集个体的体质、心理、社会地位、宗教信仰、个人意愿等信息,毫无疑问,RCT无法做到这一点,中医药学的优势只有在临床大数据的条件下,才能充分地得到实施和发挥。
然而,临床大数据的研究在实施中却存在很多难题。与RCT把事件理想化、简单化不同,临床大数据研究要还原事件发生的真实场景,这就要求把大量变量纳入研究,并且建立变量之间的关系,重构变量演变的复杂系统。这就要求复杂的数学建模和高性能计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科学的进步。正是受到这一技术方面的制约,中医药的临床大数据研究一直没有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医疗大数据对研究对象各个维度的刻画加上大数据管理和处理方法的飞跃,再现和重构临床场景,并从不同维度分析和理解数据已可实现。大数据推动中医药临床大数据研究将可预期。
三、中医药临床大数据研究的广阔时代背景
临床大数据研究影响因素众多,必须通过大量样本来获得准确的结论,大数据的相关方法和技术使这一切简单方便起来。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根源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传感器的大规模应用和信息传输手段的便利使得获取临床实际的观察性数据十分容易,而基于互联网的数据传输廉价而快速。如前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可以持续不断地获得研究对象的健康数据,这样临床大数据研究可以基于一定时段内的全部连续数据;而互联网平台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同时实时收集大量研究对象的健康数据。而且,临床大数据研究强调研究结果的实用性和扩展性,并不执着于因果关系的发现。事实上,临床大数据研究更强调对相关关系的发现,以之为线索,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的“金标准”确定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或通过针对性的基础实验发现其机制。同样,与大数据的研究一样,临床大数据研究也要面临大量的混杂数据,大数据处理混杂数据的思路和方法为临床大数据研究提供了支撑。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临床大数据研究的重大机遇。在大数据时代,临床大数据研究的理念可得以充分实现,在关注实际的临床实践、产出更具实用性和推广性的证据、维护患者健康方面跨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