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解表药
发散表邪,解除表证——外感表证。
一、发散风寒药(风寒表证)
1.麻黄
【性能】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①风寒感冒;②咳嗽气喘;③风水水肿。此外,取麻黄散寒通滞之功,也可用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用法用量】煎服,2~10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
2.桂枝
【性能】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
【应用】①风寒感冒;②寒凝血滞诸痛证;③痰饮、蓄水证;④心悸、奔豚。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3.紫苏
【性能】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应用】①风寒感冒;②脾胃气滞,胸闷呕吐。此外,紫苏能解鱼蟹毒,对于进食鱼蟹中毒而致腹痛吐泻者,能和中解毒。可单用本品煎汤服,或配伍生姜、陈皮、藿香等药。
4.生姜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应用】①风寒感冒;②脾胃寒证;③胃寒呕吐;④肺寒咳嗽。此外,生姜对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之毒,以及鱼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5.香薷
【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应用】①风寒感冒;②水肿脚气;③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煎服,3~10g。用于发表,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久煎;用于利水消肿,量宜稍大,且须浓煎。
6.荆芥
【性能】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应用】①外感表证;②麻疹不透,风疹瘙痒;③疮疡初起兼有表证;④吐衄下血。
【用法用量】煎服,5~10g,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
7.防风
【性能】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应用】①外感表证;②风疹瘙痒;③风湿痹痛;④破伤风证。此外,以其升清燥湿之性,亦可用于脾虚湿盛,清阳不升所致的泄泻,可与人参、黄芪、白术等药配伍,如升阳益胃汤(《脾胃论》)。若用于土虚木乘,肝郁乘脾,肝脾不和,腹泻而痛者,常与白术、白芍、陈皮同用,如痛泻要方(《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
【鉴别用药】荆芥与防风均味辛性微温,温而不燥,长于发表散风,对于外感表证,无论是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还是风热感冒,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痛等,两者均可使用。同时,两者都可用于风疹瘙痒。但荆芥质轻透散,发汗之力较防风为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均常选用;又能透疹、消疮、止血。防风质松而润,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之润剂”“治风之通用药”,又能胜湿、止痛、止痉,可用于外感风湿,头痛如裹、身重肢痛等症。
8.羌活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应用】①风寒感冒;②风寒湿痹。
9.白芷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应用】①风寒感冒;②头痛,牙痛,风湿痹痛;③鼻渊;④带下证;⑤疮痈肿毒。此外,本品祛风止痒,可用治皮肤风湿瘙痒。
10.细辛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应用】①风寒感冒,阳虚外感;②头痛,牙痛,风湿痹痛;③鼻渊;④肺寒咳喘。
【用法用量】煎服,1~3g;散剂每次服0.5~1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鉴别用药】细辛、麻黄、桂枝皆为辛温解表、发散风寒常用药,均可用治风寒感冒。然麻黄发汗作用较强,主治风寒感冒重证;桂枝发汗解表作用较为和缓,凡风寒感冒,无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均可用之;细辛辛温走窜,达表入里,发汗之力不如麻黄、桂枝,但散寒力胜,适当配伍还常用治寒犯少阴之阳虚外感证。
11.藁本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12.苍耳子
【功效】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使用注意】血虚头痛不宜服用。过量服用易致中毒。
13.辛夷
【功效】散风寒,通鼻窍。
【应用】①风寒感冒;②鼻塞、鼻渊。
【用法用量】煎服,3~10g.本品有毛,易刺激咽喉,入汤剂宜用纱布包煎。
二、发散风热药(风热感冒及温病初起)
1.薄荷
【性能】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应用】①风热感冒,温病初起;②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③麻疹不透,风疹瘙痒;④肝郁气滞,胸闷胁痛。此外,本品芳香辟秽,兼能化湿和中,还可用治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脘腹胀痛,呕吐泄泻,常与香薷、厚朴、金银花等同用,如薄荷汤(《痧胀玉衡》)。
【用法用量】煎服,3~6g;宜后下。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
2.牛蒡子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应用】①风热感冒,温病初起;②麻疹不透,风疹瘙痒;③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3.蝉蜕
【功效】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应用】①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哑;②麻疹不透,风疹瘙痒;③目赤翳障;④急慢惊风,破伤风证。此外,本品还常用以治疗小儿夜啼不安。现代研究证明,该药能镇静安神,故用之有效。
【鉴别用药】薄荷、牛蒡子与蝉蜕三药皆能疏散风热,透疹,利咽,均可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麻疹初起,透发不畅;风疹瘙痒;风热上攻,咽喉肿痛等证。但薄荷辛凉芳香,清轻凉散,发汗之力较强,故外感风热,发热无汗者,薄荷首选;且薄荷又能清利头目,疏肝行气。牛蒡子辛散苦泄,性寒滑利,兼能宣肺祛痰,故外感风热、发热、咳嗽、咳痰不畅者,牛蒡子尤为适宜。同时,牛蒡子外散风热,内解热毒,有清热解毒散肿之功。蝉蜕甘寒质轻,既能疏散肺经风热而利咽、透疹、止痒,又长于疏散肝经风热而明目退翳,凉肝息风止痉。
4.桑叶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应用】①风热感冒,温病初起;②肺热咳嗽、燥热咳嗽;③肝阳上亢眩晕;④目赤昏花。此外,本品尚能凉血止血,还可用治血热妄行之咯血、吐血、衄血,宜与其他凉血止血药同用。
5.菊花
【功效】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应用】①风热感冒,温病初起;②肝阳眩晕,肝风实证;③目赤昏花;④疮痈肿毒。
【鉴别用药】桑叶与菊花皆能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同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肝阳上亢,头痛眩晕;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以及肝肾精血不足,目暗昏花等证。但桑叶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菊花平肝、清肝明目之力较强,又能清热解毒。
6.蔓荆子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7.柴胡
【性能】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应用】①表证发热,少阳证;②肝郁气滞证;③气虚下陷,脏器脱垂。此外,本品还可退热截疟,又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常与黄芩、常山、草果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8.升麻
【功效】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9.葛根
【性能】甘、辛,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
【应用】①表证发热,项背强痛;②麻疹不透;③热病口渴,阴虚消渴;④热泻热痢,脾虚泄泻。此外,葛根能直接扩张血管,使外周阻力下降,而有明显降压作用,能较好缓解高血压病人的“项紧”症状,故临床常用治高血压病颈项强痛。
【用法用量】煎服,9~15g。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鉴别用药】柴胡、升麻、葛根三者皆能发表,升阳,均可用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以及清阳不升等证。其中,柴胡、升麻两者均能升阳举陷,用治气虚下陷,食少便溏、久泻脱肛、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等脏器脱垂;升麻、葛根两者又能透疹,常用治麻疹初起,透发不畅。但柴胡主升肝胆之气,长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退热,疏肝解郁,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又常用于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感冒发热;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等证。升麻主升脾胃清阳之气,其升提(升阳举陷)之力较柴胡为强,并善于清热解毒,又常用于多种热毒病证。葛根主升脾胃清阳之气而达到生津止渴、止泻之功,常用于热病烦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同时,葛根解肌退热,对于外感表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项背强痛,无论风寒表证、风热表证,均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