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教化为先,学校为本
常茂虽然未改游手好闲的习惯,但是他至少不再忤逆上司命令了,宋慎下达的命令,常茂总是能做的有章有度。
罗贯中认为他也有统帅之才,只是未经磨砺,宋慎闻言,也只是笑笑不说话。
历史上的常茂,打仗足智多谋,人称无敌大将,岂是现在的常茂所能比拟的?
诸葛严也清楚禁卫军军营拦不住这尊大佛,他也干脆敞开营地供常茂日常训练。
至于他心里,对常茂仍然颇不服气,他暗地里再挑战常茂时,常茂也是来者不拒。
不理会常茂和诸葛严的好斗,钱塘县的后续建设仍然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其中宋慎发现,钱塘本县无学堂,唯一一所学堂也被战火隳毁,导致不少幼童连启蒙教育的机会都没有。
别看此事事小,却也凸显了钱塘县现在的教育薄弱,宋慎对此事也是十分重视。
“正按颜氏家训所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我等当重视钱塘县的早教启蒙,并且加强钱塘县的教育。”
宋慎所言,罗贯中极其赞同。
他著书多年,很清楚教育乃人生头等大事。
重新开办学院,不止是宋慎之想,也是罗贯中之想。
为此宋慎找来朱标,这几日朱标帮他处理公务,让宋慎轻松不少。
“这次叫来殿下,是希望重建钱塘学堂。”
“重建钱塘学堂?”
“殿下,元之学校教育,其弊已极,使先王衣冠礼义之教混杂着元代文化意识,上下之间,波颓风靡,所以,民间实际上的学校之设,早已经名存实亡。”
朱标颔首,赞同宋慎建议。
宋慎顿了顿,继续说:
“而自至元后,争战以来数十年,人习以战斗,唯知干戈,莫识俎豆,儒学发展更体现个体,而不是群体,以江淮地区,元末帝刚登基,尚有儒学院十七所,吾皇建伟业时,儒学院只剩不到六所,其余皆以隳毁为炭墟,钱塘尚也有一家学堂,却也受无法承受之苦,步众学堂后尘。”
“常说治国之要,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今京师虽有太学,而天下学校未兴。宜令郡县皆立学校,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
“子畏所言甚是,我朝当尽早恢复学院建设,此事容我回去和父皇好好言明。”
“此最为当急之务,应该立即付诸实施,所以说服陛下,殿下则需用心良苦,不过陛下自来圣明,或许只需提醒一句,陛下便能举一反三。”
“子畏宽心,此事父皇一定会同意钱塘学堂的重建,同样会想办法重振天下教育之颓势。”
几日后,朱标便扔下了常茂,回到应天府,他现在也是忙碌身,每日在大本堂和国子监学生国琦、王璞、张杰等十多个才俊青年共同学习儒法。
这耽误的几日,朱标还要利用空闲补完功课。
宋慎唏嘘不已。
此时十三岁的朱标,也很少有时间轻松享受太子生活,在朱元璋望子成龙的期望下,朱标可谓是一刻都不敢松懈。
只是在这种高压下,朱标恐怕会陷入长期的疲劳,这种疲劳不只是身体上的方面,更多的是心累。
从洪武十年往后,朱元璋遂令今后一切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有意让太子“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
朱标去了一趟关中,回来就病死了。
一部分是疾病加重,另一部分则是身心疲惫的双重崩溃,也难怪后世总有声音讨论,朱标太子累死的可能性更大。
等朱标汇报此事后,朱元璋便三十日内连下诏六道,命地方郡县并建学校,恢复教学秩序。
并且朱元璋与宋濂,刘基等人商定,规定:府学设教授一人(此以九品)、训导四人,生员四十人;
而州学设学正一人、训导三人,生员三十人;
县学设教谕一人、训导二人,生员二十人。
并且告谕州府县长官,统一定学校师生月廪食米为每人六斗,有司给以鱼、肉。
学官月俸,按照地区赋税高低而定多少不等。
各州县受令后,宋慎也可以光明正大地经办“钱塘学堂”。
与其他学院不同的是,宋慎还告全县百姓,无论高低贵贱,无论职业好坏,皆一视同仁,初期学习,不收取任何费用,一切费用由钱塘府衙自己承担。
并且宋慎特设招募,招募学者数员,专治一经,以礼、乐、射、御、书、数设科分教,务求实才,同时还有商科,农科,工科辅修要求。
而且钱塘县衙免费提供十岁以内幼童的学前教育,并且每日提供早午两餐。
当然,关于这一点,何金是持反对意见的。
他认为免费提供两餐和住宿,会大大增加县衙财政负担。
但是宋慎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
这不只是学院,宋慎更希望建立一所属于大明的惠民普及学校,哪怕钱塘作为经济富庶县,百姓知识普及率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
此事一经传播,这个消息直接在钱塘县炸了。
不少家庭已经翘首以盼,等待学院建成的那一天。
依照宋慎考虑,元代书院更多采纳官学化,在数量及普及范围的方面大大促进了书院教育事业的发展。
但是另一方面,也导致书院丧失了自由讲学、注重学术的优势。
“如果想要恢复宋朝时期正常的学风,我钱塘县就是第一个致力于突破官学桎梏的县。”
“拿地图。”
何金遂即熟练展开一副地图,范围在江淮一带,囊括扬州、淮安等地。
宋慎手指着钱塘县中间偏下的区域,浅浅地画了一个圈。
“你看,这个位置,包括了上城、西湖、拱墅,两塘河岸和良渚镇,与仁和县并作杭州的首县,我们就把学院建到这个位置的中心,正好可以向县四周辐射。”
“此言甚宜,钱塘学院当为钱塘县第一标志,吸引外来读书人到钱塘。”
罗贯中附议,并且继续说道:
“大明建国初,吾皇英贤,为而广开言路,然书院多于隳毁于战乱烟火之中,钱塘书院若能够建立起来,当为江淮地区读书人中的一根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