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群儒毕至,八股文
洪武元年,五月二十,朱元璋从开封回宫。
当月,朱元璋接纳章溢建议,征召天下贤才充当守令。
又决定免除吴江、广德、太平、宁国、滁、和受灾田租,百姓闻之雀跃,皆言大明之德。
而时间来到六月,朱元璋为了给予诸皇子最好的教育,开始修建大本堂,将目前所能搜集到的古今地图书籍充斥其中。
大概施工十日,大本堂基本竣工。
随后朱元璋征求四方名儒教育太子诸王,轮流昼夜值班,挑选才智出众之士充当伴读。
洪武帝美其名曰“登崇俊良”。
而宋慎的太子伴读,则是上一次吴国时筛选获得的,与这一次性质完全不同。
那时的宋慎,学问不管再深,也斗不过那种半截入土的老儒生,宋慎的太子伴读,是马秀英推荐的。
大本堂一经用度,洪武帝两日一次,必然要去大本堂逛一圈。
而朱元璋面对一群读书人,丝毫忘记自己泥腿子的身份。他时常在大本堂赐宴赋诗,与他们一起商榷古今之事,评论文章。
当然,这其中儒生水平也参差不齐,身份也蟉糅混杂,单单是元吏就占据三成,但是朱元璋都一视同仁,不在意身份问题。
“当年刘伯温刘御史也为北元鞑子服务过,可惜鞑子不识良玉,那刘御史算不算元吏呢?在咱心里,能够弃暗投明的人,都是咱要器重的人才。”
朱元璋的保证,让更多原仕北元的文士安心。
而宋慎作为宋濂长孙,挂名太子伴读,弘文馆学士等身份也肯定要参加每一场儒生授课。
某一日,老朱摆酒欢饮,兴致盎然,自作《时雪赋》,赐给东宫官。
宋慎也在场中,他也收纳到了朱元璋的诗赋。
老朱的诗赋,也是对着前代名家照猫画虎,诗赋写的还算不错。
毕竟洪武帝是以游丐身份起事,纵然目不知书,但仍能做到博通古今,所传御制集,虽不无词臣润色,但是那股子英伟之气还是自不可掩。
这诗赋当然也可以引经据典,满篇知乎者也,但直抒胸臆,更加直截了当。
只是老朱通文义,固然属于天性纵容。但是初学问还是不够深入,常常对一些谐音,通假字的文字而产生怀疑,因多疑而误杀无辜的人,这种情况宋慎记得历史上也有不少。
可简称其“明初文字之祸”,也为“文字狱”。
而朱元璋又命诸儒写成《钟山龙蟠赋》,并于六月十七,举办大明建国第一场群儒大会。
此次群儒毕至。
为首者便是宋濂,陶安。
此二人是目前朝廷齐名的文坛之首。
其中参与此次大会的还有徐一夔,杨维桢、朱右、林弼等朝中文士儒生,皆是一时之杰。
众人见宋慎来大会,议论纷纷,指指点点。
“宋子畏做事苛察,乃酷吏也,不应该归类于儒生行列。”
“但他也是宋公的长孙啊,于情于理都应该参加大会。”
“人皆言父凭子贵,原本宋瓒的儿子会是下一个儒生标榜,未曾想会出现一个这么个别的异类。”
众人坐于一堂。
大会进行半程,朱元璋便要求众儒书写一篇抃议时事的文章。
文章不需要长篇大论,只需二三百字,将观点叙述清楚即可。
宋慎思索片刻,点墨写书,题名《百姓足,孰与不足》。
此为
书文:
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
待文拿上去以后,朱元璋也是不闲着,一篇篇仔细看了一遍。
“哦?”
当朱元璋阅览完宋濂的文章后,眼前一亮。
“这篇文章写的就很好,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确实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不过宋子畏倒是会用词,此对偶和排比用的颇多,与前朝比较,多了些紧致。”
“传看!”
朱元璋将诸儒生的文章下发,众儒互相传看。
“子畏文风飘逸,此文却严谨工整,若是不知道是子畏亲笔,老夫还真分不清究竟是何人所做。”
宋濂惊叹之余,也暗暗吐槽两句。
虽然句式工整,行文流畅,但是也少了一些灵性,导致整篇文略输一角,套了一层枷锁似的。
宋濂却也不记得自己的大孙会写这种文,他只记得原先的宋慎原来的文章平平无奇,甚至可以用平庸偏下来形容。
突然间进步这么多,也让宋濂惊喜中夹杂一些困惑。
“宋子畏这篇文章虽然有瑕疵,但是瑕不掩瑜,写的还是极好的,是在场所有文章中的翘楚。”
就连陶安都称赞其文严整,有些儒生也就不敢发牢骚了。
“宋子畏,这文严谨程度,咱很多地方都未见过,乃是一篇集大成的工整文,咱要褒奖你。”
“回禀陛下,此文不该称为“工整文”,微臣愿意将它称作“八股文”。”
八股文?
众儒疑惑不解。
“何为八股文?”
“此乃微臣研究唐制时,发现了延伸于唐科举考试唐朝科举考试所采用的“帖经“、“墨义”,微臣进而结合“四书五经”取题”,减少自由发挥的空间,增强句式工整。”
“自然就诞生了这篇文章。”
实际上,由唐诞生的帖经墨义,确实是明朝八股文的萌芽雏形。
“前朝的帖经老朽倒是知道一些,便是将那所诵经书,掩其两端,中间只开一行,裁纸为帖。”
“那墨义呢,无非就是士子笔答经义,主要取“四书五经”,未曾想这两项结合,却也诞生了这般工整文章,奇也,奇也。”
许是陶安知晓宋慎已经归为淮西派系,作为一个战壕的兄弟,陶安也是顺坡下驴,好几次当着朱元璋称赞宋慎。
当然宋慎也知道其中缘故,笑而不语。
当时五儒辱骂他的时候,这老陶安可就在其中,现在再回过头一看,陶安也确实是人老成精。
哪一边有利,他就往哪一边靠。
“八股文……咱觉得这才是值得我大明的好文章,子畏你再多写几篇八股文,咱要好好研究研究。”
朱元璋摩挲着胡子笑道。
“不过下臣不认为八股文是好文,所谓行文严谨,不过在扼杀文章原本的灵性,此文长久习之,只怕会隳毁掉未来文坛。”
突然冷不丁有人来这么一句,让众儒愣住了。
宋慎惊讶。
谁这么有远见?
知道八股文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