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大忠似奸,做好严嵩
看见宋慎受赏。
胡惟庸仿佛吃了苍蝇般难受。
他原本想看宋慎小子在陛下和李善长面前出丑,这才推荐他上去作诗,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宋慎快速完成了创作,引来满堂彩。
“吾等兢兢业业这么多年,莫非还不如一个阿谀奉承的后来人?”
胡惟庸质疑道。
“因人而异,因人而异嘛。得相国眷睐者,宋慎也,得陛下喜爱者,也是宋慎也。”
李善长门人苏丹打断胡惟庸的话,对小心眼的胡惟庸撇了撇嘴。
“相国心不明,若我胡惟庸有朝一日出头,必取而代之!”
胡惟庸不理苏丹,眼红心痒,嘴里嘟囔了一句。
后来想到自己言语有失,胡惟庸左右张望,幸好声小周围人都没注意。
宴会正盛,朱元璋走到唐胜宗那一桌。
“陛下!”
郑遇春,赵庸,黄彬三人脸色略显一丝惶恐,唐胜宗,陆聚两人倒是面无表情。
“五位将军这次前来,倒是出乎朕的预料,不过克家和陆聚将军事先都和朕通知了一声,郑将军,赵将军,黄将军应该是公务在身,忘记同咱提前汇报。”
黄彬他们三人望了唐胜宗一眼。
好家伙,这两个人也是猴精,竟然提前告知了朱元璋,郑遇春他们完全出于疏忽。
待宴会结束,朱元璋回宫时将宋慎也拐回了宫殿。
“看来平日宋老头教导下了苦功夫,那贺词写的还真不错。”
朱元璋端起茶杯,沿着杯边抿了一口。
他朱元璋是泥腿子,但是这种尽情赞颂的词还是听的出来的。
宋慎颡根微动,略显轻快地说:
“以后陛下过大寿,微臣会用更好,更华丽的诗词为陛下贺寿。”
“行了,你的心意,咱是知道的,你是你,李善长是李善长,朕也是朕。”
朱元璋话语蕴藉,慢慢言语。
“他们有朝一日,很可能会受了权力的蛊惑,反朕,反太子。”
“所以朕在等待天下统一,文武官吏,朕肯定会慢慢清算,留下一部分忠诚于太子的能臣勋贵,去除一部分骄扬跋扈之徒。”
“至少现在,李善长还未做过太过出格的事情,而且他的权势实在令朕心惊,所以朕不能动他。”
唐胜宗,赵庸等人,竟然都要推去公事,前来祝寿,那不难想象,淮西不知还有多少“螭鬽魍魉”想来寿宴讨好李善长。
李善长不只是李善长。
他现在更是淮西勋贵的一竿大旗,几乎七成淮西老臣都会主动去维系这竿大旗不倒。
“微臣斗胆问一句陛下,何时大封群臣。”
“两年,三年?不确定,他们现在能这般拼死杀敌,皆是朕给到的承诺还未实现,以利驱使,日后等到封无可封的地步,他们就不老实了。”
“朕知子畏忠于太子,忠于朕,忠于大明,朕常言制衡之道,朝堂不可少了浙东,也不可少了淮西。所以两方集团,既不能让它们茁壮,也不能完全灭杀,要留下一方制衡另一方。”
朱元璋大字不识几个,但是他仿佛是天生的帝王一样,在权术方面有属于自己的制衡之道。
老朱下棋,要每步都做好步步为营的打算,不粘吝缴绕,不破坏规则。
“打入淮西勋贵中,子畏恼我否?”
朱元璋突然的询问,让宋慎无言。
日后整肃淮西勋贵,宋慎甚至可能会背上“两面小人”“淮西内奸”的身份度过余生,从此奸臣之名就彻底摆脱不掉了。
“自古乡党之争,最后都会演化为宫斗篡权。”
“从我做淮西内应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日后被别人指着鼻梁骨辱骂“奸臣”的准备了,但是我宋子畏,只忠于陛下,忠于太子,忠于大明!此次亲自动手,将勋贵集团势力分而化之,拉一,打一,化一,我在淮西集团中慢慢去做。”
宋慎这般回答,朱元璋摇摇头。
子畏还是在恼他这个皇帝……
淮西勋贵都是大明的开创缔造者,都是每一位将军,每一位谋臣组成的功劳。
他们在所有人眼里,都是忠贞之士,都是为国之臣。
所以朱元璋不放心。
“何为分而化一,如何用之?”
宋慎调整好状态,回答朱元璋:
“分而化一,我定三策,循序渐进,可破灭淮西集团,瓦解其朝廷势力。”
“速言。”
“淮西集团,集而显贵,分而弱势,李善长属文官一派,徐达属武官一派,两人大事共担,小事不和,可增二人矛盾,进而加速内部文武分裂,此为一策。”
“我观胡惟庸,绝非甘受平碌之辈,陛下可适当地提拔胡惟庸,胡惟庸必定不再以李善长马首是瞻,此可断李善长一臂,是矣为二策。”
“有理,容朕考虑。”
“胡惟庸上位,李善长臂已断裂,我为李善长出谋划策,以身入局,拉诱李善长其他爪牙出卖李善长,协助刘基打压胡惟庸爪牙,顺道搅乱两边阵脚,此为三策。”
一听宋慎解释,朱元璋不禁感叹:
“好一个分而化一。”
“以身入局,替朕谋划,子畏是真忠臣,但也要承受诸多压力,你的功劳,朕记下了。”
朱元璋语重心长地话,在宋慎心里荡起一圈涟漪,只是那涟漪来的快,去的也快,转瞬即逝,随后只剩下淡然与沉寂。
宋慎可以自娱自乐,称自己为“严嵩”,那朱元璋岂能是那“嘉靖帝”?
而严嵩何人?
嘉靖时期权臣。
纵观严首辅一生,真是一部巨奸养成戏。
当然不乏严嵩确实才高八斗的关系。能写一手好字,吟一口妙诗,做一纸美文,再配“青词宰相”的名头,深受嘉靖宠用。
只是严嵩入阁二十三年,领班内阁十七年,一干政敌夏言、邱鸾、沈鍊、杨继盛等人,都倒在了严嵩的脚下。
排除异己,提拔亲信。
建立自己的“严党集团”。
但是,为何最后严嵩到死,还是背着“奸臣”之名行忠君之事呢,只能说嘉靖制衡之术玩到极致。
或许当年他提拔严嵩时,心下就已经想到:这家伙正是我需要的一块上好材料啊!
在洪武这个伴君如伴虎的年代,宋慎所做的都只是活命,但是若是说忠于朱元璋,倒也能说的过去。
古人的“忠”,要忠于皇帝,不忠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