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让我心碎的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不平衡的种子在心中发芽

三岁的我,站在记忆的门槛上,望着父母带着刚满一岁的弟弟赵松,踏上归乡的旅程。那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路,不仅穿越了地理的距离,更跨越了心灵的鸿沟。他们的背影,在夕阳下拉长,仿佛是在告别一段辉煌而艰辛的岁月,也预示着另一种生活的开始。

四川的农村,四季分明,山川秀美,却也掩藏着无尽的贫瘠与挑战。爷爷奶奶的小屋,坐落在一片翠绿的稻田旁,炊烟袅袅,是温暖也是孤独。当赵松的小手第一次触碰到这片土地时,他或许还不知道,这将是他成长的摇篮,也是日后心中那份不平衡感萌芽的地方。

父母离开后,书信成了我们与XJ之间唯一的纽带。每一封信,都承载着沉甸甸的思念与期盼,每一笔汇款,都是对这个家无声的支撑。然而,这份遥远的关怀,却难以填补家中日益增长的裂痕。大伯赵刚,自结婚后便带着妻儿分家另过,虽然同住一院,却仿佛筑起了高墙,将亲情的温暖隔绝在外。

岁月如梭,我和弟弟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渐渐长大,而家中的气氛却愈发微妙。大伯一家,因着早年的分家,心中似乎总有一股难以言说的怨气。每当夜深人静,偶尔传来的低语与叹息,如同暗夜中的风,带着凉意,也带着不甘。

“同样是儿子,凭什么我们要自己打拼,他们却能远走高飞?”这样的话语,如同锋利的刀片,不经意间便划破了表面平静的家庭关系。大伯的眼神中,时而闪烁着羡慕,时而夹杂着嫉妒,那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如同野草般,在沉默中疯长。

春种秋收,四季轮回,农田里的劳作成了我们生活的主旋律。我和弟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学会了坚韧与勤劳,而这份成长,似乎也在无形中加剧了与大伯一家的隔阂。每当农忙时节,大伯家的田地里总是显得冷冷清清,而我们家,则因着父母的汇款和爷爷奶奶的辛勤,总能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种鲜明的对比,如同田野间的两道风景线,一道充满希望与活力,一道则显得有些落寞与萧条。大伯家的孩子赵宇也就是我的堂哥,偶尔会投来羡慕的目光,那份眼神中,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状的不满与无奈。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不平衡感逐渐在家族内部蔓延开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因为一件小事,大伯与父亲在饭桌上爆发了激烈的争执。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却比任何肢体冲突都要来得震撼人心。

“你们在外面享福,却让我们在这里受苦受累!”大伯的声音里充满了愤怒与不甘。

父亲沉默片刻,缓缓说道:“我们何尝不想回来,但为了这个家,为了能过得更好,我们只能选择这条路。”

那一刻,空气仿佛凝固,每个人的心中都翻涌着复杂的情绪。亲情、责任、怨恨……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难以名状的力量,冲击着每一个人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