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2章 绝境
今天是张郃张俊乂的部队落入黄巾军包围中的第五天。
张郃这次出战,原本只是去讨伐一支为数不到一万的黄巾军。
以往这种行动,一般两三天就会结束。即使持续多日,也可以得到及时的军粮和物资补给。
因此,这次出征前,每个士兵只携带了三天的口粮。
没成想,由于情报不足,张郃在追击溃逃的黄巾军时,后方突然出现的几支黄巾军击败了为他殿后的部队。
孤军深入的张郃因此被数万黄巾联军包围了起来。
张郃曾多次尝试沿着原路返回,企图冲出包围圈,但是每次都被数倍于己的黄巾军拦截并击退,损失惨重。
这一带是山区,道路崎岖。张郃的部队中没有熟悉这一带地形的人,一时难以找到其他可以突围的路线。
于是,他们只能在一处山谷中驻扎,并依托地形建立了坚固的防线。
这里易守难攻,张郃因而可以多次击退黄巾军的进攻。
但尽管有防御优势,张郃的部队在黄巾军不停地轮番袭扰下,不可避免地面临持续减员的危机。
箭也早就射光了,士兵们只能进行近身肉搏,因此伤亡日趋增多。
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补给中断,部队即将面临彻底断粮的危险。
从被围的那天开始,部队就对军粮配给进行了缩减。
前几日,只是减少了每个士兵的饭量。到了这两天,士兵每天就只能吃一顿了,而且还吃不饱。
现在是初春,树叶还没怎么发芽,想吃树叶都不得。士兵们饥肠辘辘,怕是有被活活饿死的危险。
除了战损之外,还不时地有士兵逃亡。
张郃原来率领的八千士兵,现在只剩下了四千多。
张郃的主帅营帐设立在营地中的一处山谷里。
凌晨,张郃已经早早地醒来,正在聚精会神地研究小几案上的几份地图,思考对策。
张郃曾多次派遣斥候侦测地形。但是由于这一带被黄巾军围了个水泄不通,寻路一事进展非常缓慢。
他眼前摆着的这些地形图,并不比在营地山坡上用肉眼能看到的范围大多少。
想要找出一条出路,实在是太难了。
张郃开始不断地用双手揉搓脑壳,试图缓解无尽的忧愁和焦虑。
这时,军司马王坦王仲平,掀开营帐门帘,带着一份竹简报告走了进来。
王坦坐在张郃旁边,打开竹简,无精打采地说道:
“俊乂,昨日共有三百二十七兵士兵阵亡,包括一位军候;
“五百五十三位士兵受伤,包括两位军候。
“另有一百一十二名士兵失踪。”
听了这些数字,张郃变得更加惆怅了:“怎么昨日这么多?”
王坦解释道:“昨日蛾贼的进攻次数和强度明显增加。我们的士兵进食不足,体力不支,故而伤亡比较大。”
张郃问道:“剩下的军粮还能支撑多久?”
王坦叹息道:“所剩无几。不知道能不能熬过今天。”
张郃问道:“派出的信使呢?”
王坦答道:“有五位信使无功而返,另外三位下落不明。”
听到这个回答,张郃感到自己仿佛陷入了绝境,沉默不言:我张郃,难道要与数千部伍,一同丧身于这深山老林之中了吗?
王坦看着愁容满面的张郃,问道:“俊乂,怎么如此悲观?”
张郃反问道:“仲平,你不悲观吗?”
王坦答道:“我当然很悲观。只是,你我相识这么多年,我还从来没见过你这样。你可不是轻易会放弃的人。”
张郃皱着眉头说道:“那是因为以前没有像如今一般,身陷绝境。”
王坦长叹一声,然后苦笑着说道:“俊乂,我们如今的困境,是不是在当初投奔袁绍的时候,就已注定?”
这句话让张郃有点摸不着头脑。
张郃问道:“仲平,何出此言?”
王坦摇了摇头,哀叹道:“反正我们就要死在这儿了,俊乂,我就跟你敞开心扉,说说我对袁绍的真实看法吧。”
张郃点点头,示意他讲下去。
王坦说道:“很多出身高贵的人,都不懂得体恤下属。袁绍就是这类人。他们家族乃当世望族,四世三公,家资雄厚,人脉宽广。至于袁绍,其为人看似宽厚,实则狭隘。”
张郃望着王坦,缄默不言。
王坦接着说道:“我们在他眼中,不过是他建功立业的筹码而已。他是一个患得患失的人,断然不会做出减损筹码的事情。”
张郃不太明白他的意思,便问道:“仲平,此言何意?”
王坦解释道:
“如今我军围困于数万蛾贼之中,周边的友军兵力不足。
“如果派遣友军前来救援我们,在外围攻击蛾贼,就能减轻我们的防御压力,为我们争取突围的机会。
“但是,友军可能会因此损兵折将。我军突围之后,所剩兵力亦不为多。
“如此算来,救援行动无甚收益。在袁绍看来,可能还不如牺牲我军,保全其他军队。
“以我观之,袁绍应该会在大军集结完毕之后,再来讨伐蛾贼。
“到那时,你我恐怕已经殒命沙场喽!”
对于王坦的言论,张郃无法进行反驳。
他的部队如今岌岌可危。近两日来,由于补给不足,士兵忍饥挨饿,疲惫不堪,黄巾军又不断袭扰,因此伤亡骤增,不知道还能撑几天。
而且,张郃知道自己在袁绍心中的份量。他并不算太受重视。
王坦问道:“俊乂,你觉得会有人来救我们吗?”
对于这个问题,张郃无法自信地给出肯定的回答。
淳于琼、麴义、颜良、文丑、高览之类,与他并非好友,断然不会冒险来救。
沮授、田丰跟他倒是很要好,但是他们都是谋士,没有自己直接指挥的军队,也缺乏一线带兵的经验。
想来想去,张郃只想到了一个人。
那就是李预。
他们俩同郡,彼此的性格也很合得来。
虽然李预比自己要小很多,但是张郃眼里,他不是晚辈,而是朋友。
因此,张郃非常希望李预能来。
但同时,他又不愿意李预来。
如今自己身处数万黄巾军的包围圈。以李预那点儿兵力,来了也只是白白送死。
张郃很赏识李预,认为他是一个好苗子,希望他能有更好的未来。
对于王坦的那个问题,张郃答道:“可能不会吧!”
停顿了一下,张郃说道:
“仲平,今日,我们再做最后一次尝试吧!
“如果皇天眷顾,或许能够杀出重围。
“如果失败,殒命沙场,我亦毫无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