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3章 出使刘备(三)
我想要什么?
自从成为张郃的部下后,李预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现在的他,虽然已经脱离了黄巾士兵和底层流民的身份,但是想要在这个时代立足,依然面临重重困难。
出身平民,没有可以凭借的家族势力。
资历尚浅,缺乏足够的号召力,对贤才良将没有吸引力。
身无资财,就算是想成为一个犄角旮旯里的小霸王,也没有募兵的本钱。
一个一无所有的新人,那就只能去打工了。
目前他所任职的冀州袁绍集团,可谓是东汉末年的巨头了。如果按照历史发展不出意外的话,袁绍集团很快就会吞并幽州公孙瓒。届时,地广人稠的袁绍集团将成为毋庸置疑的一枝独秀。
袁绍出身名门大族,麾下又有众多一流的谋臣武将,并且占据了天下最肥沃的土地,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唯一的原因,就是袁绍身为集团董事长并兼任首席执行官,处在最关键的位置,做出了对整个集团造成致命伤害的一系列的错误决策。
相比于其他豪杰,袁绍的眼界和能力都不行。他的老同事曹操这么评价他:“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换句话说就是,好高骛远,缺乏胆量,嫉贤妒能,指挥不当,管理不善。
袁绍在官渡之战中的表现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连续好几道判断题,袁绍居然都答错了。
李预在集团中的级别比较低,尚且接触不到袁绍。自己能在袁绍集团爬到多高的地位,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现在,刘备给了李预另外一个选择:以早期骨干的身份,进入一家即将创业的小公司。
刘备目前依附于幽州公孙瓒,尚未获得独立地位。不过按照历史发展的话,快了。
刘备打出去的明牌是仁义。他因此获得了扬名立万的本钱,却也同时受到它的限制,错失了很多的机会。
所以,现在跟着刘备混,对于个人来讲,短期内怕是很难有一番作为。李预因此拒绝了刘备的邀请。
但是从长远来看,假如自己能参与到这场群雄逐鹿的大纷争中的话,刘备将会是一个很好的盟友。
这就是李预目前的规划:
一方面,在袁绍集团破产之前,尽可能在河北一带建立自己的名声,努力把自己镀成一个小金人。
然后,凭借自己知识和智慧,并在招揽到的幽冀豪杰的协助下,在这个动乱的世界中,一步一步成为一方霸主,傲视群雄,逐鹿天下。
虽然他现在还年轻,尚且缺乏人脉和资本,离这个梦想还很遥远,甚至说是遥不可及亦不为过。
但也正是因为他年轻,所以才会有这么大的野心。正所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就该气盛!
另一方面,扶助刘备,让自己多一个靠得住的盟友。他在北方,刘备在南方,远交近攻,合力对敌,岂不美哉?
刘备目前寄人篱下,郁郁不得志。而李预现在正好可以向他透露一些即将到来的局势变化。这不仅可以激励一下刘备的信心,也算是卖给他一个人情。
于是,李预对一旁有些失落的刘备说道:“司马,我之前在邺城的时候,曾经偶遇一位先生。他熟晓天文,擅长术数,能预知未来,十分灵验。”
这话并没有引起刘备的兴趣。刘备回应道:“预知未来这种事,没什么必要。该来的自然会来,不该来的也求之不得。”
李预说道:“可是,如果一个人提前知道了某种结果,他的行动可能就会受到影响,并因此导致其所预期的结果。从这个角度说,预知未来,也是命运的一部分吧!”
刘备说道:“如此亦有道理。那先生所言为何事?”
李预答道:“先生说,他夜观天象,认为徐州在一年之内,必将有大变故。”
刘备问道:“哦?不知是何种变故?”
李预答道:“龙战于野,兵戈之征。此乃立功垂名、千载一遇之秋。有德之人将因之据有徐州,以建大业。”
刘备平静地说道:“有德之人据有徐州,此亦善事,利国利民。”
虽然脸上没什么表情,但是刘备心里却很激动:“徐州莫非将是我的起家之地?”
李预接着说道:“我还听闻,徐州有一名士,陈登陈元龙,下邳人。其人学通今古,处身循礼,性兼文武,有雄姿异略。司马若得相见,当多多留意才是。”
刘备听闻,兴奋说道:“甚好!他日若有机会,我自会登门拜访。多谢阿预!”
两人又闲聊了一会儿,才走回营帐。
吃完饭之后,李预便和王脩踏上了返程之路。
车上,王脩问道:“阿预,刘玄德在帐外,是不是跟你聊什么了?”
李预答道:“治中连这都猜得到,晚辈佩服!”
王脩说道:“你们俩在外面待了那么久,自然不会一言不发。这军营里又没什么好看的风景。你们都聊什么了?”
李预觉得,还是不要把刘备拉拢自己的事情说出来比较好。毕竟目前双方属于敌对势力。
于是,李预答道:“聊了一些私事。刘备想知道我是如何想出之前的那些计谋的。”
王脩问道:“你是如何回答的?”
李预答道:
“我说,是从书里读来的。刘玄德说,他也读过一些书,怎么没见过有这些内容。
“我问他读的是什么书,他说是五经。我说五经里当然没有这些内容了,五经是讲道义伦常的,怎么会教人权谋呢!
“然后,我就劝他有空读一些兵书,比如《孙子兵法》之类的,这样才能学到谋略。听说兖州牧曹操曹孟德就很喜欢《孙子兵法》,甚至还亲自写注呢!
“刘玄德听了之后,有点后悔,感叹道,以前有空不读书,如今想读没时间,书到用时方恨少,之类的话。”
王脩说道:“是吗?我怎么感觉哪里不对?”
李预邪魅一笑,回应道:“治中多虑了,就是这样。”
回到袁军的主帅营帐后,王脩把出使的结果告知了袁谭,并向其询问接下来的对策。
谁知,袁谭却满不在乎地说道:“叔治,无所谓了。我方才收到了父亲的信,说是朝廷加封父亲为邺侯,拜为太尉,并劝解父亲与公孙瓒讲和。你说,这吕布打的是什么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