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了,中年危机却来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找准定位,无限可能

三人吃过饭,争着埋单。

最后还是黄志羽年轻力壮,抢先付账。

来到门口。

黄志羽问了句:“威哥,开车没有,要不要一起叫代驾。”

白威亮出手机,说道:“已经喊了三名代驾,还有十分钟过来。”

张总连忙道谢。

摆摆手,问道:“你们车停哪边了,到大堂坐一会儿,还有几分钟时间。”

说完,掏出烟来,每人散了一支。

一番吞云吐雾之后,手机铃响。

代驾已经到达,三人出门。

分配好代驾师傅,黄志羽说了句:“我先到路口等你们,代驾师傅记一下位置……”

带着三名代驾,分别走向各自的车辆。

三台车汇合在路口。

黄志羽摇下车窗玻璃,冲着两台车喊了句:“跟上我的车,走了!”

兰博基尼车里的那位代驾,明显有点紧张,毕竟这台车好几百万,生怕一不留神,刮了蹭了,都是不敢想的天价。

“放轻松,尽管按照平时习惯开就是了,什么车不是车呢?”

眼见驾驶位上的司机,神情明显紧张,白威宽慰了句,并递过去一支烟,帮他点上。

尼古丁成功缓解了对方的焦虑。

逐渐放松下来,车开得很平稳。

黄志羽坐在自己车的副驾驶位上,正拿着手机给张李发消息:

羽:看见白威那台车了没?好家伙300多万的兰博基尼Urus,居然是个深藏不露的富豪!

张:早看见了。你这个朋友实力相当可以啊!不像你说的是个打工仔啊?

羽:以前就知道他在无人机这个圈子里混,哪清楚人家底细啊!

张:看来,我们想要请人家加入的事情,需要重新谋划了。

羽:嗯!本来是想招募一名员工,现在看来恐怕会是合作伙伴哦。

张:见机行事吧!

羽:OK!

…………

开了四十来分钟,三台车抵达目的地。

这里是城市边缘。

身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活了48年,还是第二次来到这个地方,完全不熟悉。

马路边一条坡道上去,进入一个院子里。

似乎是以前工厂的厂房,显得有些年代感。

几人下车,支付了三人代驾费用。

黄志羽招呼白威跟着他们朝里面走去。

绕过前面的几处厂房,都是一些制作家具、配件的小工厂,估计是租赁了人家的车间。

最里面,是一处单独的厂房,门口挂着块简单的牌子:黑塔科技有限公司。

黄志羽打开侧边上的小门,几人走了进去。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台只有骨架的直升机轮廓,显眼的摆在场地中央。

有几个明显是技术人员打扮的,正拿着仪器在调试。

听见门响,那几个人回头看过来,其中一人站起身,喊了句:“羽别!带烟回来没?”

“糟糕!把这事给忘了!等下再出去帮你买一条。”

黄志羽一副如梦初醒的样子。

“先抽我的吧,我这里还多备一包。”

从口袋里掏出包烟,白威走上前,递了过去。

“谢谢!这位是?”

这人礼貌的接了过去,对着黄志羽询问道。

“这位是我以前认识的朋友,白威白先生,这次是过来参观我们企业的;这位是我们的技术总监李军,这种共轴无人直升机就是完全由他独立设计、研发、制造的。那边那几个,都是研发团队的人,负责产品开发的不同部分。”

黄志羽在一旁介绍道。

“李工,你好!非常高兴认识你们这些技术大牛!”

热情的握住了对方的手,很明显的粗糙感。

“白总你好!”

李军明显不善言辞,讷讷的回应了一声。

似乎工科男给人的刻板印象就是如此,并不奇怪。

几人在黄志羽和李军的带领下,开始参观厂房内部。

介绍公司体量和未来目标这些虚头巴脑的事情,都是由黄志羽负责。

到了开始介绍产品的时候,李军就接过来话头,滔滔不绝。

…………

“这是根据前苏的直升机结构特点,完全独立自主研发出来的一款无人机产品,目前拟定的几个方向分别是植保、航拍、救援这几个。”

(上图为原型机实拍页面)

用了十来分钟时间,将黑塔的研发成果,如数家珍般的进行了展示介绍。

像这种在某个领域有着自己独特天赋的技术类大牛,社交方面可能真不在行,但是只要一涉及到专属领域,那就顿时谈性大发。

因为从事过这方面的工作,在随着对方的细致介绍,白威认真看完了整个演示和内部结构后,开口问道:“机器是台难得的好机器,功能卖点也相当多,就是不知道核算成本的时候,有没有进行过前期市调,以目前的接受程度,我们的产品一旦批量生产,其价格能不能匹配得上需求方的要求?”

这种纯机械结构的共轴无人机,制造成本恐怕不低。

李军摸了摸后脑勺,不好意思的腼腆一笑,望了望身边的黄志羽。

他醉心于研发,根本没有算过成本的账。

“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吧!目前尚处在研发定型阶段,单台成本确实核算下来很高,但是如果批量生产的话,估计可以控制在12万每台左右。”

黄志羽连忙回应道。

“哦?不知道这个成本核算的依据是什么?是按照多少生产量来平摊的?潜在的市场风险有没有做过研判?”

一旦涉及到工作,居家过日子那种随意的态度不见了,白威直截了当的询问道。

黄志羽顿时变得支支吾吾起来,看起来,这个初创“草台班子”还没有做好面对市场检验的准备。

倒也正常,年轻人创业,都是源于脑子一热,不管不顾就干了,没有中老年人那么多瞻前顾后的担心。

“首先,我们得对整个市场进行一番摸底调研,同行的相似机型,平均售价,哪款热门,市场心理价位在什么区间。这不是消费级无人机,做的是to B、to G的买卖,买家的承受底线我们要清晰了解,不能闭门造车。”

“其次,我们要首先算好研发成本和制造成本,同样需要进行市调,哪里的开模工艺好,哪里的价格有优势,需要建档造册,将这些国内的零部件加工商都了然于胸;要了解整个市场的规模和增长速度,要看不同领域销售的饱和程度,根据市场的容量,来确定我们的生产规模,再按照这个大致的数量,来预测成本。”

“最后,就是我们在选择进入的领域,既要着眼于眼前,又要预判到未来。像植保类无人机,别人放着便宜好用的多轴不用,用我们价格昂贵,还没有经过市场检验,同时售后服务暂时还跟不上的?没有这个道理。”

“像这样成本高企的机型,我个人认为:连to B都做不了!唯有找到渠道和关系,进入官方采购名录里去,ALL IN to G!”

“我觉得:像这样大型的无人机设备,不能学习别家那样,什么航拍啊,植保啊,这是浪费机型特点。我的建议是:水文勘测、应急救援、消防救援和公共安全几个领域比较合适。”

有条不紊的说出几条看法,这代表他是真的喜欢这台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