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共创:商业伦理的力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凭良心做人,是人类社会不分种族、不分地域、无论何时都高度统一的社会公理,它被认为是一个正常人的道德合格证,也是天下父母对子女教养的首要课程,更是社会对其成员的要求底线。它属于人格底线的范畴,即使有“坏人”“小人”做出有悖该公理的言行,他们也不愿承认自己做人出了问题。

凭良心做事,同样是社会对人从事一切活动的基本要求,是各行各业要求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操守的核心内容。日常人们在交友、选择合作伙伴,或在人员招聘时,常常会将此作为主要的判断指标。

凭良心赚钱,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从“凭良心做事”中分离出来的对具体事项的道德要求。然而,当良心遇到金钱时,虽说“讲良心”事关人的道德伦理,但许多人会认为“金钱”事关人的生存,一旦两者出现矛盾时,孰重孰轻就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商业伦理就是因此而产生的伦理思考。

看看无处不在的媒体信息,其中就有大量的不道德的商业事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也时常会有让人不愉快的有关钱的事情发生。居然这么巧,笔者行文至此的时刻,就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电话中他颇为愤怒地说起了自己的烦恼——关于借钱与还钱之事。虽然不方便在此写明其事,但确乎事关商业伦理。

古往今来,伦理、信用就是商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在商业交易中,如果买卖双方没有规则的共识和交易者可靠的信用,就难以成交。在商业活动中一旦出现伦理问题,其后果及影响也往往会超出单一的交易范畴。本书尝试从商业伦理的影响力角度来说明其重要性。

本书从商业伦理问题的提出开始,逐步谈到了商业伦理的未来。由“义”“利”之争延伸开来,进而探讨人性的本源,明确提出“人之初,性本私”的观点。同时认为,不能把“私”与“恶”简单地等同起来,因为“私”并不等于必然损人。应由人性的自私性与人类个体间的相互依赖性来看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直至形成道德伦理的基本定义。以东西方各自的商业伦理实践来比较农业社会与商业社会、工业社会的商业伦理观的差异,从中可以看出社会文化底色对地缘经济的影响,以及不同的社会文化认知对社会伦理观形成的作用,一个社会的道德伦理标准也决定着这个社会的商业伦理观。

通过对商业伦理学形成过程的介绍,进而讨论什么是社会公正,因为公平、公正是商业伦理的主要表现形式。本书将阐述道德伦理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及不同,指出社会舆论背负着道德伦理的公共责任,并讨论在公正及自然法则面前,金钱的边界应该在哪里。同时,明确指出道德伦理本身不能沦为金钱的购买对象。

本书介绍了部分成功企业及问题企业的案例,让我们看到商业伦理并不是难以运用的说教,它既是企业的良心选择,也会为企业提供强大的人因力量。而在商业伦理缺失的企业和市场里,道德底线的失守和伦理约束的缺失,使得一切的“恶”皆成为可能。无须外来力量,“恶”的自我作为,就足以消亡自我。所以,商业伦理这股“看不见”的道德力量是真真切切地存在的,它是商业活动的前提条件,更是商业固有属性的组成部分。它和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经济规律)共同左右着企业和商人的起起伏伏。在商业及商人们未来的路途上,商业伦理仍然起着极为重要的指引作用,它是“商道”的灵魂。所谓“术易学,而道难通”,对于商业而言,商业伦理即为其“道”。识者知其重,不识者谓其虚。此乃得“道”与得“术”之区别。

几个月前接到深圳的一通电话,从电话那端传来了余来文教授的建议:可否考虑写商业伦理。由此,笔者开始了本书的写作。由于受到本人学识、能力的限制,难免会有不成其论之说或引用不当之处,还请阅者海涵。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通过对许多书籍、网站及相关文献资料的学习、消化,参考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本书中也进行了相关的引用、借鉴和吸收,我们将尽可能地在参考文献中依次列出。由于时间仓促,未能与有关作者一一联系,敬请谅解!在此对这些成果的作者们深表感谢!

非常感谢余来文教授促成本书的写作,以及对本书的框架及有关方面的指导。

真诚希望本书能对从事商业经营及管理的同行起到有益的作用,因为商业伦理的价值在于认同与实践。更欢迎各位专家学者与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如您希望进行沟通、交流,请直接与我们联系。

2021年9月12日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