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专利、标准的协同转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4 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技术标准已经超越了其在技术活动中的传统作用,逐渐成为国家和企业在国际贸易和市场中的竞争规则和关键性因素。在技术标准上各方开展了激烈的竞争,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的协调和互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内外学者对两者关系的研究主要从技术标准对技术创新的作用、经济因素、机制等视角开展的。

(1)技术标准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技术标准促进技术创新,主要从资源优化配置、构建创新平台、交易市场等角度,探讨技术标准对技术创新促进作用的机理、功效。Jiang、Zhao和Zhang(2012)认为高质量的技术创新可提升技术标准,广泛实施的高水平技术标准也可促进技术创新,此外,技术标准化和工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协同效应。Allen和Sriram(2000)认为技术是技术标准化的基础,而技术创新又是影响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技术标准也会直接或间接地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David和Steinmueller(1996)认为技术的性质和标准的制定过程能够影响技术创新的速度与方向。侯俊军和王娟娟(2014)选取2000—2009年我国省际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扩展的知识生产函数来研究标准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标准化的投入会极大地推动技术创新,而且这种影响不论是对国家还是区域来说都是很明显的。舒辉和刘芸(2014)认为技术创新和技术标准之间存在两方面的关系:一方面,技术创新的水平和速度决定技术标准的水平和更新速度;另一方面,技术标准是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积累的平台,技术标准不仅决定着技术创新的方向,而且它的实施将会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刘恩初和李健英(2014)通过对我国1995—2011年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各大中型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技术标准每增加1%,将使技术创新效率提高0.081%。陶爱萍和汤成成(2012)从技术标准私有化的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风险性四个特性方面,剖析技术标准私有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认为私有标准对技术创新的正效应未必大于公有标准对技术创新的正效应,对技术标准中的合理产权界定和所有权安排将有助于激励技术标准对技术创新的正效应。李保红、刘建设和吕廷杰(2007)基于熊彼特创新三阶段范式,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研究了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产权、标准化和创新之间的“金三角”关系,认为多样性的技术创新活动可推动技术选择定位的标准,但是标准对技术创新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2)技术标准阻碍技术创新。

技术标准阻碍技术创新,主要从基于后续创新、路径依赖等角度,探讨技术标准对技术创新阻碍作用的机理、方式。Metecalfe和Miles(1994)认为标准化是创新活动的一种自然结果,现行的技术标准是标准的代继进化的结果,技术标准化后会对多样性进行限制,而多样性是技术创新的源泉,所以,技术标准化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技术创新。王世明、吕渭济和梅晓仁(2009)认为技术标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双重的:技术标准能够表明技术变革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从而可以解决由于协调失败而使技术创新无法实现的问题;但是自主技术标准易对技术创新产生负面效应:一是已有标准成为新技术、新产品的障碍;二是技术标准简化了产品品种,减少了品种类别变化的可能性,对技术创新不利。陈长石和刘晨晖(2008)以1995—2005年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创新技术的数量与政府颁布的技术标准数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由此得出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会因政府部门颁布过多的技术标准而减弱。潘海波和金雪军(2003)通过研究技术标准和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的机理,发现技术标准对技术创新具有双重的作用,技术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技术创新的潜在障碍。

(3)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的联动关系。

探讨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的联动关系,主要从经济因素方面,对交易成本、转换成本、网络效应等视角展开。Yoo、Lyytinen和Yang(2005)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了技术标准在过去十年移动宽带服务创新中所扮演的角色,研究显示CDMA标准促使网络效应的形成,从而导致技术创新快速发展,使得2G移动宽带基础设施得到积极开发和部署,促进了2G到3G时代的快速过渡。丁日佳、高晓红和刘银志(2004)认为技术标准通过引导消费者的预期强化了网络的外部性,鉴于网络的外部性能够给自己带来的产品增值,消费者通常会购买预期会成为标准的产品。因此,企业在研发新产品时需要考虑网络外部性的存在,从而确定合理的技术创新方向及企业的R&D。

(4)技术创新及标准化主体对两者关系的影响。

技术创新及标准化主体对两者关系的影响,主要从政府、标准联盟的角度,研究、分析权力机构对它们互动关系的影响作用。高俊光和单伟(2012)分析了政府、行业协会、标准化组织三个技术创新规制主体在标准竞争中各自所发挥的作用,认为它们通过对技术创新方向和消费者预期的导向作用影响技术标准在经济、技术两条路径上的竞争,进而决定技术标准建立的成功与否。周晓宏和王介石(2009)认为技术标准既受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最优的技术标准将会推动技术创新,而次优技术标准将有可能阻碍技术创新。李远勤和张祥建(2009)认为主体的战略和利益导向会对整个标准化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采用了错误的标准或者引入标准的时机选择不当,都会削弱技术标准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甚至产生阻碍。赵树宽、闫放和陈丹(2006)认为由于政府既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不是知识产权人,因此,在制定标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灵,这不仅会影响标准的质量,还可能对进一步的创新造成损害,建议通过支持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来弥补政府失灵,以促进我国标准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