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灵性资本:理论溯源、研究框架与未来展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愿景是“组织战略的基础”,灵性资本作为在愿景、信仰、终极价值目标方面的素养,关系到企业家奋斗的原动力,已逐渐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牵引力量。企业家作为指挥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角”,其灵性资本的异质性表现在哪里?企业家灵性资本与企业家精神的关系怎样?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如何通过加强不确定环境下企业家灵性资本开发“嵌入”企业发展“确定性”,以增强组织韧性,实现企业持续发展和基业长青是本书试图寻求答案的主要问题。

本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研究视角的前瞻性:通过激发企业家的“灵魂需求”彰显战略观。人的需求分为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灵魂需求三个层次,其中,与灵性资本相联系的灵魂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企业家灵性资本是一种“精神锚”,是企业家基于自身信仰对人生目的和意义、使命感和核心价值观的感悟与认知。目前,对企业家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等的研究相对较多,但以企业家灵性资本为视角研究企业家精神的成果较少,严重滞后于企业管理实践。本书将企业家灵性资本纳入企业发展韧性与创业理论的研究框架,拓展了现有的研究视域。

第二,研究内容的系统性:构建了较完整的企业家灵性资本研究框架。本书对企业家灵性资本的理论溯源、研究框架与未来展望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第一篇基于国内外文献,对企业家灵性资本的内涵及标准、维度与测度、相关变量研究及作用和开发等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统述评;第二篇聚焦企业家灵性资本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系统分析了企业家灵性资本对员工的创新行为、前瞻性行为、主动性行为、建言行为、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以探寻企业家灵性资本的作用;第三篇针对企业家灵性资本对创业绩效、员工创新绩效、员工工作满意度、员工幸福感、员工职业成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探寻企业家灵性资本的作用机理和表现形式;第四篇总结了企业家灵性资本研究的趋势,并对其研究未来进行展望,在分析企业家灵性资本价值属性的基础上,论述了企业家灵性资本价值的提升路径。

第三,研究方法的“落地”:采用了以管理学为主、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方法。本书把矛盾管理学和系统论有机融合,对代表性企业进行了相关的比较研究,收集了丰富的案例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与效度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多重共线性检验的计量统计分析;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调节效应检验法、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法、检验连续中介效应的Bootstrap 法等实证检验变量间的关系,对研究假设加以验证,并提出了管理实践建议和理论研究启示。

“文章合为时而著”。《企业家灵性资本:理论溯源、研究框架与未来展望》是一本系统研究企业家灵性资本理论的专著。当结束本书的写作时,如果说最后的成书是一个成果,那么这成果便是众人智慧的集合。本书撰写人员的分工为第一章:顾建平、王蓓蓓、金胜男;第二章:顾建平、吴含霄;第三章:顾建平、金胜男;第四章:顾建平;第五章:张素雅、王年欢、顾建平;第六章:孙莹、唐琪;第七章:李艳;第八章:刘鑫;第九章:虞挺钟;第十章:葛焱、顾建平;第十一章:王大凯;第十二章:金胜男、顾建平;第十三章:吴含霄、顾建平;第十四章:李筱颖、顾建平;第十五章、第十六章:顾建平。

本书在调研过程中得到了南京鹏达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熊开贵、江苏智本人力资源研究院院长黎明的大力支持。在写作过程中,江西财经大学余来文教授付出了许多心血和精力。特别感谢本书责任编辑的辛勤付出。可以说,没有他们的鼓励和支持,本书很难如此顺利面世。

在这里,要感谢本书案例中的中国企业,没有你们的业界实践,企业家灵性资本理论将成为“无本之末”。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和学习、借鉴、吸收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及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引用了一些书籍、报刊、网站的部分数据和资料内容,虽已尽可能地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但由于时间紧迫,也有部分未能与有关作者一一取得联系,敬请原谅。在此,对这些成果的作者深表谢意。

企业家灵性资本问题属于现代领导学和企业管理的前沿领域,是一个涉及多学科交叉和融合的重要课题。选择对该问题进行研究,仅仅具有敢于向难题挑战的勇气是不够的,更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娴熟的驾驭现代研究方法和先进工具的能力。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疏漏与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顾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