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者心学:经营者成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王阳明关于“心学”的论述

王阳明曾指出,圣人之学,心学也。学以求尽其心而已。尧、舜、禹之相授受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心学之源也。(《象山文集序》)

对于其中提出的“十六字令”(或称十六字心法)可简单翻译为“人心危险,道心微妙,要精研要专一,诚实保持中正之道”。其中提到的“人心”与“道心”,王阳明的解释是,人的心只有一个,被私欲遮蔽时是人心,去除私欲遮蔽时是道心。

王阳明认为,心的本来状态(“心之体”,心的“本来面目”)是“寂然不动”“未发之中”“廓然大公”,像明镜一样“明莹无滞”。简单地说,心灵的本来状态是平静的,中正的,像没有云彩的蓝天一样明净,像崭新的镜子一样洁净无染,无物不照。然而,人在社会中生活,人的心灵会受到环境的污染,因此,人有“习心”,会“间于有我之私”“隔于物欲之蔽”,原本纯净的心被“私心物欲”这些杂质遮蔽了,以这样的心去应接万事万物,必然带来纷乱不安,个人内心得不到平静,社会也失去和谐与稳定。因此,要“修心”,要进行心灵的修炼。修炼的方法是“致良知”,致知要在事上格,要“在事上磨炼”,而修心要达到的境界则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必须先修心,自身正了,推广到家庭或家族则可以“齐家”,推广至国家则可以“治国”,推广至天下则可以“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