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守常全集》
《李大钊选集》已经由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全书收作者自1913年至1926年的论文、演说、杂文、讲义等凡一百三十三篇,这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人必须参阅的著作。从这里,我们既可以看到作为初期共产主义者李大钊同志的主导思想,他的较早的马克思主义的见解,也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以外的各种思潮对他的影响。随着岁月的推移,这种影响在后来的文章里就逐渐缩小,逐渐趋向消灭。《选集》所提供的这条思想发展的线索,和1949年7月北新书局印行的《守常文集》相比,看来要鲜明得多,丰富得多。我们的确可以从中得到很大的启发。
大钊同志的文章散见于报章杂志,生前没有出过专集。1927年4月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当时就曾计划为他编印选集,可是在那个社会里,荆榛遍野,豺狼当道,又哪里容得了欢呼“新世纪”的声音呢?1933年,他遇难六周年的时候,北京人民在地下党的支持和领导下,发起为大钊同志募捐,并举行公葬。《守常文集》的稿子也在这个时候编定。原稿分上下两卷,收论文三十篇。鲁迅先生写过一篇《题记》,后来编入《南腔北调集》,文后加上一段短短的附识:
这一篇,是T先生要我做的,因为那集子要在和他有关系的G书局出版。我义不容辞,只得写了这一点,不久,便在《涛声》上登出来。但后来,听说那遗集稿子的有权者另托C书局去印了,至今没有出版,也许是暂时不会出版的罢,我虽然很后悔乱作题记的孟浪,但我仍然要在自己的集子里存留,记此一件公案。12月31日夜,附识。
所谓G书局,就是为鲁迅先生出版《集外集》的群众图书公司。当时国民党的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成立不久,规定要审查原稿。鲁迅一开始就主张不将《守常文集》送审,不用书店的正式名义出版,印成后自由发卖,免得大钊同志的文章在“检查官”的笔下受刑。磋商未已,北京却有人放出空气,说是群众图书公司规模小,靠不住,这样的书应该委托大书店。一时颇有人随声附和。于是稿子便被转到了C书局——商务印书馆。当时商务的当权者是王云五,书稿送审,奉“命”惟谨。一切都不出鲁迅之所料:出版的希望被扼杀了。索回的稿子留在北新书局编辑部。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大家又想起这个集子,为了避免牵涉旧案,乃改名《守常全集》,于1939年4月托名社会科学研究社出版,由北新负责发行。可是书一露面,立刻又遭“租界”当局的禁止,已经印成的都被没收。十年以后,上海解放,所幸纸版无恙,才又恢复《守常文集》的名称,于1949年7月印出一部分。重编《李大钊选集》的时候,旧刊散佚,搜集为难,有几篇就直接采自这一版的《文集》。至于《守常全集》,据我所知,外间十分少见。我曾保存一册,1959年秋北来,临行将原书连同别的一些文献,送给了正在筹备的上海革命博物馆,算是让它有一个妥善的下落。严寒逝矣,春华蓬发,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压迫已成为历史的陈迹,现在是连曾经有过《守常全集》的这件公案,似乎也不大有人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