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朱琳的迷茫
不一会儿,酷似朱琳的女人深吸一口气,再次推上自行车,走入了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大门,往卫生研究所的方向走去。
好吧,其实文峰猜对了,这个酷似朱琳的女人,就是朱琳本尊。
此时的她,刚刚结束了电影《叛国者》的拍摄,重新回来研究所上班。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虽然她参与了电影的拍摄,但却是被西影厂借调的,工作关系还在卫生研究所里。
现在电影拍完了,她无处可去,只能重新回研究所上班。
更有意思的是,她在拍摄电影《叛国者》的那九个月时间里,工资都是研究所里发,西影厂不给钱,只是包吃住。
也就是说,朱琳拍摄电影《叛国者》的时候,是没有一分钱报酬的,且非常辛苦。
可就算如此,朱琳也感觉很有意义,比在研究所里有意思多了。
然而,她毕竟是研究所里的人,借调结束,必须要回来。
等朱琳停好自行车,来到研究所大楼后,先去见了领导。
领导看见朱琳回来了,态度很和蔼,并没有因为她离开九个月而抱怨。
倒不是因为朱琳长得好看,纯粹是看在她妈的面子上。
谁让她妈是方贞,本来就是卫生研究所的大拿不说,还是卫生部的高级官员呢。
而且朱琳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甚至她爹,全都不简单,一窝子高知高干。
这种人,他一个小小研究所的小领导可得罪不起。
然而,朱琳毕竟离开了九个多月,让她重新加入一线研究很显然不可取。
所以领导让朱琳先去资料室整理资料,慢慢跟进度,其实就是当闲人养起来。
对此,朱琳也没什么反对的,出了领导办公室,就去了资料室报到。
这时期的卫生研究所,主要是通过翻译学习,或者说借鉴国外的技术资料,然后再通过重复实验等方式进行研究工作。
嗯,说是模仿国外技术也不为过。
就算模仿,此时受限于资金、技术、历史等原因,研究所也主要是进行理论上的模仿研究,说人话就是书本作业,跟后来的研究所完全不是不一回事儿。
此时不光卫生研究所这样,其他研究所也差不多,哪怕是中科院也没好到哪儿去。
归根到底就一个字——缺!
缺技术缺设备,最重要的还是缺钱。
不管怎么样,此时的卫生研究所资料室,也算一个很重要的部门了,至少理论是。
然而,对于资料室中整理资料的人来讲,因为不需要进行翻译跟研究,只需要管理好资料室的各种资料就可以了,类似于图书管理员,所以工作反而十分清闲。
总而言之,研究所资料室的资料管理员,是一个很清贵的职务,说出去有面子,待遇很不错,工作还很清闲,能拿到这个职务的,都有后台。
朱琳来资料室报到的时候,里面已经有四个资料管理员了,她再来,就是第五个。
明明一个人能干的事儿,非得让五个人干,嗯,懂的都懂。
果然,朱琳来到资料室后,发现这里无聊的很,除了偶尔有人过来借阅资料,她需要拿资料以及帮人登记外,其他时间都是发呆。
嗯,也不能说是发呆,还可以喝茶看报,甚至互相聊天,突出一个自由巴适。
这种极度安逸的环境,让习惯了拍戏生活的朱琳,感到了一丝丝不适应。
她突然感觉,自己好像、大概,不适合在这里。
反倒是拍戏的过程,虽然苦虽然累,却似乎更像是自己想要的人生。
或者可以这么说,其实朱琳早就想当演员了,当年北影厂拍摄电影《海霞》的时候,她就被人选中,差一点成为女主角,只是她自己觉得那个角色不适合她,自己放弃了。
虽然那次她出于负责跟谨慎的态度放弃了演戏,可她的心中却埋下了一个演戏的种子。
后来西影厂筹拍《叛国者》的时候再次找到她,想让她出演一个配角的时候,她就义无反顾的同意了参演,哪怕拍戏期间没有报酬。
《叛国者》的拍摄过程,因为主要在深山老林,条件非常艰苦,然而朱琳却乐在其中。
现在重新回到安逸的研究所,无所事事的喝茶看报,让她觉得自己似乎在虚度年华。
无聊之下,她去拿来一份报纸,正是中国青年报。
“人生之路啊,真的好苦?”看到头版新闻后,朱琳微微一皱眉,但还是继续看下去。
看完整篇文章后,朱琳虽然没有类似的经历,但依旧大受震撼,也有了很深的触动。
没办法,文峰写的那些东西,本来就非常感人,哪怕没有雷同经历的人,看到之后也会深感同情。
不止如此,因为文峰还特意在里面加了某个明确的反派,也就是副区长的儿子刘兴国,外加那个“水性杨花”的陈金玲,所以更能激起普通人的怒火,等于让那种郁闷的心情有了一个出气口。
“做人怎么能这样!”朱琳忍不住道,“太坏了!”
“是吧!你也看了?”旁边一个中年妇女突然走过来道,“你也看了中青报的这篇文章了?”
朱琳一愣,扭头一看,是自己资料室的同事兼前辈,于是连忙打招呼:“王姐好。”
“好好好。”端着一杯茶过来的王姐笑了笑,“这里没人管的,不用那么客套,随意就好。”
紧接着,王姐自来熟的一屁股在朱琳身边坐下,先简单问了一下她拍戏的情况,然后就话题一转,转到中青报头版的那篇文章去了。
正好,朱琳也不想说太多她拍戏的事情,看到对方主动转移话题,她也轻松。
“要我说啊,这些个二代啊,就该好好教训教训,要不然无法无天,以后不知道会做出什么。”王姐恨恨的道,“看着吧,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像这种无恶不作的衙内,早晚有报应!”
听了这话,朱琳笑着附和了几下,但却没多做评论。
很显然,朱琳虽然也有些痛恨那个叫刘兴国的衙内,但主要关注点却不在这里。
因为朱琳是典型的知识分子,看问题更深刻,因此她一眼就看出,这篇文章的主旨,并不是批判那个什么官二代刘兴国,也不是痛斥那个不要脸的陈金玲,而是更深刻的东西。
比如体制问题,路线问题,还有集体价值跟个人价值的问题,等等等等。
尤其是里面提出的“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更是让朱琳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
此时的朱琳,也有一种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样。
她渴望改变,想要再次演戏,可又不知该从何做起。
一系列的条条框框约束着她,让她无法轻易的下决定,做出放弃稳定工作,去追随自己的兴趣跟爱好。
似乎发现朱琳不太爱说话,加上不太熟,所以王姐评论了几句后,就不再跟她聊天,转去跟别人聊了。
重新变成一个人后,朱琳再次拿起报纸看了起来。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看到最后的那句诗,朱琳眼睛一亮,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紧接着,朱琳再次把目光放到那张照片上。
那是一个双手向天高举,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的男人背影,看起来是那么的萧索,无助!
莫名的,朱琳感觉这个背影有些熟悉。
突然,她想到什么,连忙重新看了看公开信开头的名字,又拿出自己兜里的那张小纸条。
“文峰?名字一样,会是同一个人吗?”
想到这里,朱琳又悄悄的打开了那副绘制协和医学院大门口街景的素描画。
看着那栩栩如生的画作,朱琳忍不住点点头。
“至少他的画,是真的很不错,不如找个时间,把画还给他。”
“顺便,可以看看,这俩人到底是不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