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大将军曹真
街亭,双方进入了拉锯中,有了诸葛连弩的加持,守城的压力也减少了。
培养一个弓箭手,需要漫长的周期,让他能够射的准。
使用诸葛连弩简易的培养一下,能够瞄准方向就可以了。
穷则战术穿插,富则火力覆盖。
“街亭守住,则陇西尽收!”
李盛看向舆图,有了陇西这个风水宝地,战略意义重大。
从军事上说,运粮不用崎岖的蜀道,有利于直杀长安。而且凉州民风彪悍,是一个良好的兵源补充地,还是一个良好的产马地,可以组建精良的凉州大马。
从政治意义上来看,多了一个州的赋税,经济能够得到提升。而且凉州是与西域诸国相连的通道,可以发展外贸。
魏军大营,
“拜见大将军!”
张颌领众人拜见抵达的曹真。
“张将军客气了,”
曹真上前扶起张颌,笑道。
“前线战况如何?”
“禀大将军,敌军坚守街亭,我军日夜猛攻,想要攻克,最起码需要半月的时间。”
张颌拱手摆道,
“本将军前往看看!”
曹真点头道,
一众将领当即跟随曹真前往一线。
“此地地形狭小,兵力施展不开,让蜀军占了便宜。”
曹真骑着高头大马,观望着眼前的战局。
“是的,我军兵力施展不开,故而兵力多倍于敌,却不能制。”
“此战罪责在我!”
张颌沉声道,没有重型攻城器械的情况下,攻城是真的费劲,哪怕他就是一座小城。
“张将军不必自责,来之时,本将军就听闻对方的主将膂力过人,一人推开云梯,两箭射断大纛,非将军之过也。”
“况且蜀军早有准备,你率军赶来,没有重型武器,正常。”
曹真开口道,抬头看向城墙上的一个大汉,正手持弓箭,朝着下方的魏卒射击,基本是弹无虚发,箭矢射出,就是一个魏卒应声倒下。
“那人,就是敌军主将李盛吧。”
“正是,此人武艺高强,诡计多端。”
张颌点头道,经此一役,李盛会成为魏国的重点研究对象,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此前从未听过此人的名声。未曾想,竟然会如此棘手。”
城墙上,李盛的目光与曹真相对视。
李盛也打量着曹真,曹真身着玄色盔甲,头戴亮银盔,面目阔硕,胯下的宝马通体白色,看不出一丝杂色,马的个头都比其他战马高出一截。
“那人是谁?竟然能够让张颌做副手。”
李盛不解道,从年龄上来看,应当不是司马懿那个老贼。
“此人好像是曹真。”
关兴出声道,他们益州人不认识曹真很正常,
“那人就是曹真。”
姜维出声道,曹真督雍凉军事,他在曹魏的时候,还是暼见过几眼。
“他既然来这里,就说镇东将军那里败了。”
李盛出声道,曹真的主要任务应当是抵御赵云的疑兵,他能够出现在街亭,就证明最起码是击退赵云了。
“应当是,镇东将军将军麾下兵马甚少,与敌军主力相持这么多日,已经是成功了。”
关兴开口道。
“正是如此,曹真来了没有用。街亭他们过不去的。”
李盛摇摇头,木已成舟,谁来都没用。
“不过曹真来了以后,恐怕敌军会有新的变化。”
在三国演义中的曹真是一个酒囊饭袋,在历史上的曹真上能力充足,预见诸葛亮会攻打陈仓,提前做了准备。还得到“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这样萧何、霍光、曹操等权臣同款的特权。
两人相互打量着对方,眼神中都能看十足的敌意。
“来都来了,吃我一箭!”
李盛拉弓射箭,瞄准曹真就是一箭。
“将军,小心!”
见识过李盛箭术的张颌不敢大意,出声道。
曹真抽出腰间佩剑,将李盛所射弓箭劈断,
“他的箭术,确实可以,寻常人都射不了这么远。”
弓箭折成两半,曹真似是挑衅一般,将两截断箭踩在脚下。
“倒是有两把刷子。”
李盛也不觉得相距这么远。曹真就傻站在那里让他射。
不过作用总督雍凉,负责抵御汉军的大将军,他们以后有的是机会相遇。
“走吧,”
曹真开口道,不远处的城墙下,魏卒正在不断的向上攀爬,能够上去的寥寥无几,上去了就要面临夹击。
“张将军,派人去通知郭将军,让他尽快撤军吧。”
曹真出声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陇西基本是丢了。
“诺,那我们下一步的计划?”
张颌出言询问道,上珪丢了,以后他们的想要打回去,大军的通道只有街亭了。
“沿着街亭安营扎寨,这几日先停止进攻,待到攻城器械到了以后,再行进攻。”
“派遣士卒前去攻打高柳,接应郭将军回来。”
曹真开口道,这种攻城,对士卒消耗太大了。
“诺!”
张颌点点头。
“这几日众将士都辛苦了,长途奔波,好生歇息几日。”
翌日,
“这魏军是打算干什么?”
李盛站在城头,以往这个时候。魏军已经是敲鼓来进犯了。
“不知道。”
王平眯着眼,路上也能看见零零散散的魏军,不过显然他们不是来攻城,而是沿途收尸。
对于这种行为,汉军也不会加以阻拦,否则尸体堆久了,会形成瘟疫。
“敌军会不会是从两侧山林绕道前往上珪了?”
关兴看向两侧的山林。
“不可能,他们若是绕道,一旦被我们发现,他们的粮道被断了,张颌的五万大军基本就得葬身了。”
“况且大军若是在山林行军,不可能一点动静没有。两侧山林中都没有飞鸟受到惊扰飞出。”
李盛摇头道,张颌是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的。
“那敌军这是做什么打算呢?”
关兴也陷入了沉思,
“先不管,守住街亭就行了。敌军既然不来,我们就继续修缮街亭。”
李盛开口道,最好的办法就是以不变应万变,敌军不来打也好。
上珪,在收到撤退的消息以后,郭淮就率领着军队连夜撤出上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