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啃完二十四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王者列传

炎帝·农夫

太阳老高了,大小伙子小姜还在屋子里睡觉,邻居来找小姜,爸爸妈妈说,俺家小姜啊,他没在家,大半夜就上山了。这么说着,父母真的以为小姜已经在山上了,自欺欺人地趾高气扬起来。但回头一看,儿子还赖在炕上没起来,自己先羞得脸通红。夫妻俩合作,拎起这不成器的孩子,男拳女掌,噼噼啪啪,打得小姜眼前金星乱窜,差不多奄奄一息。这还是亲生儿子吗?下得如此狠手!

不怪父母这么凶狠,这小姜也实在不争气。村里的男人,超过十岁的,一律上山打猎,十岁以下跟着大人上山的也不少。虽然不能打猎,见习也是应该的呀,给大人抬个弓递个箭,酋长说了,打猎很重要,要从娃娃抓起。可好说歹说,这小姜坚决不肯上山,就在被窝里念念有词,屋子里的坛坛罐罐装满了各式各样的草籽,不知道鼓捣些啥东西。远近乡亲谁不议论,都说老姜家祖坟冒青烟了,养了个不肯上山打猎的小活祖宗。

可是,谁也没问问,小姜为什么不肯上山。

小姜不上山的原因非常简单:去也白去。村里的大老爷们儿、小老爷们儿,还有奶气未脱婴儿级的老爷们儿,每天上山打猎,他们打来什么了吗?晚上大呼隆地“凯旋”,几十人上百人托举着一只乌鸦,这就是他们一天的战利品!上百人忙活一天,只斩获一只乌鸦,就算饮食再不讲究,可是全村人只分吃一只乌鸦,无论如何也愉快不起来。

不是这些勇士武艺不精,更不是他们工作不勤,他们打不来猎物的原因是:野兽被打没了。

小姜不打猎,他在收集各种草籽,他想把这些东西转换为永久食物。永久食物的根本点,在于它们能够再生,供给可靠。这些草每年都开花结籽,从不耽误。草籽收集虽然费时间,但它们老老实实在地里长着,今天不收明天收,明天不收后天收,不会像野兽那样一转眼就跑得无影无踪。这些草籽的大小不一,味道不同,小姜决定好中选优,人工栽培优良草籽,用作村落的长期食物供应。他把这个过程叫“驯化”。驯化之后的“种子”再结出果实,这叫“耕种”。耕种有两个环节,一个耕,一个种。耕,就是把土地翻动得疏松,利于草的生长;种,就是把种子埋下去,让它发芽、生根,成长为新的植株,结许多新的种子。这些种子不再是种子,是果实,也叫“粮食”,可以吃的。既然这些草将来长成的籽要用作食物,它们就不叫草,叫“秧苗”,这名称娇滴滴的,十分可爱。这一套行为,叫农业,是人生存的基础。人们还可以照样打猎,打来的狍子、獐子等,也挺好,食谱中当个点缀。

又一条爆炸性的新闻在村子里传来:姜家那个不打猎的小子,不但自己不打猎,还不让别人打猎,不但不让人们打猎,还想让人们吃草!人们的传言偷换了概念,小姜要让人们吃的不是草,但是这条消息不久就传遍整个部落,再不久,全天下人都知道姜水流域有一个鼓吹吃草的疯子。

村民集体拥向小姜的家表示抗议,如果可能的话,合伙打他一顿,叫他放弃可恶的吃草主张。走近小姜家了,却闻到一种奇异的芳香,人们从来没有闻到过这个气味,太诱人了,引诱得每个人都想立刻扑上去。穿过小姜家的院子,走进正堂,香气越发浓烈,所有人都直流口水,那时候人们还不掩饰口水,觉得流口水是对人家的尊敬,于是从大街到小姜家,地面上湿漉漉的,像下过一场雨。

在正堂门口,人们呆住了:小姜一家,父母带着七八个孩子,包括小姜,十多口人,围着一口大陶釜,你一把我一把地抓着什么东西往嘴里填,吃得津津有味、热火朝天,他家那条狗也挤上去,从人的手里抢饭团。那弥天的香气,就从这尊大陶釜里飘逸而出。原来,小姜不但琢磨出耕种,把草籽脱壳做成草籽米,还发明了火,用水火煮成的草籽米饭,芳香四溢。

小姜指着陶釜,对站在门口滴滴答答流口水的群众说:“乡亲们,尝尝?”

小姜找到了不打猎也能填饱肚子的办法,扩展了食物的多元性,还实行刀耕火种,人们叫他“神农”,尊称他为“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