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这工棚是用一个大大的军用雨布撑起来的。有多半人高。支撑军用雨布的,是一根根的木头。木头都有对掐粗。工棚大概有两间房子那么大,中间是一道深沟,足有半米深。这沟是把南北两面地铺的潮气,排到沟里的。尽管如此,这地铺还是很潮,民工们就在地面再铺上一层白色的塑料布,用来防止潮气翻到上面来。掀开塑料布,能看到一些小小的像米粒一样的水珠。塑料布上,是软软的,金黄的麦秸。麦秸上面,是乱七八糟的被褥。两面铺上的人,脚都是向着沟的。地铺上躺了二十多个人。人们有的边抽烟边谈笑,抽烟的吞云吐雾,一支支烟卷,叼在嘴上,烟雾在头上弥漫,一个个烟圈,一道道烟柱,相互交织在一起,把整个工棚,弄得跟个狼烟洞一般。这些人聊起天来,山南海北地侃。有人在唱歌,歌声并不怎么动听,小伙子的喉咙粗得要命,像大叫驴似的,长一声短一声地叫,简直把整个工棚,搅得翻了一个个,转了一个圈。
麻子大声喊:“都往两边靠。挤出一个人的地方。”
麻子这一喊,腮帮子抖起来。这一抖,他右边腮帮的下面,那个长长的伤疤,就显得很难看,还有点吓人。
有个人喊道:“为什么叫我们靠?”
麻子说:“废话少说,叫你靠,你就靠。想找揍啊!靠!”麻子的脸拉得好长,就像驴脸一样。话音没落,就飞起一脚,狠狠地踢到这个人的屁股上。
“哎呀,俺娘呀,你怎么真踢?屁股要裂了。哎呀呀,哎呀呀,疼死老爹了。”这人捂着屁股咧着嘴说。
麻子又吼了一声,说:“你就吃这个。快,都靠!谁不动,我还揍谁!”麻子两手卡住腰,有点像凶神恶煞般地站在这儿。
人们乖乖地靠向两边。
这样的生活环境,并不陌生。1972年高中毕业后,刘东来经常处于这样的环境中。那时候,所有的朋友,所有的同伴,所有的同学,也都是一样的。生活虽然艰辛和劳累,大家处在一种平等的环境中,吃苦都吃苦,开心都开心。没有高低,没有贵贱。感觉到生活还是温暖的,幸福的,阳光的。今天则不同,尽管大人和孩子几乎所有的人,还在艰难的环境里度日,而刘东来已经是师范的毕业生了。一个师范毕业生,是不应该到这里来的。再说,他的那些师范同学,大部分人,都在村小学或社办中学教书育人,拿着书本,登上讲台,是有尊严的代课教师了,充满希望地开始了新的人生。而刘东来却来到这个远离亲人的地方,离当一名人民教师的愿望,越来越遥远。心里就觉得酸酸的。
刘东来和麻子挨着,在麦秸上面这块空出的地方,铺上被子,半躺下,看起书来。
油灯的光不算亮,但能看清书上的字。看着书,刘东来突然想起童年的向往,想起少年的梦,想起在小学、中学、在师范的校园里走过的人生路,禁不住一阵郁闷,一阵茫然。他真有些不知道他的将来是什么。但他坚信,他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永远是一个打工的。
这个时候,刘东来想起,出门时,亲娘送他的情景,眼里的泪水大滴大滴地滚出来。这个时候,他在心里说:爸爸,娘啊,过去儿子对不住爸爸娘,没给爸爸娘争气。今年,儿子一定要考上大学,一定会考上的。到那时,儿子不会再是现在的儿子,儿子会在大学里读书,戴着眼镜,捧着书本,漫步在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将来,儿的将来是什么?是硕士、博士,专家教授!是出人头地的大人物!疯子,刘东来这样狂妄地想,简直就是疯子。其实,仔细想一想,那些大人物,那些大科学家,哪个不是疯子?
黑夜里,刘东来看着书,疲惫地睡着了。当他又一次在夜里醒来的时候,身边的油灯即将耗尽了里面的油,还有一点微亮的光。外面的鸡叫了,翻开的书,仍捧在手中。
半梦半醒之间,刘东来坐起身来,那鼾声如雷的工棚让他震惊,那死一样深沉的夜给了他勇气。他坚信,希望就在这漫漫无边的黑夜中,慢慢地积蓄着,而终将爆发于沉默之后的朗朗清晨。
他默念着:
我是一只小小的羔羊,
我想穿过无边的旷野,
我想爬上高高的山巅,
可是一次次跌倒在路上。
我是一只小小的麻雀,
我想飞翔在辽阔的天空,
我想像雄鹰一样燃烧起自己的梦想,
可是一次次折断了翅膀。
身子跌倒我再爬起,
翅膀折断我再接上,
我有奋发向上的勇气,
更坚信自己的力量。
总有那么一天,
羔羊也会像雄狮一样奔跑,
总有那么一天,
麻雀也会像雄鹰一样飞翔!
这样默念着,心中的热血再一次涌动起来,刘东来捧着书,这双眼睛又钉子一般地扎进书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