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语言:诗性言语的心理发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总序

胡大白[1]

上世纪80年代初,鲁枢元教授是我在郑州大学的同事,我的专业是现代文学,他的专业是文艺理论。在课堂教学上鲁枢元是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在中国学术界,鲁枢元是一位颇具个人特色的学者。他出身寒门,没有骄人的学历,却一步一步攀登上中国学术领域的高地;他为人谦让、宽厚,治学道路上却不守成规、一意孤行;他自称文化保守主义者,始终坚守着自己脚下的土地,而他的一些研究成果却在不经意间辐射到西方。

鲁枢元治学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将传统的文艺学学科的边界拓展到心理学、语言学、生态学诸多领域。在新时期文学史中,他被视为文艺心理学学科重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超越语言》一书同时受到文学界、语言学界的共同关注却又引发激烈争议。王蒙先生曾夸奖他的文学评论“别树一帜”。进入21世纪以来,他专注于生态文化研究,坚持不懈地将“生态”这一原本属于自然科学的概念导入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领域,把“人类精神”作为地球生物圈中一个异常活跃的变量引入生态学学科。他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困境,认真汲取东、西方先民积淀的生存智慧,试图让“低物质消费的高品位生活”成为新时代的期许。因此,他被誉为中国生态批评里程碑式的人物、中国生态文艺学及精神生态研究领域的奠基人。

这部文集共十二卷,收录了他从1977年开始撰写的约400万字的文章。其中,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学科理论建设;作家作品评论;散文、随笔以及日记、书信等日常写作。这些体裁不同、跨越近半个世纪的文章,从一个侧面呈现出中国社会生活的变革、国民心态的起伏、文化艺术理论的创新及中西当代学术交流的轨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精神状况,或许还为当代文化心态史的研究提供某些参照。

2015年春天,鲁枢元于苏州大学退休后,在我的邀请下入驻黄河科技学院并创建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在我看来,鲁枢元是一位既能持守东方传统文化精神同时又拥有开放的世界眼光的学者,我相信他发自内心的学术探讨一定也是利国利民的,因此全力支持他做他自己愿意做的事,不设任何条框,不附加任何条件。事实证明,这样做的结果充分发挥了他治学的自由度与能动性,入驻黄河科技学院的这一时期,成为他学术生涯的又一高峰。与此同时,他出色的学术活动也为黄河科技学院的生态文化研究带来世界性的声誉。

鲁枢元是一位真诚的学者,在他的治学生涯中,他坚信性情先于知识,观念重于方法,创新的前提是精神自由。同时他还认为生态时代应该拥有与时代相应的“绿色话语形态”,学术文章也应该蕴含情怀与诗意,应该透递出作者个体生命的呼吸与体温。钱谷融先生曾经赞誉鲁枢元的属文风格:既是思想深邃的学术著作,又是抒发性灵的优美散文。读者或许不难从这套作品集中获得阅读的愉悦。

鲁枢元曾对我说过,他希望他的文字比他的生命活得长久些。我相信凡是用个体生命书写下的文字,必将是生命在历史长河中的延续。适值他的十二卷作品集出版,作为他多年的老友,特向他表示衷心祝贺!

注释

[1]胡大白,黄河科技学院创建人、教授,中国当代教育名家,第八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终身荣誉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