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富商送府
时至黄昏,山匪众人归至城外的山林之中,赵德柱面露疲色,众人围坐,火光摇曳,影影绰绰,似有千般心事。
众人便开始闲聊,赵德柱却默默思忖,心想:“此处虽为山中,然我等仍不可再行匪道,若再犯,必被捕获,岂非自毁前程?”他心中觉悟,决定寻求生路,重整山匪。
夜深,山中静谧,众山匪皆沉沉入睡,唯赵德柱独坐于火旁,心中盘算,欲图谋新计。
他暗自思忖:“我等若真欲自力更生,唯有仿效城中百姓之生计,方可寻得生路。然我等若要脱离山匪之身,必然需重塑信任,交心于人,方能使人心拧成一股绳。”
渐渐月明,赵德柱忽然有了主意。
他提议道:“众弟兄们,今夜我有一计,不若改换生计,潜入城中,寻求生路。然此行需谨慎,切不可妄动,惹来不必要之祸。”众山匪闻言,面面相觑,似乎心中虽有疑虑,然又对生路充满渴望。
一人忽然问道:“若潜入城中,然则我等何以为生?”
赵德柱闻言,心中一动,道:“我等可寻求贩卖之路,或做苦工,亦或寻求他人之助,若能与百姓交心,或许可得一方安身之所。”
原本他们一行二十余人,本就是平民百姓,各种生计了熟于心,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心中渐生希望,赵德柱的计划令他们感到一丝曙光。
于是,众山匪皆言:“大哥所言极是,我等愿随大哥所行,共图生路。”
第二日,寅时。
赵德柱带领众人,在城外缓慢地围绕县城跑,有的人刚开始跑县城城墙的三分之一,立即停下,大口喘气。
有的则是跟随着赵德柱的脚步缓慢前进。
有的人辰时跑完,则是立即进城,寻求生计之法。
第二日,见才得知赵德柱等人在城中谋生,心中一震,遂与朱桓密谈,言道:“此等之人,虽为匪,然若能改过自新,亦可为我所用,岂不妙哉?”
朱桓思虑片刻,点头应允:“然则,须以诚相待,若能以善心感化,或能使他们弃恶从善。”
“见才,你亲自监视,特殊情况禀报于我。”
“是,少爷!”
“另外,你以我的命令,再派三人按照我等此前的路途继续下去。”
“是,少爷。”
朱桓心中的计划逐渐形成一幅蓝图,等候此前派出的所有人回归后,即可划分县下的区域,以图更好地管理地方和快速传递消息。
然而,军营还未建成,军营改革和城防只能推后,当下只能进行定远商会来了。
经营商会,但是并未有所卖之物,这下就得需要他的制盐之法了。
“小红,你帮少爷一个忙,如何?”
“哎呀,少爷尽管说。”见才走后,站在身后的小红嫌弃道。
“呵呵,你之前不是住在箱子里吗?”
“是的呀,少爷!”
“那你应该认识很多懂盐的百姓吧,帮我找十个人如何?”
“哎,我还以为是什么事呢!这事尽管交给我,保证帮少爷您办妥!”
“哈哈~小红真厉害!”朱桓对着身后的小红竖起了大拇指。
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当下之急,朱桓先寻一处安静至极的房子,暂时做为制盐之地。
“不对,不是有定远商会吗?干嘛还去寻。”朱桓喃喃自语道。
朱桓此时才想起,他还有一个定远商会的事情尚未处理妥当。这个商会的成立事宜,早已是三日前的安排,如今正是时机,他决定先召来县丞宋翰林,详细询问一番进展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妥善落实。
“小红,你先去请县丞宋翰林来此。”朱桓吩咐道,语气中虽然不急不躁,却隐隐夹带着一丝期待。
“是,少爷。”小红应声而去,步履轻盈而稳健。
不多时,宋翰林便匆匆赶到,面色略显焦急,看来是一路小跑而来。他一进门便拱手施礼,恭敬地问道:“大人,叫下官前来是有何要紧之事吗?”
朱桓微微点头,示意他不必多礼,随即开门见山地问道:“本官问你,定远商会如何了?”
宋翰林面色一敛,正色回复道:“回大人,自大人吩咐之日,下官立即亲自安排。”
“哦?进展如何?”朱桓微微挑眉,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宋翰林脸上露出些许自豪的神色,继续道:“有一富商听闻是大人之命,自愿将他之府,赠予大人。眼下,还需一日即可开业。”
朱桓不禁露出赞许的笑容,点头称赞道:“哦?如此之快,甚好!甚好!本官给你记上一功。”
宋翰林谦逊地摆摆手,道:“多谢大人,不过此乃下官之责。”
“宋丞,不知那位赠府邸的富商现在何处?”朱桓忽然想到,出于礼节,也该亲自感谢一番。
宋翰林答道:“那位富商姓王,名志和,现暂住于城东的一处别院中。此人素来乐善好施,知闻大人之名,十分钦慕,故愿献府邸以助商会之成立。”
“王志和……”朱桓默念这个名字,心中已有主意,“好,那就待商会开业之日,邀请他到访,感谢王员外的慷慨襄助。”
宋翰林见朱桓心情愉悦,也放下心来。
两人又商讨了一些开业后的细节,朱桓对自己的商会未来充满期望。
他细心地规划着,希望这商会不仅是一个商业平台,更能成为沟通百姓与官府的桥梁,为当地经济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宋丞,待商会开业后,你可有将来之规划?”朱桓忽然问道,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宋翰林沉思片刻,答道:“大人所言极是,商会成立之初,应以稳为主。我们可先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招纳有志之商户,与他们携手共进;二是设立公平交易之机制,保障每一笔交易的公开透明;三是定期举办商会活动,增进商家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朱桓点头称赞,赞同道:“宋丞所思极为周到,本官欣慰之极,如此一来,定可在短时间内聚拢商贾之心,形成良性循环。”
二人详谈许久,直至窗外夕阳西下,才结束了这次愉快的商议,朱桓心满意足地送走了宋翰林,内心对商会的未来充满信心。